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扎尔学会按:这里是一篇以“作为劳动者的回族”为主题的文献梳理,以回族工人为中心,列举了相关社会科学研究和回族“打工文学”的篇名。人们在描述当代中国工人状况时,习于把它分为以新兴打工者为代表的“新工人”和以下'岗工人为代表的“老工人”。在论述回族劳动者(以及东乡族、撒拉族等深受回族影响的民族)时,本文暂时延续了这种分类方法,并补充了“历史”、“女性”、“童工”、“就业歧视”、“回民麦客”、“回民快手”、“打工文学”等主题。在沙文主义意识形态烜赫一时的时代里,我们仅希望此文能给那些愿意以劳动者视角思考相关问题的人,提供一份微薄的帮助。

1、历史:

中共西工委民族问题研究会编:《回回民族问题》,1941年发表于延安。现行通行版本为1980年民族出版社出版。(实际主要作者为李维汉、牙含章、刘春)

文献梳理:作为劳动者的回族-激流网

2、回族“老工人”:

张娴.:《城市回族社区的社区服务——以襄樊市友谊街社区为个案》,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杨晓纯:《散杂居回族经济与回汉民族关系研究——以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为例》,中央民族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

温文芳.:《社会转型期城市回族女性观念、行为变迁研究——建立在西安、兰州两地实证考察基础上的分析》,兰州大学博士论文,2010年

李静 :《一个特殊时代里的一个特殊群体及其民俗文化变迁与再认同——以黑龙江省伊春市金山屯区为中心》,西北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

忽思慧:《社会主义与“清真”》,微信公众号:“哈扎尔学会”,2018年12月

文献梳理:作为劳动者的回族-激流网1957年12月,上海回族工人在工厂清真食堂用餐。摘自忽思慧:《社会主义与“清真”》

3、回族“新工人”:

李禄胜:《宁南山区劳务输出的调查与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05年第3期

孟宪范 :《阿訇做了劳务输出经纪人》,《中国民族报》2005年10月20日005版

高红艳 :《西北贫困回族社区农业劳动力流动的方式和特点研究》,《新疆农垦经济》2006年第8期

孙秋云 :《少数民族离土就业者的城市适应研究 ——基于武汉餐饮业外来少数民族务工者的调查》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王丹 :《西安回坊中的张家川人——关于城市流动者与世居者社会互动的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

文献梳理:作为劳动者的回族-激流网西安洒金桥附近等待工作的张家川回族妇女,摘自王丹 :《西安回坊中的张家川人——关于城市流动者与世居者社会互动的研究》

苏华、马素琳:《关于临夏回族自治州穆斯林群体劳务输出状况的调查研究》 2011年第5期

白友涛、尤佳、季芳桐、白莉:《熟悉的陌生人——大城市流动穆斯林社会适应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2011年

周苑:《苏南地区穆斯林农民工生活现状及对策研究》,《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王媛 :《青海藏族与回族群众外出务工的特征分析——以化隆县藏族A村和回族二村为个案》,《民族经济研究》2014年第4期

李晨玮:《少数民族地区劳务输出问题研究——以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14年

张俊明:《宁夏回族劳务移民的市民化研究》,兰州大学硕士论文, 2014年

李旭强:《张家川县回族外出务工人员现状调查》,西北民族大学硕士论文, 2014年

葛壮:《长三角都市流动穆斯林与伊斯兰教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5年

文献梳理:作为劳动者的回族-激流网回民工友识字班的课文。摘自潘长鸾《重新发现作为劳动者的回族——一个高校清真食堂中的民族与阶级》

潘长鸾:《重新发现作为劳动者的回族——一个高校清真食堂里的民族与阶级》,原发布于微信公众号“哈札尔学会”,2017年11月;后转移至微信公众号“哈扎尔学会”。

4、女性:

马小华 :《冲击·碰撞与调试——对甘肃某回族村庄妇女外出打工现象的个案解析》,《劳动保障世界》2010年第3期  (编者按,文中的L县应为广河县)

王琳燕 :《东乡族留守妇女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特点及对其参与农民合作组织的影响研究》,兰州大学博士论文,2014年

5、童工:

安丝薇 :《不一样的童年——兰州清真餐饮业中穆斯林青少年打工者生活研究》,兰州大学硕士论文, 2015年

马小军 :《西北偏远回族地区青少年辍学打工现象探析——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回族社区为例》,西北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马桂芳:《西北穆斯林妇女社会参与研究——基于甘肃省回族、东乡族妇女的个案研究》,人民出版社,2017年。

6、就业歧视:

马军:《论少数民族就业歧视的存在原因及其对策——以回族为重点》,《法制博览(中旬刊)》,2014年01期

潘长鸾:《关于“四大民族不要”的考据》,豆瓣“哈札尔学会”的日记,2019年2月19日。(已被删除)

文献梳理:作为劳动者的回族-激流网文献梳理:作为劳动者的回族-激流网

招工信息中的歧视:“回族个别可以,藏族、维'吾尔族、彝族不接收”、“男四川、河南、湖南永川(疑为永州之误)、回族、彝族已满”。摘自潘长鸾《关于“四大民族不要”的考据》

7、回民麦客:

梁婀婷:《回乡麦客自组织行为研究》,《中国民族博览》,2016年第12期

梁婀婷:《麦客生计方式转变研究:1978—2016》,北方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7年

马鹏波:《麦子黄了,麦客不会回来了》,豆瓣阅读

文献梳理:作为劳动者的回族-激流网回民麦客,摘自侯登科摄影集《麦客》

8、“回民快手”:

李舵:《作为症候的西北回族与快手现象》,原发布于微信公众号“飞鸟读书会”,2018年10月;后转移至微信公众号“哈扎尔学会”。

9、“打工文学”:

李进祥:《换水》,见《换水》,漓江出版社,2009年版,第86页。一对农村夫妇进城打工,丈夫出卖力气,妻子出卖身体。

李进祥:《像天堂一样的家》,见《换水》,漓江出版社,2009年版,第212页。一个进城打工者成为小老板并在城里买了房,却经历了心理和人际关系上的异化。他同居的女人也是来自农村的打工女性、有过坐台小姐的经历。

李进祥:《你想吃豆豆吗》。见《换水》,漓江出版社,2009年版,第61页。丈夫阿丹进城打工,当他难耐相思还乡探妻时,却意外目睹了妻子被无赖纠缠的场景,并得知村里的许多留守女人都有被无赖以帮忙干活为由诱骗。

李进祥:《女人的河》。见《女人的河》,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页。原刊《回族文学》2004年第3期。年轻妻子思念外出打工的丈夫。有一段是女主婆婆回忆男主父亲和哥哥的打工悲剧。

文献梳理:作为劳动者的回族-激流网李进祥小说集《女人的河》

李进祥:《干花儿》,见《女人的河》,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8页。原刊《民族文学》2009年第8期。擅长唱“干花儿”的老人为自己死于煤窑的儿子送葬。

李进祥:《狗村长》,见《女人的河》,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1页。原刊《回族文学》2007年第1期。青壮男子全部进城打工,全村老弱妇孺只能依赖一条黄狗来护卫。同书和同留守主题的小说:《挂灯》

李进祥:《害口》,见《女人的河》,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9页。原刊《回族文学》2007年第3期。怀孕妻子思念在城市餐馆打工的丈夫,最后流产。作为对比设置了一个嫁给餐馆老板的女性。有婆婆打压媳妇的描写。

马金莲:《少年》,见《父亲的雪》,阳光出版社2010年版,第185页。讲述一群回族少年进厂打工的故事。有讽刺工厂感恩教育的片段。

文献梳理:作为劳动者的回族-激流网马金莲《少年》片段:“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给厂里做事”

马金莲:《大拇指与小拇尕》,《回族文学》2013年第4期。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的悲剧。母亲摘枸杞,父亲在外打工,两个孩子被毒蛇咬死。

马金莲:《庄风》,见《父亲的雪》,阳光出版社2010年版,第287页。外出打工对妇女风习的影响。

马金莲:《孔雀菜》,见《绣鸳鸯》,中国言实出版社,2017年版,第158页。少年外出打工,吃不了苦最后卖血致死。

冶进海:《抱着氧气奔跑》,《花城》2012年第3期。建筑工人在城市为母亲看病而囊中羞涩,最后走上偷卖氧气瓶的绝路。

冶进海:《牵着你的手》,《朔方》2012年第3期。“对农民工子弟在城市的生存图景作了深入揭示,并剖析了妇女在打工生活中的肉体之苦和也灵之苦。”(评语摘自马豪杰论文《苦难中的人性呈现与困境中的精神坚守》)

冶生福:《天堂一样的生活》,《回族文学》2013年第1期。煤矿赔偿引起的家庭纠纷。

冶生福:《钱事》,《回族文学》2014年第1期。拾到贵重包裹后的打工者。

敏洮舟:《冰火雀儿山》,《回族文学》2011年第6期。描写了冰雪路上两个长途司机之间的情谊。

敏洮舟:《喜马拉雅的面容》,《民族文学》2013年第4期。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区腹地跑车,“为赶时间,疲劳驾驶,和前车追了尾,同伴一时无法搭救,只好先行离去寻求救援,而他自己被夹在撞坏的驾驶室,五日来水米未尽。濒临死亡之际,一个牧羊的藏族老阿妈出现了,用她手中的青稞面救活了他。那老阿妈总是盘坐在坡地上,‘口中念念有词,目不转睛地眺望着远方,如一尊雕塑’”。(石彦伟:《在灵魂的长途共勉而行——敏洮舟散文编辑手记》,2015年)。

文献梳理:作为劳动者的回族-激流网敏洮舟散文集《长途》,诚如石彦伟所言,他用“好的散文”写出了“跑大车的人”的经验

敏洮舟:《离合》,《回族文学》2013年第5期。司机们在路上的思乡思亲之情。

敏洮舟:《怒江东流去》,《民族文学》2014年第11期。(《前定里的怒江》,中穆网)二十二岁的货车司机赛里事故失踪,赛里的父亲没有等到、找到儿子,一年后也无常了。

敏洮舟:《长途》,《回族文学》2015年第4期。表哥教表弟跑大车。

敏洮舟:《边缘的诉说》,见《回族当代文学典藏丛书·长途》,宁夏人民出社,2015年。“我的背后,还有一个沉默的群体。他们中有我的甘肃老乡,也有宁青新的同行。如果将这个群体做一个总的归纳,比如地域和民族方面的,我想,他们该有一个准确的名属:大西北的回民司机。”

马有福:《地下的回回》,《青海湖》2012年第1期。“改革开放之后,当化隆人选择面馆,循化人远上青藏线几乎占领了长途贩运的半壁江山时,大通人眼睛始终盯住的还是煤窑。在茫茫祁连山的默勒、威力哈达大大小小的公私煤矿上,从下井的小伙到守门的老人,几乎全是大通的回民。从青海到山西、从甘肃窑街到陕西榆林,凡开矿的人都知道大通人人是把式,再复杂的采矿环境都难不倒大通的矿工。”

石舒清:《浮世》,《灰袍子》,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0页。原刊《人民文学》2011年第1期。马哈赛在新疆下煤窑,因事故损伤了一只眼睛。夫妻之间围绕赔偿的互动。

石彦伟:《戴绿盖头的卖螺妹》。《回族文学》2003年第3期。很短的散文,记海南回族卖螺妹。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文献梳理:作为劳动者的回族-激流网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文献梳理:作为劳动者的回族-激流网(作者:潘长鸾。来源:哈扎尔学会。责任编辑:郭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