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文化大革命的失败与马列毛主义的科学性-激流网   第一次文化大革命失败了,还说马列毛主义的理论指导是科学的,这种观点能够站得住吗?我们认为站得住!

轰轰烈烈的第一次文化大革命,被《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彻底否定,接着就是外资大量涌入,私营企业死灰复燃,国营经济被改革成为“国有经济”,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经济制度在我国彻底复辟,再加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最终降下了社会主义旗帜,这些事实不仅引起了国际资产阶级的欢呼雀跃,也引起了一些左翼人士的思考。于是有人认为,马列毛主义的理论出了问题,至少是有缺陷,于是创建“新”社会主义理论的呼声,毛泽东继续革命理论不适用于当前我国革命的形势等,类似的观点都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

其实,继续革命理论的“大哥”——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也经过多次失败。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理论,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出现了。期间经历了多次反复,能够说这种理论有缺陷吗?当然不能!按照毛泽东的话说,这种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马恩选集》第一卷 第263页)马克思在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一卷中也指出:“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当然,马克思没有忘记提醒人们:“以个人自己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私有制转化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同事实上已经以社会生产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所有制转化为公有制比较起来,自然是一个长久得多、艰苦得多、困难得多的过程。”(《资本论》第一卷 第831——832页)

1871年巴黎公社的建立,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巴黎公社失败,直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以后又出现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现在苏联解体、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复辟,能够说明马列主义不科学吗?当然不能!看看,马克思早就预言:公有制替代私有制社会,“自然是一个长久得多、艰苦得多、困难得多的过程”,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一个反复斗争的过程。因此,绝对不能因为苏联解体、文化大革命的失败,就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什么缺陷与不足。

马克思不是“巫师”,而是科学家,是从物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要过渡到社会主义这种客观趋势的。苏联的社会主义也不是人们依据列宁、斯大林的想象设计的社会制度,而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十月革命胜利以后,俄国也曾经实行过余粮征集制,打算消灭商品经济,但是,客观上行不通,不得不恢复商品经济;我国人民公社化的初期,也有人设想很快消灭商品经济,毛泽东明确地划清集体经济与全民所有制经济的界限,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界限,强调现在还不能消灭商品经济等,说明人们的主观意志只有符合客观物质条件才能成为现实。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分析当时我国经济现实得出的科学结论,而且经过了历史的检验。

继续革命理论是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续集。毛泽东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并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中,总结出了继续革命理论,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历史时期,这个过渡时期存在着阶级斗争和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复辟的主要威胁是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要发动群众起来批判修正主义,打倒走资派等等。毛泽东运用继续革命理论,发动群众开展了第一次文化大革命,结果失败了。能不能根据文化大革命失败的事实,判定继续革命理论错了呢?当然不能!

我们不能因为文化大革命失败,而判断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和继续革命理论有问题,而设计一种“新”社会主义,“克服”原有社会主义制度的某些“缺陷”、“不足”。这种设想是违背历史唯物主义的,不是科学的社会学。

继续革命理论明确指出,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等,是毛泽东运用马列主义,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得出的。当时,有毛泽东这样深厚马列主义素养,又具有社会主义运动斗争经验的人,登高远望总结出的理论,广大群众一时还不可能真正理解,只有在实际斗争的进程中,逐步接受、理解,这是一种必然;文化大革命群众运动的实践,也不可能按照继续革命的理论直线前进。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时的群众,只是在某一方面与走资派有矛盾,响应毛泽东的号召,起来造反。真正懂得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的人非常少。年纪大一点的已经忘记资本家,而年轻人就根本就没有见过资本家,因此,毛泽东号召批判走资派的修正主义路线,划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条道路,广大群众要理解也有一个过程。只有在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之后,爆发了“六四”事件;朱镕基的“减人增效”,几千万工人“下岗”;外资大量涌入、私资死灰复燃,劳动群众丢掉了“铁饭碗”,由社会主人重新沦为雇佣劳动;加上面临“看病难”、“上学贵”和“天价房”等“新三座大山”压在头上时,才逐渐明白什么叫资本主义复辟。这些事实也从反面证明了继续革命理论的科学性。

从另一方面看,一些民主革命派,“作了大官了,要保护大官们的利益”,利用他们手中掌握的权利,推行资产阶级的反动路线,镇压造反派,挑动群众斗群众,千方百计反对文化大革命等。他们有国际资产阶级和几千年私有制社会形成的习惯势力支持,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可见,第一次文化大革命的失败,不是毛泽东继续革命理论有什么错误、缺陷,而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力量对比的结果。毛泽东早就预见到这种可能。他在《给江青的信》里就说:“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过七八年又来一次。”“中国如果反共的右派政变,我断定他们也是不得安宁的,很可能是短命的”。(《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2册 第71、73页)

群众运动就是群众运动。群众有无产阶级,也有非无产阶级;第一次文化大革命会出现了“打倒一切”、“打派仗”之类的现象,就是非无产阶级思想影响的表现。只有经过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复辟的实际教育,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才能逐步醒悟;即使是无产阶级,也只有经过继续革命理论的“灌输”,才可能真正成为无产阶级自觉的战士。总之,理论与实际运动不是一回事。理论是实际运动的抽象,是一种思维;而千百万群众的实际斗争则是实践。希望一种正确的理论保证实际运动一定成功,是脱离实际的想象。马列毛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对社会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因此,必然是一种抽象。而实际的革命运动,则是具体的实际斗争。就社会主义运动来说,俄国的社会主义运动,有俄国的特点,中国的社会主义运动,有中国的特点;上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和二十一世纪的运动,又有不同特点,等等。要求马列毛主义理论解决所有实际问题,当然不可能。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不仅是科学社会主义,还包括唯物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经济学,而科学社会主义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政治经济学为基础的。最近,陈晋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千古事》中说:“事实上,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在做理论创新的事情,但他总感到不够理想,并且越来越有一种不那么自信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他感慨自己,‘人老了,不知道是否还能写出些什么东西来’;也埋怨自己,‘像《资本论》《反杜林论》这样的作品我没有写出来,理论研究很差。’”可见,毛泽东是多么重视《资本论》、《反杜林论》等理论著作,多么重视马列主义的理论建设。因为,毛泽东深知科学的理论一旦掌握了群众,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所以,他不断强调:“思想政治路线的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把思想、理论的能动作用,提到应有的高度。

信仰毛泽东,是因为他对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做出了伟大贡献。而毛泽东之所以能够做出伟大贡献,决定性的原因就是他精通马列主义,而且发展了马列主义,所以,我们这些毛泽东的信仰者,一定要响应他的号召,“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

我们写的一些文章,引用了马列的一些原话,读起来不那么顺畅。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说明这种思想的来源,另一方面还是为了宣传马列主义,希望人们、特别是一些青年人,要“啃”马列主义的原著,结合实际斗争,真正“弄通马克思主义”。

  (作者:迎春。来源:激流网原创首发,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介绍:刘晓铎,笔名迎春。1932年1月28日出生,湖南衡阳人。1955年进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系学习,亲历“四清”运动、“五七干校”学习等,逐步与工农亲密接触,树立了共产主义世界观。南开大学副教授。1993年离休。离休后,勤于学习和笔耕,出版了针砭时弊的专著《社会主义本质探索》、《沿着毛泽东指引的道路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