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赦1959》电视连续剧是一部很好的电视连续剧,好就好在它记述的是国民党战犯的改造,但是,却塑造了王英光、贺春年等一群共产党的英雄形象,其中代表人物是王英光。王英光因为他具有科学的理想、信念,所以,成为高大的英雄人物,但是,他又平凡,与群众相处十分融洽;他的信仰非常坚定,但是,又能够随着条件的变化,不断改变自己对于战犯的认识;他精神上非常富有,经济上却又贫困等等,电视剧展现了一个真实、可信的英雄形象。
王英光和他的战友们,按照毛主席和党中央改造战犯的指示,在短短的十年间,把一些高级战犯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新人:从蔡守元畏罪上吊、刘安国触电自杀,黄维叫嚣“重打一次”,到战犯们为志愿军做炒面、建立缝纫组、木工组等,特赦时战犯们高呼毛主席万岁!从战士用枪指着康泽、刘安国,到胡大树罚叶立三背着锅跑步,及以王英光按住陈瑞章,要他讲出是谁泄露了策反的消息,到准许黄维研究永动机,功德林管理所人员的认识和管理出现了多么巨大的变化!战犯们又发生了怎样巨大的转变!1959年特赦了一批战犯,表明了王英光等管理人员基本上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任务,取得了人类社会处理战犯的前无古人伟大成绩。
连续剧形象地展现出王英光等人,因为具有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执行了毛主席、党中央有关改造战犯的政策,促成了这种巨大的变化,同时也树立了英雄人物的高大艺术形象连续剧显现了王英光等管理人员对战犯的思想改造。一般的电视剧主要是以图像表现事物的发展进程,而思想改造则主要是通过语言、对话表现,讲课、谈话成为了思想改造的主要斗争形式,这就决定了这部电视剧表现的难度,但是,它却有声有色地展现了战犯思想改造的过程。
功德林管理所战犯的主体是国民党的高级军官,因此,思想改造的领域首先是军事理论方面,连续剧展现了王英光等用毛泽东军事理论战胜反动军事理论的过程:包括军事和政治的关系,人和武器的关系,军队内部和外部的关系,军队内部包括上下级的关系等;军队与外部的关系,又涉及军政关系、军民关系、与敌军的关系以及优待俘虏政策等等。战犯们虽然都是败军之将,但是,很多人输得不服气,虽然像黄维那样公开叫嚷重打一次的人是个别的,但是,在思想上不认输的战犯大有人在。所以,当战犯们放下生死包袱以后,改造思想的主要战场就是军事思想领域。王英光等用毛泽东军事思想,批判了单纯军事观点。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特别是抗美援朝战争发展的事实,给战犯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军事理论课,使他们深深发出“对共产党太不了解”的感叹!
王英光和黄维、叶立三的几次谈话,充分彰显了王英光的理论水平和战胜敌对思想的勇气和能力:一次是王英光主动找黄维谈话,打掉了他的反动气焰;第二次是黄维主动找所长,想通过胡大树体罚叶立三向叶道歉的时机,对管理人员进行反攻,王英光一方面承认体罚叶立三不对,同时指出,国民党对士兵的处罚有四种:罚打军棍,不给吃饭,罚做苦役,拉去枪毙,这些是他们之前司空见惯的处罚,而管理所却从来没有使用过,管理所的手段就是学习、劳动改造,从而划清了国民党和共产党的本质不同,说得黄维哑口无言,呆若木鸡;与叶立三对信仰的谈话,更表现了国民党高级将领的无知和王英光的理论素养和思想水平,当叶立三发难,要求尊重战犯的信仰时,王英光质问你有什么信仰,并连续指出叶立三所说的“信仰”根本就不属于信仰,而是政治立场、文化传统等,说明他根本就没有信仰,也不懂什么是信仰,并且用“认贼作父”的古话教育叶立三,说明他不是站在人民一边,而忠于蒋介石反动政府是根本的立场错误,明确说明自己信仰的是马克思主义。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管理所内两种政治立场和军事思想的对立,达到一个新高潮。战犯们普遍认为志愿军的装备与美国军队差距太大,和美军打仗是“拿着鸡蛋碰石头”,根本不可能取得胜利,并要“拿项上人头打赌”。王光英在他们的讨论会上严肃指出,在他们眼里战争是只有两支军队,只有飞机大炮,而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战胜帝国主义的信心、决心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等,都不在他们的视野之内,狠狠地批判了他们见物不见人的单纯军事观点,要他们好好学习毛主席的军事思想。
王英光不仅在管理所展示了他的英雄本色,而且很早就显示了他不凡的才能:徐高平在叙述中说明,他十七岁就进入燕京大学,成绩优异;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召集一些人参加长城抗战等等;但是,他日常表现却非常平凡,既是妈妈的好儿子、弟妹的好哥哥,更是同志们的好领导好朋友。特别是剧中展示了他喜欢开玩笑的一面。当陈赓来功德林时,说王英光是“如鱼得水”,他马上回答“苦不堪言”;他和政委开玩笑说喜欢表扬时,政委说你在部队不是拿表扬当饭吃,他立即否认,并说明经常受批评等等,展现了平凡、幽默的一面,这也是人们喜欢王英光这个人物的重要原因。他的平凡,还集中表现在他不顾一切地把陈瑞章按在桌子上,让其讲出是谁泄露了消息,致使爱人彭雪被枪杀,完全忘记了党组织交给自己改造战犯的任务;他的平凡一面,还表现在他对付蔡守元装疯和叶立三不肯下汽车时的小伎俩上。这些细节都表现出他的喜怒哀乐,不可能完全按照理论的要求行事,总会有犯错误的时候,非常符合他这个人物的发展规律和可信可亲。
连续剧不仅表现了王英光具有坚定的信仰,而且反映了他善于根据条件的变化,不断地改变自己对于战犯的政治态度。当战士问他对于战犯们为什么要采取改造政策时,他用优待俘虏,让战俘调转枪口的事实教育战士;当胡大树问他恨不恨刘安国时,他说有三个刘安国,即解放战争时期的刘安国,刚进战犯管理所的刘安国和坦白交代犯罪事实以后的刘安国,并且指出,要区分刘安国的生理属性与政治属性,充分反映了他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性和自觉性。王英光的言行不仅得到同志们的爱戴,得到战犯们的赞誉,以致连康泽也不得不称赞王英光无私、忘我和忠诚。
电视剧表现了王英光改造战犯所取得的成绩,反映了他在精神领域的富有,而经济领域,却表现出他贫困的一面:第一次回家探亲,要穿补着补丁的衣服,也没有钱买一件礼品,是政委贺春年等战友东拼西凑,才借了一套军装,买了一些礼物,叫做“锦衣还乡”
连续剧不仅用语言表现出王英光等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而且用王英光与同志的关系、家庭关系、对战犯的关系以及新社会的巨大变化,衬托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同时又用战犯们内部的斗争,衬托出管理人员之间同志关系的高尚与纯真。梁冬英的实际行动,也感动了战犯,引起了叶立三利己与利他的思考;组织战犯们外出参观,也是教育、改造战犯的一种好方法。总之,不论是通过思想斗争,还是实际社会的变化,充分展现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性,逐步地改造了战犯们反动的封建的愚忠思想,取得了改造战犯的伟大胜利!
电视剧表现了一些战犯们思想改造的进程:从考虑生死问题,到探讨战争失败的军事原因,再到国民党政治崩溃的思考,最后到与蒋介石的感情的“恩断情绝”,彻底与旧社会决裂。
《特赦1959》塑造了王英光等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也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差异:王英光与贺晋年不同,胡大树和梁冬英区别很大,王耀武跟杜聿明也不同,康泽和周养浩不一样等等,但是,都符合他们的历史经历和生活逻辑,真实可信。这些人物的发展变化,虽然都有基本历史事实的依据,但是也是编剧、导演和剧组人员的艰苦努力,详细地研究有关材料,才可能艺术地再现这样一个过程。编著、导演如果没有一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怎么能够通过陈长捷的口,讲述使用价值和价值区别;通过叶立三把《共产党宣言》的德文版与英文、日文的译本分开呢?!这部连续剧和现在流行的“娱乐致死”以及任意编造的战争、敌特片,有着天地之别。希望今后能够有更多的艺术工作者,按照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指示的方向,深入生活,调查研究,创造出更多更好的马克思主义的艺术作品。
电视剧还有很多细节耐人寻味,如陈赓与战犯中的黄埔同学会面;梁政委以抗美援朝战争实例作的军事报告;梁冬英把自己与一些战犯的关系,都看着是护士与病人的关系,而王英光则提醒她注意与战犯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等,都值得仔细回味。
电视剧的接尾,是周总理接见了特赦的犯人,一些国民党战犯说自己“走错了路”。这些昔日黄埔军校学生、今日的战犯,由于没有科学的信仰,曾经给国家、民族带来了太大的灾难和苦难,个人也经历了曲折的痛苦过程,杜聿明与妻子曹秀清再见时,那情景令人百感交集!
《特赦1959》也有不足之处。如王英光用几句话就说服了国民党八十七军的残兵缴械;梁冬英被俘,最后反而带领国民党匪军投诚等,都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另一方面,在战犯们交代罪行时,又缺少一些画面展现他们屠杀群众、镇压革命志士的血腥画面,以唤起人们对国民党反动罪行的愤恨等等。
总之,我认为《特赦1959》是一部难得的优秀电视连续剧,包括着丰富的社会科学道理,是一部形象的教科书,经得起细细地咀嚼和品味。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wind_1917
(作者:迎春。本文为激流网原创首发,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责任编辑:还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