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十分坚实可靠的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又推动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河南的早期传播,使河南成为中国共产党开展革命活动和建党较早的省份之一。

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前,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了拯救民族的危亡,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他们用民主主义思想作武器,前仆后继,英勇斗争,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高潮,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中国封建主义的统治。但“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在斗争屡遭失败的情况下,中国的先进分子不得不另找新的武器和新的道路。中国的出路到底在哪里?这些先进分子经过苦心探索和总结比较,终于从十月革命中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就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1](P1357)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立了十分坚实可靠的思想基础;同样,也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才推动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河南的早期传播。

一、近代河南社会的基本状况

河南地处中原,资源丰富。自从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逐步深入到中国内地,河南就成为帝国主义者梦寐以求的地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荷、比、美、日等帝国主义者与中国的封建统治阶级相勾结,直接垄断了河南的矿山开采、铁路交通等,并操纵了市场。如1898年,清政府批准的《豫丰公司与福公司议定河南开矿制铁以及转运各色矿产章程》,名为合办,实为福公司专办,这样,英商福公司假借豫丰公司的空名攫取了豫北的开矿权。再如1898—1909年,比、美、荷等国先后在河南取得了京汉、道清、陇海铁路的经营和管理权限;1915年,英美烟草公司的势力伸入豫中,分别建起了许昌烟草公司和许昌烤烟厂。这些国家在河南的开矿办厂,一方面利用河南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从河南掠走了不少物质财富,另一方面在客观上刺激了河南民族工业的缓慢发展。到了20世纪初,尤其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许多帝国主义国家忙于应付繁忙的战争局面,暂时放松了对河南的剥削,从而给河南民族工业以一定的发展空间。据有关资料显示:1903—1909年间创办的六河沟煤矿、中原煤矿、大成煤矿公司等,资本额达660万元,职工数达7400余人,年产煤150万吨左右。1904—1919年间的面粉厂由原来的2家发展到5家;棉纺织业已有安阳的广益、武陟的成兴、郑州的豫丰等大型工厂,资本总额达150余万元,职工6000多人。1903年,河南注册的工厂只有271家,到1918年增加至481家,平均年增加32家。这反映了当时河南民族工业发展的趋势。

同时,河南又是封建军阀的必争之地。特别在长达十年之久的直系、皖系和其他各派系军阀混战中,河南受害最深。战火所及,人民成千上万地死亡或逃亡,数千村庄变成了门臭无人迹的“死村”,上万顷良田沃土变成狐兔出没的荒野。封建军阀残酷统治、战火纷飞和封建地主阶级肆无忌惮地大量兼并土地,造成了河南各界人民的贫困不堪。当时的《民国日报》指出,“商业因军事关系,皆是一种萧条气象,或半关半闭,或全行关闭,或虽开门,然为军队占用,较比关闭损失更大。”“历年战争,物价昂贵,生活艰难,脚夫与乞丐于街市之上,一举手,一动足之间,无不有追随左右。”“河南民众,困于军阀之搜括久矣。”然而,正是这些陷于破产和生活困境中的农民、手工业者、城镇居民和小商贩等,后来便成为河南近代民族工业中无产阶级的主要来源。他们主要集中在铁路、煤矿、码头、城建、商业等领域。他们的出现,标志着河南在上千年的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个新的最革命的阶级产生了。到五四运动时期,河南的产业工人已达5万人。其中在河南境内的京汉、陇海、道清铁路职工28391人,煤矿工人18500多人。各类轻工业工人约10000人。这支队伍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深受官僚、中外资本家和封建军阀的压迫与剥削,其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均处于社会的最低层,劳动条件恶劣,劳动力价格低廉,命运极其悲惨。但正是这支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工人队伍,不但没有被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艰难困苦所吓倒和屈服,反而还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河南传播马克思主义、建立党组织和开展革命活动的阶级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在河南的早期传播

1919年,当北京五四运动爆发的消息传到河南,河南各界群众奋起声援。声援斗争首先从学界发起,然后扩展到各界群众,部分工人也参加了这一伟大斗争。5月10日,省会开封的青年学生迅速行动起来,纷纷集会讲演,上街游行,高呼“内惩国贼,外争国权”、“还我青岛”、“抵制日货”等口号。5月18日,在开封第一师范大操场召开了一万多人参加的国民大会,号召各界人民团结起来,积极投入战斗。6月,开封3000多名学生奔赴全省城乡各地,冒着烈日酷暑,奔走呼号,宣传鼓动。在其影响下,6月25日,豫西学生联合会成立,当天参加声援北京学生联合会签名的工、农、学、商各界群众达3万多人。在由豫西学联发起召开的第一次各军政机关、团体、学校、商会“保卫国权,誓雪国耻”大会上,各界代表慷慨陈词,愤怒控诉帝国主义和卖国政府。当时的郑州、卫辉、彰德(安阳)、南阳、许昌、鲁山、商丘、伊阳、卢氏、焦作、辉县、临汝、信阳、确山、鄢陵、正阳、淮阳、杞县、永城等地纷纷组织学生联合会、国货维持会、各界联合会、救国会等反帝爱国团体,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斗争运动。

五四运动既是一场反帝反封的爱国主义运动,又是一场除旧布新的新文化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各种宣传新思潮的刊物,如《新青年》、《星期评论》、《新潮》等在河南已有销售。河南也创办了《第一师范校刊》、《新河南》、《学生联合会周刊》、《女权》、《青年》等。当时河南的《新中州报》、《河声报》、《新豫日报》、《河南教育公报》等各类报刊,在新思潮的冲击下,面对现实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反映。此后,这场运动在河南即开始变为以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介绍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心的新的思想运动。这场伟大的反帝爱国斗争,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终于取得了胜利。五四运动宣告了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经过五四运动,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走向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到工农中去,走革命的道路”,成了这时候河南革命青年的响亮口号和革命实践活动的开端。

五四运动后的一段时间,马克思主义只是在河南的学界传播。1921年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在河南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其传播途径主要表现在:

第一,革命的知识分子和早期的共产党人直接深入工人群众中,以普通的语言或报告形式向他们灌输马克思主义。1920年,陇海铁路早期工人运动的活动家游天洋看到报纸、杂志不断发表的有关世界革命的消息和理论后,觉察到“苏联俄罗斯的革命风云已经越过西伯利亚吹到远东”,就认定“组织群众是革命事业的根本战略,劳动群众尤是革命的先锋队伍”。该年秋天,他来到洛阳陇海铁路局当了一名员司后,就经常深入到铁路工人之中,利用更多的机会,接近工人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苏联十月革命的经验,组织工人阅读《工人周刊》,启发工人觉悟,号召工人组织起来,为争取自身的解放和本阶级的自由而奋斗。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创始人李大钊也先后几次来到河南视察和指导工人运动。他常常利用到河南的短暂之机,亲自登上工人夜校的讲台,以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们讲述革命的道理,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情况,传播马克思主义。如针对当时工人队伍中普遍存在的自卑、自认天命、对自己命运表现出种种无奈等思想和情绪,为激起工人的斗争热情,他向工人们指出,工人阶级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阶级,是人类新历史的创造者,是未来社会顶天立地的主人。他鼓励工人:“你们要好好学文化、学技术。你们工人可不矮呀,工人够上天那么高呀!”他向工人们解释道:“工和人合到一起就是天,你们工人顶天立地,工人团结起来力量大无边。”“你们要好好学习吧,好好努力,工人的前途远大得很呢!”他告诉工人:“咱们中国四万万同胞,两万万男子,两万万女子,要并肩前进,将来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好的中国!”[2](P108)工人们听了都很兴奋。同年9月,郑州铁路工人就在夜校老师的帮助下组织了工人俱乐部。不久,彰德、洛阳等地工人俱乐部也相继建立。

此外,共产党员赵子健、李之龙、冯品毅、汪涤源、白眉珊、嵇文甫、杨介人等都先后深入工人、学生中间,通过与群众共同生活、共同工作、共同学习,与群众打成一片,来了解工人、学生的经济状况和心理渴求,从而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教育和鼓励他们懂得革命的道理,为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准备条件。

第二,传阅革命书籍,创办革命刊物、学会和团体,以此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扩大革命的影响。早在五四运动期间,各种宣传新思潮的刊物,如《新青年》、《星期评论》、《新潮》、《共产党宣言》等在河南就有广泛的销售。1921年8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创办的《劳动周刊》和北京共产党组织创办的《工人周刊》、《晨报》在河南铁路工人中间也广为传阅。这些刊物通常以调查研究、消息报导、工人来信、微型小说、短小剧目等形式交流南北信息,揭露封建主义的黑暗统治,赞扬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反映工人阶级渴望新生活的意愿。正如《工人周刊》记者在第21号《本社旅行记者的来信》中对刊物的宗旨所介绍,我们所办刊物的目的和内容主要是:一、调查各地工人情形;二、唤醒工人的自觉心;三、说明工人对于社会改造的责任;四、宣传劳动组合部的意旨;五、介绍世界的工人运动潮流。这些内容以简易明了的哲理,来揭示革命的真理,宣传马克思主义。再如《工人周刊》第19号刊登的《陇海铁路工人第二次罢工宣言——陇海铁路全体工人公告》、《陇海西路警务段长杨少亭陷害工人之阴谋》、《劳动周刊》第16期刊登的《请看谁打胜仗》、《是我错》等文艺作品,语言生动,文字活泼,通俗易懂,在工人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工人周刊》第21号登载的《洛阳陇海路同仁俱乐部致本社函》和《劳动周刊》第16号登载的《陇海路工人敬告全国各路同胞同业弟兄的恳乞求援》等文章,更加引起工人们的注目。

组织学会、创办刊物、建立书社也是当时学习、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一种主要形式。1919年底,开封第二中学进步学生曹靖华、汪涤源、蒋光慈等为了接受新文化和新思想创办了青年学会。学会不仅代售进步刊物,还创办《青年》、《心声》、《新中州报》等刊物,并以此在反对旧思想、倡导新思想的同时作为开始接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一块阵地。尽管大部分会员对刚刚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没有什么深刻认识,也不了解马克思主义同在当时中国比较盛行的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改良主义等的本质区别,但他们对十月革命后获得自身解放的苏联人民怀着深切的向往,对劳动人民的伟大领袖列宁十分崇敬。他们曾在《青年》上发出这样的呼唤:“呵!列宁!……我盼你把你的种子赶快散布到大地球上!去扑灭那横暴的强盗![3](P496)《心声》和《新中州报》也开辟专栏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心声》在《理想家的社会主义》中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明确指出:英国的欧文、法国的圣西门和傅立叶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先驱,并对空想社会主义作出了正确的评价。《新中州报》还专门开设了“俄游杂记”专栏,陆续介绍“俄罗斯妇女运动”,“布尔什维克社会设施”、“俄国的产业政策”等方面的情况。

1920年5月,河南孟县人梁子恪在开封创办了文化书社,这也是五四运动后河南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途径。当时,文化书社除出售全国各地的新思想刊物外,还出售不少有关介绍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俄国等方面的著作,如《资本论小丛书》、《社会主义》、《马克思资本论入门》、《社会主义研究点滴》、《马克思经济学说》、《达尔文物种起源》、《女性论》、《欧洲政治思想小史》、《欧洲各国改造问题》、《科学社会主义史》等。尽管其中也有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但毕竟为河南人民认识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1921年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河南的进步青年还纷纷开始组织团体,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如影响比较大的社会科学研究会、开封青年学社等。成立于1924年夏天的社会科学研究会,“一方面研究社会科学,一方面做革命宣传事业”,其根本目的是要“找到我们的目的地——革命——的道路,一往无前努力做去。”该会还出版《我们的通迅》,组织读书会,配合国内外形势,举行时事讨论,开展马克思主义学术报告会等,并通过组织青年阅读《中国青年》、《向导》、《共产主义ABC》等革命书刊,不仅使党团结了一大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进步青年,还为马克思主义在河南的进一步传播作了大量的工作。[4](P425)

1925年,震惊世界的五卅运动爆发了。为了组织河南人民的声援斗争,在中共地方党组织的领导和帮助下,河南青年社于1925年8月在开封应运而生。该社一成立,就积极创办了《中州评论》、《雷火》、《青年评论》、《晓钟》、《河南学生》等刊物,积极从事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活动,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著名共产党员肖楚女主编的《中州评论》。该刊公开声明“是特别为河南人而办的。它将要告诉河南的一切人们,在整个反帝国主义的国民革命当中,应有的责任,应有的工作。它不仅在实际的政治上,企图站在人民方面的一切策略,指示民众解放的出路;并努力在革命的理论上,扫除一切反动的思想,开辟革命的坦途”。它号召“一切被压迫的人们,赶快联合起来,去争取你的一切自由!”该刊在《列宁逝世两周年纪念告被压迫同胞》和《列宁与中国国民革命》等重要文章中,向河南人民介绍了“列宁是马克思的门徒,是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正统派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有了列宁就特别发扬光大”。“列宁之所以能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导师,和全世界一切被压迫民族国民革命的导师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能引伸马克思主义,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作反帝国主义的大联合,协力推翻帝国主义,达到真正的世界和平。”后来,《中州评论》成为党在河南创办的第一个刊物——中共豫陕区委的机关刊物,这也是党当时领导河南人民革命斗争的一面旗帜。

第三,举办工人学校,使其成为沟通马列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桥梁和纽带。举办工人学校是中国工运的一大发明,它适合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是中国革命知识分子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最好形式之一。1921年初,郑州铁路工人在长辛店铁路工人的影响下在三益街办了一所工人夜校。3月,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成员赵子健来到河南,在郑州铁路职工学校任教员,向工人传播进步思想,启发工人觉悟。不久,李大钊到郑州视察和指导工人运动,向铁路工人夜校学员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情况,宣传马克思主义。11月,洛阳陇海铁路机务处工人为反对法籍总管若里裁人减薪、虐待工人,举行罢工。李大钊和北京党组织研究决定派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主任罗章龙及时前来指导,并在罢工取得初步胜利后,在铁路工人中迅速扩大工人夜校,以此传播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们的觉悟,激发工人参加革命的热情和决心,发现和培养工人的骨干分子,建立工会组织,引导工人为本阶级的利益而不断斗争。

三、马克思主义在河南早期传播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在河南的早期传播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先进分子和共产党人,为中国共产党建立河南地方党组织奠定了干部基础,使其在相继建立的工会组织和党组织中成为优秀骨干力量,为河南工人运动和民族民主运动的开展做出了贡献。如1921年,陇海铁路大罢工胜利后,李大钊、文虎(罗章龙)介绍游天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另两名积极分子白眉珊、王福顺也相继入党,12月,正式成立了中共洛阳党组织。1922年初,中共北京区委又派共产党员李振瀛来豫,具体指导陇海路的建党工作。到该年年底,郑州、开封、彰德、信阳、焦作等地也都有了党组织。这次建党活动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河南建党的开始,从此,河南的革命运动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河南党组织建立后,河南人民为了及早推翻压在河南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前仆后继地投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洪流之中。1921年11月,当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和熏陶的陇海铁路工人胜利地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罢工时,沿线数千名河南铁路工人义不容辞地加入到斗争行列,中共北京区委、北方劳动组合书记部也下达了紧急动员令,号召京汉、粤汉、津浦、京绥、京奉、正太等铁路工人积极援助陇海路工人的罢工斗争,显示了刚刚跃登政治舞台的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1923年,京汉铁路河南段工人又高擎反对军阀统治、保障人格和夺回自由的革命旗帜,积极参与了震惊中外的京汉铁路大罢工,形成了中国工运的第一次高潮,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蓬勃深入发展。1925年,在上海爆发了反帝爱国的“五卅”运动,开封、郑州、信阳、安阳、焦作、商丘、许昌、洛阳等数十个城市和三四十个县城的工人、学生和市民奋起响应,陆续举行罢工、罢课和罢市及游行示威,抵制英、日货,声讨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罪行。中共党员王若飞、李振瀛等也分别在郑州、开封、洛阳、安阳、焦作等地参加群众大会,发表演说,成立沪案后援会,领导游行示威,要求惩办凶手,赔偿损失,收回租界,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全省出现了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为声援上海工人的反帝斗争,焦作煤矿工人举行罢工,郑州豫丰纱厂4000多工人罢工。在这些斗争胜利的基础上,9月18日,河南省总工会宣告成立,全省5万多工人,有3万多工人加入了工会,这标志着河南工人阶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更有组织和更趋成熟地走向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大舞台。

除城市工人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外,在广大农村,以红枪会等旧式民间结社为主要形式的农民反军阀、反苛捐运动也蓬勃兴起,其声势之浩大,在当时全国各省中也是罕见的。1925年,以王若飞为书记的中共豫陕区委加强了对农民运动的领导,共产党员萧人鹄、戴培元、王克新、张海峰等在荥阳、信阳、杞县等地开展工作,引导各地农民组织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并对红枪会开展争取、教育和改造工作,使河南农民运动不再重蹈旧式农民战争的覆辙,走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到1926年春,全省已建立了4个县、41个区、200多个村农民协会,会员总数达20多万人,有组织的农民自卫军达10万多人,在全国农运中占据第二位。1926年4月18日,河南省农民协会在开封召开了成立大会,选举产生了河南省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1927年3月15日至21日,河南武装农民代表大会在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隆重举行,大会通过了《河南省农民自卫军组织大纲》、《河南武装农民代表大会宣言》等文件。这样,河南农民就在中央和河南地方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成为左右政局的一支重要力量。北伐军入豫前夕,为配合北伐军的入豫作战,确山、杞县等县农民协会先后组织暴动,驱逐军阀部队。通过河南人民的全力支持和多方配合,1927年6月,北伐军与冯玉祥第二集团军会师郑州、开封,北洋军阀在河南的统治宣告结束。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李大钊传编写组·李大钊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 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研究室.五四时期期刊介绍(上册):[Z].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9.

[4] 李国钧,等:马克思主义在华传播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8.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wind_1917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马克思主义在河南的早期传播-激流网作者:张俊国。来源:《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责任编辑:郭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