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个新闻很火:今年院士评选中,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总工程师、首席质量官和研究员王莉获提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其研究方向为“发酵与轻工生物技术”。消息一经公布,便引起轩然大波,其中批评质疑者居多。

王莉能不能评院士、院士资格如何以及评选标准高低我是不清楚的,相信大家也看了不少文章来强调说明王莉还不够“院士”这个格:不论是拿综合学术研究水平来衡量,还是在科技战略方向上讨论,或是评价其工艺创新与社会贡献,这位茅台工程师都“难当大任”。经此一说,“院士”评选似乎极为严格,以此来保证高含金量;但我突然发觉,倘若王莉真的评上了院士,“含金量”也绝不低:只不过这个“金”真成了金钱。

绝大多数批评者的动机并不难揣测,无非是觉得“酿酒院士”属实有些掉面子。在我们印象中,院士的研究方向应该是极为高精尖的领域,不是上天就是入地——总之是一般人做不到的;而酿酒虽名为“发酵与轻工生物技术”,但这个“技术”不难想象:无非是往寻常的粮食中添置些酵母,之后按条件进行保存;再不济便加些秘制配方,最后得到一坛不俗的白酒而已。虽然大多数人是如此想的,但是我相信很多人喝不起茅台,也不大清楚其味道,对茅台的第一印象就是“奢侈”——以至于贫困户家中摆了一瓶,便足以作为证据去质疑其是否“贫困”。所以纵使我们这些批评者拿“酿酒”说事,茅台集团市值也能与一些知名的科创公司相提并论,而茅台酒也真的飞了天,“飞出寻常百姓家”。于是我们有种错觉,酱香的茅台酒和先进的工艺一样,都不是一般人能获得的;茅台公司的酿酒也与科创公司的技术一样创造了非凡的科学生产力。

当然,也有些维护者在反驳:茅台之所以是“国酒”,是因其具有独特的酿造工艺,故一般酒也飞不了天;那么既然有独特的工艺,还创造出如此大的市场价值,让工程师评个院士有何不可?可不可我不敢下结论,但听闻茅台的制酒工艺的确是“独特”的(也是听闻,或为讹传)。如果茅台酒确实是由“美丽的处女们”踩出来的,而且还能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处女所穿丝袜,那么这茅台确确实实不是一般的酒,而是“贡酒”;而茅台公司也不是一般的公司,而更像古时候的皇室专供酒厂。

卖酒的“院士”-激流网

所以说,对“茅台院士”进行批评的重点不在于其是否能担得起“院士”这个头衔,而在于其评选院士的动机是什么。其实,明白人都能看出“院士”头衔与公司经营有着莫大关系,这是市场竞争的潜规则,大多数批评者也无可厚非,毕竟他们自身也是市场经济的忠实信徒;但还是难以咽下这口气,无可奈何地谑言道:“你个卖酒的评什么院士”,仅此而已。但事实是,在“茅台院士”之前还有“烟草院士”,不也一样可以在众口责难中评选上位;同时,公司若有了院士,那么市值也能水涨船高:毕竟又没有规定说院士不能开公司,不能赚钱。袁隆平院士有“隆平高科”,而李兰娟院士及其家人的公司就不止一家,在疫情期间还被爆料过。

而之所以袁隆平与李兰娟的院士头衔并未引起这般质疑,原因是在群众眼中,他们是做了“实事”的,于是认为他们也当得起;但“茅台院士”不同,众人并不觉得其有何所为,而且我们也喝不起;同时,如此做法就直接扯下了“院士”头衔高大上的遮羞布,露出了散发铜臭的孔方兄——这是令众人不喜的,但又无可厚非,只得啐了几口道:“不成体统。”

那既然如此露骨,茅台就不怕舆论质疑吗?毕竟提名一经公布,老百姓很快就能抓住槽点,如此后果茅台厂肯定能料到;而茅台之所以敢去拿“院士”头衔,底气就在于高市值与上流们的支持。如果当选了院士,茅台就能在中国酒业中屹立不倒,担起“国酒”名号,赚更多的钱与满足上流们需要两不误,距离“世界知名”这个目标也更进一步——当然,茅台获得再多的利益也与我们这些平头百姓毫无关系,也并不能给我们脸上添半点光,顶多是又添了一件“高贵”的物什,想让我们“拜服”;但世间的“高贵”与你我无关,绿瓶的二锅头还是有些辣喉咙。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wind_1917 

卖酒的“院士”-激流网作者:叶毅。本文为激流网首发,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责任编辑:郭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