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编者按:近日,唐山打人事件成为社会各方极为关切的热点事件。有人说,这是单纯的黑社会暴力事件,有人则认为事件背后有社会结构性因素。与此同时,关于是否需要从性别维度讨论这一问题,成为各方争论的焦点。很多人主张不能上升到男女对立,甚至认为这个时候刻意提出性别问题有“制造性别对立”的嫌疑。但是也有些人主张只有纳入性别的维度,才能对这一具体的打人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并从更具普遍意义的社会层面,关照当前女性面临的现实困境。小镇读书会围绕这一话题,特精选了一些文章,将陆续转发推荐,以飨读者。今天推荐的文章原名《平权运动、矛盾论与因果观》,作者归纳了如何看待阶级矛盾与性别矛盾关系的几种观点,并批判性地考察了各个观点背后所倚赖的因果观,以及观点偏离之后可能形成的误读。文章极富启发性,欢迎读者讨论。本文经原作者授权,有部分修改校对~

正文

有些人认为,男尊左翼提出的“性别矛盾实际上就是转移矛盾”的观点,不仅忽略了与阶级矛盾形式相异的其他矛盾的存在,还是一种用于转移人们注意力的高效话术。网上关于性别矛盾与阶级矛盾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阶级矛盾是阶级矛盾,性别矛盾是性别矛盾,两者是完全独立的存在,也不存在互相影响的关系。

②性别矛盾的本质是阶级矛盾,只要解决了阶级矛盾,性别矛盾自然而然就会迎刃而解。

③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性别矛盾是次要矛盾,不能把解决次要矛盾的议题提升到与主要矛盾同等的地位上,只有在解决了主要矛盾的前提下,才能够开展解决次要矛盾的工作。

④阶级矛盾是社会中最普遍、最突出的矛盾,在全社会中主要表现为劳资矛盾,在个别领域中则转化为其他形式的矛盾。在性别平权领域中,劳资矛盾就表现出性别矛盾的特征。

⑤阶级矛盾在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对性别矛盾等其他因素的关系和形式起决定性作用。同时,相对独立的性别矛盾又会反作用于占主导地位的阶级矛盾。

一般常见的男尊左翼的观点都属于第②和第③点的混合,而豆瓣的许多女权人士则持第①种观点。笔者认为,这五种观点实质上反映了社会大众主要认同的四种因果观,下面详细描述。

一、线性因果观

线状因果观最早可以追溯到笛卡尔身上。这种因果观认为,如果存在着A、B,那么必然会存在一个a作为结果A的原因,必然会存在着一个b作为结果B的原因,反之亦然。

平权运动、矛盾论与因果观-激流网

同时,a和b,A和B之间是完全独立的要素,a的变化只能影响A,不能影响B。因此,一个系统的整体就等同于局部之和。一个局部的变化不受系统的整体,或系统其他局部的变化所影响。

二、表现因果观

表现因果观最早由莱布尼茨提出,在黑格尔时期获得极大发展。这种因果观在考虑整体对于它的各个局部的影响时,预先假定了整体可以还原为一个内在的本质,而整体的各个局部则无非是它的现象的表现。

平权运动、矛盾论与因果观-激流网

以社会矛盾为例,持这种因果观的人普遍认为社会中存在着一个作为核心的、绝对的、永恒不变的主要矛盾,而其他形式的矛盾只不过是这种矛盾的不同反映,是臣服于主要矛盾的次要矛盾。一旦主要矛盾得到解决,次要矛盾作为主要矛盾的影子就会随之而消失。如果要解决次要矛盾,就只能着手于解决主要矛盾,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三、辩证因果观

辩证因果观最早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在李德胜时期获得极大发展。该因果观在考虑这种因果观在考虑整体对于它的各个局部的影响时,预先假定以各个局部的共性作为整体的核心,而各个局部的个性则是这个核心在不同场合下的表现。

平权运动、矛盾论与因果观-激流网

以社会矛盾为例,辩证因果观认为阶级矛盾是其他矛盾的共性,是最主要的矛盾;而经济矛盾、性别矛盾,则是阶级矛盾在不同领域中的表现形式。但与表现因果观不同的是,辩证因果观不认同一个绝对的、永恒不变的主要矛盾的存在。毛泽东认为,在特殊的条件下矛盾的主次地位会发生变化:原来的主要矛盾在此时会转化为次要矛盾,原来的次要矛盾在此时会转化为主要矛盾。

平权运动、矛盾论与因果观-激流网

四、结构因果观

结构因果观也叫一元主导的多元因果观,最早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在阿尔都塞时期获得极大发展。该因果观认为,系统的整体并不简单等同于局部之和,还需要考虑到每个局部之间的互相作用,以及系统中占统治地位的全面性结构对局部性结构的决定作用。

平权运动、矛盾论与因果观-激流网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使用的简单社会结构模型为例子,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生产关系占决定性的主导地位,而被生产关系所决定的其他因素,又从各自的领域中反作用于生产关系。

平权运动、矛盾论与因果观-激流网

如果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国家机器+种族平等+性取向平等+性别解放+……】作为社会主义系统的定义,那么一个结构形式为【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国家机器+种族歧视+强制异性恋+前现代性别压迫+……】的系统显然就不能算是社会主义系统。

平权运动、矛盾论与因果观-激流网

即使占主导地位的核心要素相同,次要因素的差别同样会改变系统整体的性质。


历史上四百多年来的西方哲学中,线状因果观和表现因果观占据着绝对地位,长期影响着全世界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对比可以观察到,豆瓣上不少女权主义者信奉线状因果观,而男尊左翼则普遍认同表现因果观。

但考虑到我国绝大多数年轻人都接受过基础的科学社会主义体系灌输,理论上应该是辩证因果观或结构因果观在年轻人的思想中占主导地位才对。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上述两种现象的出现?

笔者认为,科学社会主义从古典哲学中诞生,其理论就必然会与线状因果观和表现因果观存在一定的联系。

认同辩证因果观的群体认为,社会运动的价值判断标准只有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胜利。一切矛盾的处理都要根据与无产阶级的革命胜利的匹配性,来确定优先度。他们相信只有在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才可能出现解决性别矛盾的客观可能性。现在盲目地把性别矛盾议题的重要性提高到和阶级矛盾同一个高度,是稀释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力量。他们认为解决矛盾的方式是类似在游戏里完成主线任务: 必须是从步骤①到步骤②到步骤③……一直到最终步骤 ,必须完成前一个小节才会解锁下一个小节,是一个递进的过程。

该观点有可能导致一种误读:把革命胜利后解决性别矛盾的【客观可能性】误认为【历史必然性】,认为不需要去作出改变,性别矛盾就会随着革命胜利(或者生产力发展)而【自行消除】。(在逻辑学中,“客观可能性”对应的是“必要条件”,“历史必然性”对应的是“充分条件”,这种误读其实就是混淆了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的概念。)更有甚者,会先认定【既然已经革命了,那么性别矛盾肯定已经自行消除】,而矢口否认社会存在的各种性别矛盾造成的现象。这种误读最终通向了表现因果观。

表现因果观存在着这种结构——只要【】,就能【】。以下举几个例子:

①只要【生产力发达了】,【资本主义】就能【和平长入社会主义】。

②只要【入关了】,【我们】就能【不再是蛮夷】。

③只要【危机发生了】,【革命】就能【胜利】。

这三个例子分别代表了第二国际、入关论和快进主义。由于决定论的自我异化导致的形式反转,【手段】会夺取【目的】的地位。最终,第二国际的生产力决定论,会异化为【一切都为了发展生产力(稳定压倒一切)】;入关学的霸权决定论,会异化为【一切都为了霸权】;快进主义的危机决定论,会异化为【一切都为了危机爆发】。

认同结构因果观的群体认为,【性别平等革命】本来就是组成【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性别矛盾议题的重要性提高到和阶级矛盾同一个高度,是【还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真实含义。性别平等,就是扩大无产阶级革命队伍、确保最终革命胜利的必要途径之一。他们认为解决矛盾的方式是完成一个收集任务:任务目标由N个部分组成,没有顺序限制,但一定要完成N个小节的目标,才算任务完成,缺一不可。

而该观点同样有可能会导致另一种误读:由于无产阶级内部存在各种差异,制定过于分散化的任务目标,会使人们觉得每个任务目标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不存在一个关键的主导性的任务。因此会导致人们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非关键性、非主动性领域的斗争上,倡导一种碎片化、局部性反抗的解放理论,始终游离于社会矛盾的核心,从而治标不治本。在无限制的自我解构后,逐渐丧失最初的原则,偏离了最初的目的。这种误读最终通向了线状因果观。

平权运动、矛盾论与因果观-激流网

一元主导的多元决定论和《矛盾论》是上个世纪哲学界对科学社会主义最先进的表述,虽然形式上有所区别,但始终围绕着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轴心:无产阶级的自我解放。

而一旦缺失了该轴心,那么社会主义学派会很容易会发生偏移:一方面导向一种碎片化、局部性反抗的解放理论,导致女尊群体的出现;另一方面导向了各种形式的决定论,导致了男尊左翼的诞生。


请关注激流新号“纪卓阳”!

平权运动、矛盾论与因果观-激流网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wind_1917 平权运动、矛盾论与因果观-激流网

(来源:小镇读书会。责任编辑: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