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是一个好词。应试教育被认为是“训练考试机器”,相对于此,素质教育这个词涵盖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方面面的提升,满足了对于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所应具备的主要特征的想象。
也正因为这个词的好,它也成了许多家长、学校和教育局官员推崇的对象。家长们让孩子从小就上各种辅导班,参加各种夏令营,培养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许多学校大力宣扬自己的教育模式是素质教育,吸引学生前来就读;教育局也紧跟时代潮流,用各种政策推行素质教育,甚至演变成了一种简单化的一刀切,于是有了近期成为一个热点的“南京严查学校减负逼疯家长”的事件。
然而,当我们考察素质教育的实际实行情况时,这个词的“好”,在很大程度上仅仅是词义上的“好”,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却不可避免地被“现实”的因素所决定,现今的条件下,素质教育是一种“空想”的素质教育。
谁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从哪里来?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是人的头脑里固有的吗?
不,素质教育只能从金钱和教育资源的大量砸入中得来,这也就使得它实际上是一个仅有少数人才能享受的教育,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能沦为“空想”。
一个让孩子增长见识的游学夏令营,往往需要花费5万+,随便一个辅导班,都需要几千元,课外辅导,一节课常常花费几百元,大量月薪三万的家庭尚且难以负担孩子的天价暑假,更不用说月薪3000的工人能用什么撑起孩子“全面发展”的需要。
当然,还有一些用金钱都买不到的资源,如华东师大二附中高一的谈方琳得到了参加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机会,可以和顶尖科学家面对面交流。而从她的父亲正好是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院长谈胜利。想必明眼人稍微想一下就能知道,一个“从未参加过数学竞赛”的高一学生是如何得以参加顶尖科学家的论坛的吧。这样的捷径也只可能属于少数精英的子女,是绝大多数人不可能得到的。
素质教育最终还是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的大行其道,是由于社会竞争压力巨大,学生希望自己能够在将来的职业发展中更具竞争力。如果不应试,就难以获得较好的职位,也就难以获得较高的物质生活水平。应试教育的盛行是由现在社会发展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而素质教育开始在实际推行开来,它就由于经济基础的决定性作用,而丢弃掉原本的反对应试教育的外衣,实际上则做着应试教育的事情。
从近期由于素质教育而推行的减负政策来看,学校推行的“减负”政策名义上是希望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而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由于竞争的压力却不会由于减负而削减分毫,学校的“减负”带来的不是学生课余生活的全面发展,而是学校之外教育的“增负”。学校教的东西少了,作业少了,但是竞争仍然这么激烈,家长会在学校之外给孩子找各种辅导班和培训机构,对家长和学生构成了新的负担。所以,只要竞争的大前提不改变,教育便不可能走出应试教育的泥淖。
另一方面,家长们让孩子参加的培训班,大多数也是为了增加孩子在将来的竞争力,即名校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参加奥赛获得奖项,进入游学营增长见识,学习乐器培养兴趣爱好,参加辩论锻炼思辨能力,这些都能在日后的简历中写下光辉亮彩的一笔。而素质教育中的首要的一块——思想道德素质——却因为进入名校时无法考核这一项而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孩子进行素质教育为的是在择校或者就业这样的“考试”中获得更大的竞争力,明面上是素质教育,骨子里却仍是应试教育。而且这样的素质教育缺失了思想道德素质这一块,所培养的学生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空想素质教育被哪些力量推动?
前文已经说过,由于素质教育的高投入,所以仅有收入较高的家庭能够负担起素质教育的费用,这些家庭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所谓的中产阶层。而实际上,中产阶层也是最需要素质教育的阶层,这也是由于中产阶层的经济地位所决定的。中产阶层在社会中处于不上不下的地位,他们往往是通过自己的知识和技术获得一个较高的工资收入。一方面他们不能像上层一样把实打实的资产传给后代,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维持相对低收入群体的优势地位。但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知识技能并不能实现在代际中的传递,他们陷入了焦虑当中,也因此对于孩子的教育有着极高的要求。“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成了家长们彼此绑架、推高投入的心魔,中产阶层的家长们只能通过寻求大量的素质教育来提升自己孩子的竞争力,使孩子能够维持自己的社会地位。
《起跑线》中的米塔作为一个中产主妇的说法很有代表性,她希望她的孩子进入好的学校,害怕自己的孩子在将来的竞争中失利而进入底层,也因此绞尽脑汁地希望自己的孩子进入top5中。而进入这些学校的必要条件则是孩子接受了大量的素质教育。
中产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焦虑,推高了在各种培训班、夏令营等的投入,素质教育的价格也就水涨船高了,大量的教育机构,打着“您来,我们培养您的孩子;您不来,我们培养您孩子的竞争对手”的广告语,围绕着竞赛奖项、自主招生、游学经历等各项指标开展生意,从焦虑家长口袋中赚取大量的财富。
此外,推行素质教育会成为当地教育局官员的一大政绩,也是一个学校进入“一流学校”的必要条件,所以不管实际效果如何,由于这些教育局和学校的官员对于自身政绩的寻求,素质教育还是会被推行开来,于是就有了前文提到的南京查减负的事情,也出现了一些学校为了争创“一流”而硬生生地增设了素质教育的内容但实际上却仅是一个空壳子的情况。
素质教育如何实现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素质教育在现行的经济制度下,注定是由少数人享有的教育机会,也注定需要被社会的竞争压力推动着实际成为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现实”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
所以,在思考真正的素质教育应当如何实现时,我们应当认识到,一切教育制度的发展方向,“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
只有改变相应的经济制度,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改变少数人对教育资源的垄断特权,使得教育惠及人民,素质教育才能避免成为加强阶层固化的工具,才能真正起到提升社会整体的受教育水平的作用。
那个时候,孩子不再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而接受教育,而是真正能够做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自己的特长,才能让素质教育真正促进一个人更加充分的发展。
另外,需要说明一点,目前仅能够给出素质教育从空想到科学发展的大概轮廓,由于还不具备实现的相应经济基础,没有考察的对象,所以现在仅能回答“科学素质教育不是什么”的问题,而对于“科学素质教育是什么”的问题,则有待于我们之后去努力探索。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wind_1917
(作者:陈海龙。编辑:赫贫。本文为激流网原创首发,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责任编辑:郭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