曹操缺粮,王垕为“大局”背锅-激流网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远征伪帝袁术。

曹军先期进展顺利,后袁术死守寿春坚城,双方进入僵持阶段。袁军占据地利,城内粮食不少。

曹军兵多将广,粮食需求巨大。且恰逢彼时年景不好,曹军驻扎之地大旱,后勤供给十分困难。

这时曹军中一名叫王垕的粮官,看到这种情况便向曹操如实汇报。

曹操指示他“可以在粮食分派时变大斛为小斛”,他照办了,结果引得曹军内部怨声载道。

曹操看到事态严重,为平息众怒,便将王垕斩首示众。

故事的首尾挺简单,也许只是曹操东征西伐、雄图霸业的极小的一个插曲,但是每每读到这里,喽哥总是久久疑惑,心绪难以平静,有几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

——作为粮官,是王垕不尽心尽责吗?如果是这样,杀了他也不冤。

可是事实上,这位粮官非常尽责,看到粮食即将吃完,他甚至不顾官场忌讳,越级向曹操汇报情况。书中写道:“管粮官任峻部下仓官王垕入禀曹操”。你看,责任心杠杠的他不惜越过上级领导“管粮官”任峻,直接向曹操汇报情况。这能说他不尽责吗?

——是他粮草业务不够精熟、专业吗?如果是这样,杀了他也不冤。

事实上,曹操指示他大斛变小斛,缺斤短两,王垕从专业角度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存在军心不稳的隐患。“兵士倘怨,如何?”也就是说,作为千军万马的粮官,他是深知这样做的严重后果的,并且尽到了预警的义务!

——是他不服从上级管理吗?在落实过程中有偏差吗?如果是这样,杀了他也不冤。恰恰相反,王垕作为一名职业军人、一名得力干将,对长官和上级的指示,尽管心存疑惑,但还是做到了绝对服从。领导说怎么办,就怎么办;领导要求怎么落实,便如何落实。“垕依命。以小斛分散。”可谓是不折不扣,一丝不苟。

就这样,既非责任心不够强,也非履职不到位,更非玩忽职守,即便如此,小人物王垕还是被曹操杀了。

官方给出的通报是,王垕“故行小斛,盗窃官粮,谨按军法”。

翻译成白话就是:经查,作为后勤保障人员,王垕在粮食分配过程中,通过缺斤短两的方法,刻意骗取公粮,行为极度无耻,性质极其严重,按照《大汉战争状态管理条例》处以死刑,立即执行。

明明是落实领导的授意,明明是执行上级的指示,明明没有任何错误,最终却被落实军法。王垕真是比窦娥还冤!!!

为什么会这样?罗贯中在书中给出了答案。

在下决心杀掉王垕之前,曹操曾把他叫到身边:“吾欲问汝借一物(脑袋),以压众心,汝必勿吝。”(我想向你借你的脑袋来平复军队内部的怨气,请你一定不要吝惜)。

王垕认为自己没有过错,但是曹操说,“吾亦知汝无罪,但不杀汝,军心变矣。”(我也知道不是你的错,但是如果不杀你,就会动摇军心)

就这样,为了稳定军心、为了平复怨气,粮官王垕当了背锅侠。

现在想想,其实从军中缺粮的那一刻起,某个“背锅侠”被杀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执行曹操的指示会被杀,违背曹操的命令也会被杀,区别只是谁去为曹老板背锅而已。

为了“大局”,“盗窃官粮”这口大锅,小人物XX背也得背,不背也得背。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曹操缺粮,王垕为“大局”背锅-激流网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wind_1917

曹操缺粮,王垕为“大局”背锅-激流网(作者:喽哥。来源:旗帜时评。责任编辑:郭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