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兴起,把许多青年从苦闷、消极、保守思想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他们向往科学和民主,努力学习新的知识,寻求着中国的光明前途。在这个新思潮的影响和推动下,正在探索革命真理的毛泽东,眼界更加开阔,思考的问题也越来越深邃了。现实生活使他认识到,改造社会的大业,决不是几年的短暂时间所能完成,更不是少数几个人的力量所能办到的,必须有一大批志同道合、坚定不移的朋友,组织一个牢固的团体,汇成巨大的力量,才能有所作为。

早在一九一五年,毛泽东就觉得自己身边的朋友太少了,活动的范围太窄了。他决心突破第一师范这个狭小的圈子,到更大的范围去物色更多的朋友。暑假过后,他向长沙各学校发出了一则《征友启事》。启事是用土纸油印的,文章写得流利,字体刚劲有力。启事的大意是邀请有志于爱国工作的青年做朋友,并指明要结交坚强刚毅、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青年。最后,还引用了《诗经》上“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这两句诗,表示自己求友心切。启事的署名是“二十八画生”,通讯处是第一师范附属小学陈章甫转交。在邮寄启事的信封上,还批明“请张贴在大家看得见的地方”。这样的事情,当时一般人很难理解。一些思想守旧的校长,觉得这个“二十八画生”是个怪人,征友是不怀好意的,于是把启事没收,不准张贴。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一个姓马的老校长,竟认为这个启事是为了找女学生谈恋爱。他跑到一师附小找了陈章甫,又找了第一师范的校长,打听“二十八画生”究竟是个什么人。从他们那里,这位马校长了解到“二十八画生”原来名叫毛泽东,是个品学兼优、受到师生称赞的好学生,征友是为了共同寻求真理,救国救民,改造社会。这样,马校长才消除疑虑,放下心来。

毛泽东:青年人搞社团要有激情-激流网    激流网征友启事

启事发出去以后,毛泽东以殷切期望的心情,等待了一些日子,陆续收到五、六个人表示愿意联系的来信。人数虽然不多,毛泽东同仍然感到高兴和欣慰。他在写给黎锦熙的信中说:“两年以来,求友之心甚炽。夏假后,一乃作一启事张之各校,应者亦五六人,近日以来稍快惟此耳。”

定王台的湖南图书馆,是毛泽东同他的新朋友约定会面的地方。到了约定的时间,他很早就来到这里,坐在院子里的石头上看报,等候着即将见面的新朋友。他们见面时,没有应酬的客套话,也不谈关于饮食起居之类的日常琐事,而是开门见山,谈时事,谈学习,互相询问最近读些什么书,有些什么收获和体会。后来,和这些新朋友交谈的次数多了,就互相交换看日记和读书笔记,交流思想感情。双方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之后,他们的谈话就更坦率、更深远了。毛泽东常常从思想上启发他们,使他们懂得,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应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要去想什么升官发财之道。

经过几年的努力,毛泽东身边聚集了十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多数是长沙各中等学校肄业的学生,也有一些是长沙各中小学的青年教员。这是一群纯洁而有朝气的人,是一群态度极端认真、“真心求学,实意做事”的人。他们多数来自农村,深知民间疾苦,和穷人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没有少爷公子的浮华作风,也没有某些“读书人”的那种书呆子气;他们勇于反抗旧世界,热心追求新思想,决心树立奋斗和向上的人生观,满怀着为改造国家、改造社会而奋发图强的豪情壮志。他们认为:时局太危急了,对学问的需要太迫切了,一定要十分珍惜自己宝贵的青春,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有价值的事情上。毛泽东还曾提倡“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身边琐事,在校学习期间不谈男女恋爱问题。有一次,毛泽东到一个青年家里,想和他交谈时事与社会问题,不料这个青年却侈谈生活琐事,并把佣人叫来,为着买一小块肉,商量了老半天,毛泽东对这件事情,心里非常不快,觉得这个青年目光短浅,胸无大志,不能作为思想上的朋友,以后就不再找他了。

毛泽东和他的朋友们,总是保持着经常的聚会,进行畅所欲言的讨论。“如何使个人及全人类的生活向上”,这是他们讨论的中心问题。从一九一五年到一九一七年这三年中,他们几乎是有遇必讨论,有讨论必涉及这类问题,讨论的情形十分热烈坦率,讨论的次数大约有百次以上。在这样严肃认真的反复讨论中,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一、自己的品行要改造,学问要进步,因此求友互助之心十分迫切,二、国内的新思想、新文化已经发展起来了,再过静的生活和孤独的生活是不对的,应该追求一种动的生活和团体的生活。到一九一七年冬,大家从讨论中得出一致的结论t一定要以“集合同志,创造新环境,为共同的活动。”毛泽东根据讨论的结果,认为有必要成立一种严密的组织,于是提议组织一个学会。这个建议一提出来,立即得到普遍的赞同。

毛泽东:青年人搞社团要有激情-激流网    一九一八年四月十四日,是个星期天。和煦的春风,吹动着清澈的湘水,掀起一层层碧波;正岸上芊绵的绿草,在阳光的照耀下,舒展着娇嫩的叶片,岳麓山上,青枫翠柏,郁郁葱葱,杜鹃盛开,花红似火,岳麓山下刘家台子蔡和森的家中,聚集着十三个兴致勃勃的青年。一个崭新的革命团体--新民学会,在毛泽东等人的精心筹划下诞生了。

到会的人一致通过了由毛泽东和邹彝鼎两人起草的学会章程。章程确定学会的名称为“新民学会”。学会的宗旨是“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章程规定会员必须遵守五条纪律:一、不虚伪;二、不懒惰;三、不浪费;四、不赌博I五、不狎妓。鉴于学会发展后,一部分会员将出省、出国,为便于了解外出会员的情况,以利于团体的活动,章程规定“会员对于本会每年负一次以上通函之义务,报告己身及所在地状况与研究心得,以资互益”。章程还列学会的组织机构、会务活动、会址、会费及新会员入会手续等一一作了规定。在讨论发展会员时,毛泽东说:要人多,力量才大,会员应该多发展。不过,会员的标准不能降低,一定要品格好、志向好、学问好、确有向上要求的青年,我们才欢迎他入会。大家都同意他的意见。最后,还就会员出省出国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会议选举萧子升为总干事,毛泽东、陈书农为干事,不久,萧子升去法国,会务便由毛泽东同志主持。

新民学会的成立,表明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革命团体,开始活跃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舞台上。

新民学会成立前后,北京、上海、天津、汉口、杭州等地的进步青年,也组织了许多进步团体。如周恩来、郭隆真、邓颖超等同志组织了“觉悟社”;在李大钊同志发起下,邓中夏、黄日葵、高君宇、赵世炎、沈泽民等同志组织了“少年中国学会”;恽代英、林育南等同志组织了“互助社”,方志敏等同志组织了“改造社”;等等。新民学会是当时革命性最强的团体之一。这与毛泽东为它倾注了心血,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是分不开的。

毛泽东主张“各方面的阵都要打开”,各方面都要派人去打先锋,“联络全中国的同志,进而联络全世界的同志,以共谋解决人类各种问题。”

一九二0年,在法国勤工俭学的会员来信,提出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学会的方针。毛泽东非常高兴。“改造中国与世界”,是他多年来的宿愿。早在一九一二年,当他在湖南图书馆第一次看到世界大地图时,就“决心要为全中国痛苦的人、全世界痛苦的人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现在一些志同道合的会友,提出了和他一致的主张,他又怎能不为之高兴呢!于是他立即回信说:“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学会方针,正与我平日的主张相合,并且我料到是与多数会友的主张相合的。”

为了统一国内会员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在一九二一年的新年大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讨论学会的方针问题。会上有人认为,学会素来抱“改造中国与世界”这种主张,不必多讨论了。毛泽东同志以为不然。他说,现在国内对于社会问题的解决,显然有两派主张:一派主张改造,一派主张改良,所以还有讨论的必要,讨论开始以后,各人的发言果然不同。有的主张提“改造世界”,有的主张提“改造东亚”,有的主张提“促进社会进化”,还有人“对改造两字极为怀疑”,认为要实行根本改造,“其实是做不到的”,“新民学会不宜取改造的态度,宜取研究的态度”。大家发言以后,毛泽东坚定地指出:“改良是补缀办法,应主张大规模改造”。并进一步阐述了他主张把“改造中国与世界”定为学会方针的意见。他说:“提出‘世界’,所以明吾侪的主张是国际的;提出‘中国’,所以明吾侪的下手处。”“中国问题本来是世界的问题,从事中国改造不着眼及于世界改造,则所改造必为狭义,必妨碍世界。”他的发言,得到了绝大多数会员的拥护,同意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学会的方针。

 新民学会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毛泽东经常提醒会员们:应该将新民学会建设成为“一个高尚纯粹,勇猛精进的同志团体”。“不可徒然做人的聚集,感情的结合,要变为主义的结合才好。”他认为会员之间,必须“谨慎、恳切、互相规过,不漠视会友之过失与苦痛,要虚心容纳别人的劝戒,要努力求学。”为了使这个组织健康地发展,学会规定入会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纯洁,(二)诚恳,(三)奋斗.(四)服从真理(后来长沙会友决议将奋斗与服从真理合为“向上”)。新会员入会,必须经老会员五人介绍,评议部审查认可,而且还要公函通告全体会员。对有些名义上是会员实际上不够会员条件的人,学会在一九二一年一月发了一个启事,申明:会员中凡因他种事势不能分其精力于学会的,对学会无感情的,缺乏团体生活兴味的,毫无向上要求的,行为不为多数会友满意的,由学会除名,不再承认他为会员。

关于学会的会风,一九二0年五月在上海半淞园会议上,明确提出应是“潜在切实,不务虚荣,不出风头”。毛泽东曾解释说,“所谓‘潜在’,并不是‘不活动’,只是妨止声闻过情。”毛泽东始终坚持学会应采取“潜在的态度”,注重“打基础”,“不张扬”,“不标榜”,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他认为“这是新民学会一个好现象,可大可久的事业,其基础即筑在这种‘潜在的态度’之上”。他反对那种招摇过市、徒务虚名的作法,曾形象地打比喻说,“好些团体,象没有经验的商店,货还没有办好,招牌早已高挂了,广告早巳四出了,结果离不开失败,离不开一个‘倒’。”

毛泽东历来主张对一切事物,都采取分析的态度,坚决反对那种“拿感情来论事”,“以部分概全体”,“以一时概永久”,。以主观概客观”的伦理的错误”。在毛泽东的带动下,新民学会会员中形成了“言必及义”不标榜、不浮夸的好风气

新民学会有一个突出的特点,这就是不依赖旧势力。学会的一切活动是创造性的,不是因袭的,它从来没有和旧势力发生关系,也没有邀过旧势力的人入会。它的会员大多数头脑清新,没有陈腐气,能容纳新思想,同时又富有奋斗精神,能够积极地改革生活,进修学问,互助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也比较强。

那时,男尊女卑,“男女授受不亲”的传统观念支配着整个社会,女子不敢讲社交,男女不能相处共事。在这种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情况下,新民学会竟吸收了约占会员总数四分之一的女会员。向警予、蔡畅等,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这是毛泽东十分重视发展女会员的结果。他对那些思想开放、具有求解放、求改造勇气的女子要求加入学会,总是积极支持和鼓励。一九一九年秋末,周南女校劳君展等四名女青年被吸收入会,毛泽东提议,为她们开一次热烈的欢迎会。大家赞同他的意见。毛泽东主持了欢迎会,在欢迎会结束时,他说:我们的学会和我们每个人的奋斗目标应该是一致的。我们这个学会要为挽救国家、改造社会而奋斗,我们个人也就不应该是为自己的名利享乐奋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虽然是些年青人,但应该担负改造社会的重任。毛泽东同志慷慨激昂的讲话,给到会的会员很大的鼓舞。会后还合影留念。

毛泽东:青年人搞社团要有激情-激流网    新民学会的会员,后来发展到七八十人,分布在国内外很多地方。国内如长沙、北京、汉口、上海、南京等城市,国外如法国巴黎、日本东京、南洋新加坡等地。他们或者求学,或者做事,都担当学会交给的一部分工作,进行有组织的活动。毛泽东同他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经常交换意见,商讨问题。

新民学会的许多会员,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逐渐成长为向旧世界宣战的“勇猛精进”的无畏战士,有些会员成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骨干,蔡和森、何叔街、向警予、罗学瓒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蔡和森,湖南湘乡人,毛泽东在第一师范的亲密同学。“毛、蔡”之名早为同学中所称道。他勤奋求学,勇于实践,有远大的抱负和奔放的革命热情。他常说:“吾人之穷极目的,惟在冲决旧世界之层层罗网。”他是新民学会的发起人之一,也是学会的中坚分子。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他同毛泽东一样,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极力主张在中国组织共产党,走俄国人的道路。党成立后,他曾主持党的理论宣传工作,是我党初创时期杰出的理论家和宣传家。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一九三一年在香港被捕,引渡到广州,惨遭杀害。

何叔衡,湖南宁乡人,长沙楚怡学校的教员。在毛泽东的朋友中,他是年龄最大的一个。他的知识和社会经历都很丰富,对社会事物有着明快的判断力,办事精细、果断,为人赤诚、热心。一九二一年七月,他和毛泽东一道,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随后,又一同创建了中共湘区委员会和湖南自修大学,成为毛泽东最得力的助手。曾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工农检察人民委员,一九三五年在福建长汀县壮烈牺牲。

向警予,湖南溆浦人,周南女校的学生,具有反抗封建礼教的坚强性格,热情追求新思想,努力探索妇女解放的道路。她对社会改造的大业,充满着无限的信心,曾对朋友们说:“将来根本改造的大任,我们应当担负的。做大事业,我们这时候就要准备起。”她对毛泽东非常钦佩,在写给侄儿的信中,称毛泽东是“改造社会的建将”,勉励侄儿常在毛泽东跟前请教。

向警予是中国共产党最早、最优秀的女觉员之一,党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妇女解放运动的杰出领导人,毛泽东曾称她为“模范妇女领袖”。一九二八年春在汉口被捕,英勇牺牲。

罗学瓒,湖南湘潭人,毛泽东第一师范的同班同学。他学习刻苦,作风踏实,胸怀宽广,志向远大。他在诗中写道:“开怀天下事,不言家与身。……立志在匡时,欲为国之英。”“将肩挑日月,天地等尘埃。何言乎富贵,赤胆为将来。”他非常钦佩毛泽东,在写给家里的信中说,毛泽东是“敦品力学之人”,和他“朝夕与处,时有受益。”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他成为毛泽东领导工人运动和开办湖南白修大学的得力助手。曾任党的县委书记。一九三O年在浙江工作时,由于叛徒告密,被捕后壮烈牺牲。

新民学会对于中国的国事和命运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它是“五四”运动中湖南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领导核心,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起了重要的作用。

毛泽东:青年人搞社团要有激情-激流网    一九一八年六月,毛泽东同志在湖南第一师范毕业了。对于在一师的学习生活,他是充满着深厚的感情的。后来他说:我没有进过大学,也没有留过“洋”,我读书最久的地方是第一师范。第一师范是一个好学校,替我打好了文化基础。又说:在这个时期中,我的政治思想开始形成,我也取得了初步的社会活动的经验。毛泽东在第一师范学习期间,正当青春年少之时。

他和他的挚友们一个个都是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革命青年,富有强烈的革命造反精神,敢于批评、议论国家大事,对横行一时的封建军阀、官僚政客,极端轻蔑,视如粪土。一九二五年,他在《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篇里,回忆这段战斗生活时写道:“忆往昔峥蝾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气壮山河的雄伟气魄,正是毛泽东澎湃激荡的革命情怀的真实写照。

毛泽东同志在第一师范求学期间,由于时代的限制,没有可能接触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还只能从欧洲的旧民主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新青年》提倡的民主和科学的精神、以及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中,去批判地吸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他后来回忆说:“在这个时候,我的思想成了自由主义,民主改良主义,乌托邦社会主义等等观念的一种奇怪混合物。关于‘十九世纪的民主主义’、乌托邦主义和旧式的自由主义等,我有一些模糊的情感。但是,我是确定地反军阀反帝国主义的。”

第一师范毕业后,毛泽东和一群志同道合的革命青年,勇敢地投入了新的革命大风暴中。

(来源:《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激流网整理录入,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