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本主义生产是在对立中运动的

……有什么东西能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要建立起来呢?社会主义是否必然要继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到来呢?或者换句话说,我们怎么知道马克思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不只是一种美妙的理想或幻想呢?其科学证明又在哪里呢?

历史表明:所有制形式直接以生产形式为转移,生产形式一改变,所有制形式迟早也必然要改变。有一个时期,所有制具有共产主义性质,当时原始人出没其间的森林和原野归大家所有,而不归个人所有。为什么当时是共产主义所有制呢?因为当时的生产是共产主义的,劳动是共同的,集体的,大家共同劳动,谁也离不开谁。后来一个时期,即小资产阶级生产的时期,所有制具有个人主义的(私人的)性质,人所必需的一切(当然空气、日光等等除外)都被认为私有财产。为什么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呢?这是因为生产已成了个人主义的生产,每个人都藏在自己的角落里开始为自己而劳动了。最后,资本主义大规模生产时期到来了,这时成百成千的工人集合在一个场所、一个工厂里一起劳动。在这里,已看不见旧时那种自顾自、各干各的情形了,在这里,每个工人和每个车间所有的工人,在工作方面和本车间的工友、和其他车间都有密切的联系。只要某个车间停顿下来,整个工厂的工人就会无事可做。由此可见,生产过程、劳动已经具有社会性,已经带有社会主义的色彩。不仅个别工厂的情形是如此,整个生产部门和各生产部门之间的情形也是如此:只要铁路工人举行罢工,生产就会陷于困难的境地;只要石油和石炭的生产停顿下来,很快就会有整批的工厂关闭。很明显,在这里,生产过程已具有社会的集体主义的性质了。既然占有的私人性不适合生产的社会性,既然现代集体主义的劳动必然引向集体所有制,所以不言而喻,继资本主义而来的必然是社会主义制度,正像继黑夜而来的必然是白天一样。

历史就这样论证着马克思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斯大林:《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1906 年 12 月),《斯大林全集》第 1 卷第 309—310 页。


雇佣工人的人数尽管相对减少,但仍然会绝对增加,这只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需要。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说,只要不再需要每天使用劳动力十二至十五小时,劳动力就已经过剩了。只要生产力的发展,会使工人的绝对人数减少,就是说,只要它实际上会使整个国家能在较少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的全部生产,它就会引起革命,因为它会断绝大多数人口的活路。在这里,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有限制又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决不是发展生产力和生产财富的绝对形式,它反而会在一定点上和这种发展发生冲突。这种冲突部分地出现在周期性危机中,这种危机是由于工人人口中这个或那个部分在他们原来的就业方式上成为过剩所引起的。资本主义生产的限制,是工人的剩余时间。社会所赢得的绝对的剩余时间,与资本主义生产无关。生产力的发展,只是在它增加工人阶级的剩余劳动时间,而不是减少物质生产的一般劳动时间的时候,对资本主义生产才是重要的;因此,资本主义生产是在对立中运动的。

马克思:《资本论》第 3 卷(1894 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5 卷第 293—294 页。


社会的生产发展同它的现存的生产关系之间日益增长的不相适应,通过尖锐的矛盾、危机、痉挛表现出来。用暴力消灭资本,——这不是通过资本的外部关系,而是被当作资本自我保存的条件,——这是忠告资本退位并让位于更高级的社会生产状态的最令人信服的形式。这里包含的,不仅是科学力量的增长,而且是科学力量已经表现为固定资本的尺度,是科学力量得以实现和控制整个生产的范围和广度。这也是人口等等的发展,一句话,是一切生产因素的发展,因为劳动生产力以及机器的应用,同人口成比例,而人口的增长本身既是有待再生产因而也有待消费的使用价值增长的前提,也是这些使用价值增长的结果。

利润的这种下降,既然意味着直接劳动同由直接劳动再生产出来以及新创造出来的物化劳动量相比减少了,所以,资本就想尽一切办法,力图通过减少必要劳动的份额,并且同所使用的全部劳动相比进一步增加剩余劳动的量,来弥补活劳动同资本总量之比的减少,从而弥补表现为利润的剩余价值同预先存在的资本之比的减少。因此,在现存财富极大地增大的同时,生产力获得最高度的发展,而与此相适应,资本贬值,工人退化,工人的生命力被最大限度地消耗。

这些矛盾会导致爆发,灾变,危机,这时,劳动暂时中断,很大一部分资本被消灭,这样就以暴力方式使资本回复到它能够继续发挥职能的水平。当然,这些矛盾会导致爆发,危机,这时,一切劳动暂时中断,很大一部分资本被消灭,这样就以暴力方式使资本回复到它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生产力而不致自杀的水平。但是,这些定期发生的灾难会导致灾难以更大的规模重复发生,而最终将导致用暴力推翻资本。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 年—1858 年 5 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下卷第 268—269 页。


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是资本自身,这就是说:资本及其自行增殖,表现为生产的起点和终点,表现为生产的动机和目的,生产只是为资本而生产,而不是相反:生产资料只是不断扩大生产者社会的生活过程的手段。以广大生产者群众的被剥夺和贫困化为基础的资本价值的保存和增殖,只能在一定的限制以内动,“这些限制不断与资本为它自身的目的而必须使用的并旨在无限制地增加生产,为生产而生产,无条件地发展劳动社会生产力的生产方法相矛盾。手段——社会生产力的无条件的发展——不断地和现有资本的增殖这个有限的目的发生冲突。因此,如果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发展物质生产力并且创造同这种生产力相适应的世界市场的历史手段,那末,它同时也是它的这个历史任务和同它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关系之间的经常的矛盾。

马克思:《资本论》第 3 卷(1894 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5 卷第 278—279 页。


资本主义把生产力发展到巨大的规模以后,便陷入它解决不了的矛盾中。资本主义生产出日益增多的商品并且减低商品的价格,这样就使竞争尖锐化,使大批中小私有者破产,把他们变成无产者,缩小他们的购买力,因而使生产出来的商品无法销售出去。资本主义扩大生产并把千百万工人集合在大工厂内,这样就使生产过程具有社会性,因而破坏本身的基础,因为生产过程的社会性要求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而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却仍然是同生产过程的社会性不相容的私人资本主义所有制。

生产力性质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通过周期性的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出来,在危机时期,资本家由于自己使居民群众遭受破产而找不到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者,不得不烧掉产品,销毁制成的商品,停止生产,破坏生产力,千百万居民则被迫失业挨饿,而这并不是由于商品不够,却是因为商品生产太多。

这就是说,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不再适合社会生产力状况,它同社会生产力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这就是说,资本主义孕育着革命,这个革命的使命就是要用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来代替现存的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938 年 9 月>,《斯大林文选》上第 201—202 页。


资本主义生产使劳动社会化,这并不是说人们在一个场所内工作(这只是过程的一小部分),而是说随资本积聚而来的是社会劳动专业化,每个工业部门的资本家人数减少,工业部门的数目增多;就是说,许多分散的生产过程融合成一个社会生产过程。例如在手工纺织时代,小生产者自己纺纱并用纺出的纱织布,于是工业部门也就为数不多(纺纱业和织布业融合在一起)。一旦资本主义使生产社会化,工业部门的数目就增加起来,纺纱和织布都单独进行:这个生产单独化和生产积聚化过程使机器制造业、煤炭采掘业等等新部门相继出现。在每个现在已更加专业化的工业部门里,资本家的人数日益减少。这就是说,生产者之间的社会联系日益巩固,生产者在结成一个整体。零散的小生产者各人兼干几种操作,所以不大依赖别人;例如一个手工业者自己种麻、纺麻、织布,几乎是不依赖别人的。正是在这种分散的小商品生产者的制度下(也只是在这种制度下),“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的俗话,即市场波动的无政府状态,才是有根据的。当劳动已因资本主义而社会化,情形就完全不同了。织布厂老板依赖纺纱厂老板;后者又依赖棉田资本家,依赖机器制造厂老板,依赖煤矿老板等等。结果每个资本家离了别的资本家就不行。“人人为自己”的俗话显然完全不适用于这样一种制度:这里一人为大家工作,大家为一人工作(上帝没有存在的余地,他既不能作为天空的幻影,也不能作为人间的“金犊”)。制度的性质已完全改变。在分散的小企业存在的制度下,其中某个企业停工,只影响到社会少数成员,并不引起普遍的混乱,因而不会引起大家的注意,不会激起社会的干涉。可是,如果一个属于十分专业化工业部门而几乎是为全社会工作并又依赖全社会(为简单起见,我特以社会化已达顶点时的情形为例)的大企业停工了,那末,社会其余一切企业都一定会停工,因为它们只能从这个企业取得必需的产品,即只有当这个企业的商品具备时,才能实现自己的全部商品。这样,所有的生产就融合成一个社会生产过程,同时每种生产都由个别资本家经营,由他为所欲为,由他把社会产品攫为私有。于是生产形式就和占有形式处于不可调和的矛盾之中,这难道还不清楚吗?后者不能不适应前者,不能不变成公有的即社会主义的,这难道还不明显吗?而“祖国纪事”的机智的庸人却把一切归结为在一个场所内工作。真是胡说八道!(我仅说明物质过程、生产关系的改变,没有涉及这一过程的社会方面,没有涉及工人的联合、团结和组织,因为这是派生的次要的现象。)

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1894 年),《列宁全集》第 1 卷第 155-156 页。


在中世纪得到发展的那种商品生产中,劳动产品应当属于谁的问题根本不可能发生。当时个体生产者通常都用自己所有的、往往是自己生产的原料,用自己的劳动资料,用自己或家属的手工劳动来制造产品。这样的产品根本用不着他去占有,它自然是属于他的。因此,产品的所有权是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的。即使利用过别人的帮助,这种帮助通常也是次要的,而且往往除工资以外还得到别的报酬:行会的学徒和帮工与其说是为了吃饭和挣钱而劳动,不如说是为了自己学成手艺当师傅而劳动。后来生产资料开始集中于大的作坊和手工工场,开始变为真正社会化的生产资料。但是这些社会化的生产资料和产品还像从前一样被当做个人的生产资料和产品来处理。从前,劳动资料的占有者占有产品,因为这些产品通常是他自己的产品,别人的辅助劳动是一种例外,而现在,劳动资料的占有者还继续占有产品,虽然这些产品已经不是他的产品,而完全是别人劳动的产品了。这样,现在由社会化劳动所生产的产品已经不是为那些真正使用生产资料和真正生产这些产品的人所占有,而是为资本家所占有。生产资料和生产实质上已经变成社会化的了。但是,它们仍然服从于这样一种占有形式,这种占有形式是以个体的私人生产为前提,因而在这种形式下每个人都占有自己的产品并把这个产品拿到市场上去出卖。生产方式虽然已经消灭了这一占有形式的前提,但是它仍然服从于这一占有形式。这个使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矛盾,已经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新的生产方式愈是在一切有决定意义的生产部门和一切在经济上起决定作用的国家里占统治地位,并从而把个体生产排挤到无足轻重的残余地位,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也必然愈加鲜明地表现出来。

恩格斯:《反杜林论》(1876 年 9 月—1878 年 6 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 卷第 295~296 页。


如上所述,最初的资本家就已经遇到了现成的雇佣劳动形式。但是,那时雇佣劳动是一种例外,一种副业,一种救急办法,一种暂时措施。不时出去打短工的农业劳动者,都有自己的只能借以糊口的几亩土地。行会制度规定今天的帮工明天可以成为师傅。但是,生产资料一旦变为社会化的生产资料并集中于资本家手中,情形就改变了。个体小生产者的生产资料和产品变得愈来愈没有价值;他们除了受雇于资本家就没有别的出路。雇佣劳动以前是一种例外和救急办法,现在成了整个生产的通例和基本形式;以前是一种副业,现在成了工人的唯一职业。暂时的雇佣劳动者变成了终身的雇佣劳动者。此外,由于同时发生的封建制度的崩溃,由于封建主扈从人员被解散,农民被逐出自己的家园等等,终身的雇佣劳

动者大量增加了。集中于资本家手中的生产资料和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的生产者彻底分裂了。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恩格斯:《反杜林论》(1876 年 9 月—1878 年 6 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 卷第 296 页。


随着商品生产的扩展,特别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以前潜伏着的商品生产规律也就愈来愈公开、愈来愈有力地发挥作用了。旧日的束缚已经松弛,旧日的壁障已经突破,生产者日益变为独立的、分散的商品生产者了。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已经表现出来,并且愈来愈走向极端。但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用来加剧社会生产中的这种无政府状态的主要工具正是无政府状态的直接对立物:每一个别生产企业中的社会化生产所具有的日益加强的组织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利用这一杠杆结束了旧日的和平的稳定状态。它在哪一个工业部门被采用,就不容许任何旧的生产方法在那里和它并存。它控制了手工业,就把旧的手工业消灭掉。劳动场地变成了战场。伟大的地理发现以及随之而来的殖民地的开拓使销售市场扩大了许多倍,并且加速了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的转化。斗争不仅爆发于地方的各个生产者之间;地方性的斗争已经发展为全国性的,发展为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的商业战争。最后,大工业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这个斗争成为普遍的,同时使它具有了空前的剧烈性。在资本家和资本家之间,在产业和产业之间以及国家和国家之间,生存问题都决定于天然的或人为的生产条件的优劣。失败者被无情地清除掉。这是从自然界加倍疯狂地搬到社会中的达尔文的生存斗争。动物的自然状态竟表现为人类发展的顶点。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的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的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反杜林论》(1876 年 9 月—1878 年 6 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 卷第 298 页。


我们已经看到,现代机器的已经达到最高程度的改进的可能性,怎样由于社会中的生产无政府状态而变成一种迫使各个工业资本家不断改进自己的机器、不断提高机器的生产能力的强制性法令。对资本家来说,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的单纯的实际可能性也变成了同样的强制性法令。大工业的巨大的扩张力——气体的膨胀力和它相比简直是儿戏——现在在我们面前表现为不顾任何阻力的、在质量上和数量上进行扩张的需要。这种阻力是由大工业产品的消费、销路和市场形成的。但是,市场向广度和深度方面扩张的能力首先是受完全不同的、力量弱得多的规律支配的。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冲突成为不可避免的了,而且,因为它在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炸毁以前不能使矛盾得到解决,所以它就成为周期性的了。资本主义生产产生了新的“恶性循环”。

在危机中,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达到剧烈爆发的地步。商品流通暂时停顿下来,流通手段即货币成为流通的障碍;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一切规律都颠倒过来了。经济的冲突达到了顶点:生产方式起来反对变换方式,生产力起来反对已经被它超过的生产方式。

恩格斯:《反杜林论》(1876 年 9 月—1878 年 6 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 卷第 300—301 页。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它由于自己的起源而固有的矛盾的这两种表现形式中运动着,它毫无出路地进行着早已为傅立叶所发现的“恶性循环”。诚然,傅立叶在他那个时代还不能看到:这种循环在逐渐缩小;运动宁可说是在按螺旋形进行,并且必然像行星的运动一样,由于和中心相碰撞而告终。社会的生产无政府状态的推动力使大多数人日益变为无产者,而无产者群众又将最终结束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恩格斯:《反杜林论》(1876 年 9 月—1878 年 6 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 卷第 298 页-299 页。


一旦这一转化过程使旧社会在深度和广度上充分瓦解,一旦劳动者转化为无产者,他们的劳动条件转化为资本,一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站稳脚跟,劳动的进一步社会化,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进一步转化为社会使用的即公共的生产资料。从而对私有者的进一步剥夺,就会采取新的形式。现在要剥夺的已经不再是独立经营的劳动者,而是剥削许多工人的资本家了。

这种剥夺是通过资本主义生产本身的内在规律的作用,即通过资本的集中进行的。一个资本家打倒许多资本家。随着这种集中或少数资本家对多数资本家的剥夺,规模不断扩大的劳动过程的协作形式日益发展,科学日益被自觉地应用于技术方面,土地日益被有计划地利用,劳动资料日益转化为只能共同使用的劳动资料,一切生产资料因作为结合的社会劳动的生产资料使用而日益节省,各国人民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场网,从而资本主义制度日益具有国际的性质。随着那些掠夺和垄断这一转化过程的全部利益的资本巨头不断减少,贫困、压迫、奴役、退化和剥削的程度不断加深,而日益壮大的、由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的机构所训练、联合和组织起来的工人阶级的反抗也不断增长。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

马克思:《资本论》第 1 卷(1867 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第 831一 832 页。


最后,我们把上述的发展进程简单地概述如下:

一、中世纪社会:个体的小生产。生产资料是供个人使用的,因而是原始的、笨拙的、小的、效能很低的。生产或者是为了生产者本身的直接消费,或者是为了他的封建领主的直接消费。只有在生产的东西除了满足这些消费以外还有剩余的时候,这种剩余才拿去出卖和进行交换:所以商品生产刚刚处于形成过。程中,但是这时它本身已经包含着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萌芽。

二、资本主义革命:起初是工业通过简单协作和工场手工业实现的变革。先前分散的生产资料集中到大作坊中,因而它们就由个人的生产资料转变为社会化的生产资料,这种转变总的说来是没有触及交换形式的。旧的占有形式仍然起作用。资本家出现了:他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当然就占有产品并把它们变为商品。生产已经成为社会的活动;而交换以及和它相伴随的占有,仍旧是个体的活动,单个人的活动:社会产品被个别资本家所占有。这就是产生现代社会借以运动并在大工业中表现得特别明显的一切矛盾的基本矛盾。

(a)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工人注定要终身从事雇佣劳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相对立。

(b)支配商品生产的规律日益显露出来,它们的作用日益加强。竞争不可遏止。个别工厂中的社会化组织和整个生产中的社会无政府状态相矛盾。

(c)一方面是机器的改进,这种改进由于竞争而变成每个厂主必须遵守的强制性法令,同时就使工人遭到不断的解雇:产生了产业后备军。另一方面是生产的无限扩张,这也成了每个厂主必须遵守的强制性的竞争规律。这两方面造成了生产力的空前发展、供过于求、生产过剩、市场盈溢、十年一次的危机、恶性循环:这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过剩,那里是没有工作和没有生活资料的工人过剩;但是,生产和社会福利的这两个杠杆不能结合起来,因为生产力和产品要不先转变为资本,资本主义的生产形式就不允许生产力发挥作用和产品进行流通,而阻碍这种转变的正是生产力和产品的过剩。这种矛盾发展到荒谬的程度:生产方式起来反对交换形式。资产阶级已经暴露出自己无能继续管理自己的社会生产力。

(d)资本家本身不得不部分地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大规模的生产机构和交通机构起初由股份公司占有,后来由托拉斯占有,然后又由国家占有。资产阶级表明自己已成为多余的阶级,它的全部社会职能现在由雇佣的职员来执行了。

三、无产阶级革命,矛盾的解决:无产阶级将取得社会权力,并且利用这个权力把脱离资产阶级掌握的社会化生产资料变为公共财产。通过这个行动,无产阶级使生产资料摆脱了它们迄今具有的资本属性,给它们的社会性以充分发展的自由。从此按照预定计划进行的社会生产就成为可能的了。生产的发展使不同社会阶级的继续存在成为时代的错误。随着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消失,国家的政治权威也将消失。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

恩格斯:《<反杜林论>材料 》(1876 年—1877 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 卷第 709—710 页。


二、由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的理想之所以能够实现,是由于具备了一定的新的经济条件

自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历史上出现以来,由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常常作为未来的理想隐隐约约地浮现在个别人物和整个整个的派别的脑海中。但是,这种占有只有在实现它的实际条件已经具备的时候才能成为可能,才能成为历史的必然性。正如其他一切社会进步一样,这种占有之所以能够实现,并不是由于人们认识到阶级的存在同平等、正义等等相矛盾,也不仅仅由于人们希望废除阶级,而是由于具备了一定的新的经济条件。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80 年 1—8 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9 卷第 243 页。


大工业及其所引起的生产无限扩大的可能性,使人们能够建立这样一种社会制度,在这种社会制度下,一切生活必需品都将生产得很多,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力量和才能。由此可见,现代社会中造成一切贫困和商业危机的大工业的那种特性,在另一种社会组织中却正是消灭这种贫困和这些有害的动荡的因素。

因此,以下各点便得到完全令人信服的证明:

(1)现今的一切贫困灾难,完全是由已不适合于时间条件的社会制度造成的,

(2)用建立新社会制度的办法来彻底铲除这一切贫困的手段已经具备。

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1847 年 10 月—11 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 卷第 364 页。


生产资料的扩张力撑破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加给它的桎梏。生产资料从这种桎梏下解放出来,是生产力不断地加速发展的唯一先决条件,因而也是生产本身实际上无限增长的唯一先决条件。但是还不止于此。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不仅会消除生产的现存的人为障碍,而且还会消除生产力和产品的明显的浪费和破坏,这种浪费和破坏在目前是生产的不可分离的伴侣,并且在危机时期达到顶点。此外,这种占有还由于消除了现在的统治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穷奢极欲的浪费而为全社会节省出大量的生产资料和产品。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这种可能性现在是第一次出现了,但是它确实是出现了。

恩格斯:《反杜林论》(1876 年 9 月—1878 年 8 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 卷第 307 页。


由于现时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把人分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剥削者和被剥削者的最后根据,至少在最先进的国家里已经消失了,统治的大资产阶级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它不但不能再领导社会,甚至变成了生产发展的障碍,……历史的领导权已经转到无产阶级手中,转到这个由于自己的整个社会地位只能用完全消灭任何阶级统治、任何奴役和任何剥削的方法才能解放自己的阶级手中……

恩格斯:《卡尔 •马克思》(1877 年 8 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8 卷第 42页。


……在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力正以在资产阶级关系范围内一般可能的速度蓬勃发展的时候,还谈不到什么真正的革命。只有在现代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两个要素互相发生矛盾的时候,这种革命才有可能。

马克思和恩格斯:《国际述评(三)》(1850 年 11 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7 卷第 513—514 页。


全世界的,其中也包括俄国的觉悟工人,越来越坚信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因为生活本身告诉他们,只有大机器生产才能唤醒工人,教育和团结工人,为群众运动建立客观条件。

列宁:《左派民粹主义和马克思主义》(1914 年 8 月 19 日),《列宁全集》第20 卷第 375 页。


无论哪一个社会状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 年 1 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 卷第 9 页。


第十五个问题:这么说,过去废除私有制是不可能的?

答:不可能。社会制度中的任何变化,所有制关系中的每一次变革,都是同旧的所有制关系不再相适应的新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私有制就是这样产生的。私有制并非一向就有,在中世纪末期,产生了一种手工工场那样的新的生产方式,这种新的生产方式已经超越了当时封建和行会所有制的范围,于是这种已经超越旧的所有制关系的手工工场便为自己创造了新的所有制形式——私有制。对于手工工场和大工业发展的最初阶段来说,除了私有制,不可能有其他任何所有制形式,除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其他任何社会制度。只要生产的规模还没有达到既可满足社会全体成员的需要,又有剩余去增加社会资本和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就总会有支配社会生产力的统治阶级和另外一个阶级即贫穷和被压迫的阶级存在。至于这些阶级是什么样子,那就要看当时生产所处的发展阶段了。在以农业为中心的中世纪,是地主和农奴,在中世纪后期的城市里,是师傅、帮工和短工;在十七世纪是手工工场主和手工工场工人,在十九世纪则是大厂主和无产者。非常明显,在这以前,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能以足够的产品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同时私有制也还没有成为这些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和障碍。但是现在由于大工业的发展:第一,有了资本和规模空前的生产力,并且具备了能在短时期内无限提高生产力的手段;第二,生产力集中在少数资产者手里,而广大的人民群众却愈来愈多地变成了无产者,并且资产者的财富愈是增加,无产者的境遇就愈加悲惨和难以忍受,第三,这种强大的容易增长的生产力的发展,已经大大超出了私有制和资产阶级的范围,以致经常引起社会制度极其剧烈的震动。因此,现在废除私有制不仅可能,而且完全必要。

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1847 年 10 月—11 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 卷第 365—366 页。


现今的制度使寄生虫安逸和奢侈,让工人劳动和贫困,并且使所有的人退化,这种制度按其实质来说是不公正的,是应该被消灭的。现在,劳动生产率提高到了这样的程度,以致市场的任何扩大都吸收不了那种过多的产品,因此生活资料和福利资料的丰富本身成了工商业停滞、失业、从而千百万劳动者贫困的原因,既然如此,这种制度就是可以被消灭的。

恩格斯:《对美国北方社会主义联盟纲领的修正》(1887 年 6 月 14 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1 卷第 570 页。


一般剩余劳动,作为超过一定的需要量的劳动,必须始终存在。只不过它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像在奴隶制度等等下一样,具有对抗的形式,并且是以社会上的一部兮人完全游手好闲作为补充。为了对偶然事故提供保险,为了保证必要的、同需要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长相适应的累进的扩大再生产(从资本主义观点来说叫作积累),就需要一定量的剩余劳动。资本的文明面之一是,它榨取剩余劳动的方式和条件,同以前的奴隶制、农奴制等形式相比,都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更高级的新形态的各种要素的创造。因此,资本一方面会导致这样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上,社会上的一部分人靠牺牲另一部分人来强制和垄断社会发展(包括这种发展的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利益)的现象将会消灭;另一方面,这个阶段又会为这样一些关系创造出物质手段和萌芽,这些关系在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内,使这种剩余劳动能够同一般物质劳动所占用的时间的较显著的缩短结合在一起。

马克思:《资本论》第 3 卷(1894 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5 卷第 925—926 页。


但是,这些日益加速互相排挤的发明和发现,这种每天空前大量增长的人类劳动的生产率,终于造成一种定会使现代资本主义经济陷于灭亡的冲突。一方面是不可计量的财富和购买者无法对付的产品过剩,另一方面是社会上绝大多数人口无产阶级化,变成雇佣工人,因而无力获得这些过剩的产品。社会分裂为人数不多的过分富有的阶级和人数众多的无产的雇佣工人阶级,这就使得这个社会被自己的富有所窒息,而同时它的极大多数成员却几乎得不到或完全得不到保障去避免极度的贫困。社会的这种状况一天比一天显得愈加荒谬和愈加不需要了。它应当被消除,而且能够被消除。

恩格斯:《卡 •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导言 》(1891 年 4 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2 卷第 242—243 页。


这种“异化”(用哲学家易懂的话来说)(指人本身的活动及其产物成为一种异己的、对立的力量,编者)当然只有在具备了两个实际前提之后才会消灭。要使这种异化成为一种“不堪忍受的”力量,即成为革命所要反对的力量,就必须让它把人类的大多数变成完全“没有财产的”人,同时这些人又和现存的有钱的有教养的世界相对立,而这两个条件都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另一方面,生产力的这种发展.(随着这种发展,人们的世界历史性的而不是狭隘地域性的存在已经是经验的存在了)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就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也就是说,全部陈腐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其次,这种发展之所以是必需的前提,还因为。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之间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由于普遍的交往,一方面,可以发现在一切民族中同时都存在着“没有财产的”群众这一事实(普遍竞争),而其中每一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变革都有依存关系,最后,狭隘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真正普遍的个人所代替。不这样,(1)共产主义就只能作为某种地域性的东西而存在,(2)交往的力量本身就不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因而是不堪忍受的力量:它们会依然处于家庭的、笼罩着迷信气氛的“境地”;(3)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立即”同时发生的行动才可能是经验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有关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的。否则,例如财产一般怎么能够具有某种历史,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呢?例如地产怎么能够像在今天实际生活中所发生的那样,根据现有不同的条件而发展(法国从分散的形式发展到集中于少数人之手,而在英国则是从集中于少数人之手的状况发展到分散的形式)呢?或者贸易(它只不过是不同个人和不同国家的产品交换)怎么能够通过供求关系而统治全世界呢?用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话来说,这种关系就像古代的命运之神一样,逍遥于寰球之上,用看不见的手分配人间的幸福和灾难,把一些王国创造出来又把它们摧毁掉,使一些民族产生又使它们趋于衰亡;但随着基础、即私有制的消灭,随着对生产实行共产主义的调节(这种调节消灭人们对于自己产品的异化关系),供求关系的统治也将消失,人们将使交换、生产及其相互关系的方式重新受自己的支配。

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 年—1846 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8 卷第 39—40 页。


“社会的财富越大,……则相对剩余人口(多余人口)或产业后备军也就越大。但是与现役(经常在业的)劳动军相比,产业后备军越大,则经常的过剩人口,或者说,其穷困与其劳动的痛苦成反比例的工人阶层也就越大。最后,工人阶级的贫苦阶层和产业后备军越扩大,则官方正式认为应予救恤的贫民也就越多。这就是资本主义积累的绝对的普遍规律。”(《资本论》第 1 卷第 631 页[第 811—812 页])

这些在科学上严格地证明了的规律,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一些主要规律,而御用的经济学者甚至避而不敢去试图驳倒它们。但是,难道到此一切事情就讲完了么?不,决不。正像马克思尖锐地、着重地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坏的方面一样,同时他也明白地证明这一社会形态是使社会生产力发展到这样高度的水平所必需的:在这个水平上,社会全体成员的同样的、合乎人所应有的发展,才有可能。要达到这一点,以前一切社会形态都太薄弱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才第一次创造出为达到这一点所必需的财富和生产力,但是它同时又创造出一个社会阶级,那就是被压迫的工人群众。他们越来越被迫起来要求利用这种财富和生产力来为全社会服务,以代替现在为一个垄断者阶级服务的状况。”

恩格斯:《卡 •马克思<资本论>第 1 卷书评——为<民主周报>作》(1868 年 8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6 卷第 271 页。


能不能一下子就把私有制废除呢?

不,不能,正像不能一下子就把现有的生产力扩大到为建立公有经济所必要

的程度一样。因此,征像显著即将来临的无产阶级革命,只能逐步改造现社会,

并且只有在废除私有制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创造出来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

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1847 年 10 月—11 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 卷第 366—367 页。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马恩列斯论工人阶级:工人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的历史必然性-激流网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马恩列斯论工人阶级:工人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的历史必然性-激流网(来源:《马恩列斯论工人阶级》。激流网整理录入,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责任编辑:还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