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列宁的《四月提纲》(以下简称《提纲》)在党内外引起了分歧与争论,争论的实质是对俄国革命形势持不同立场。《提纲》指出,俄国革命正处在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推翻资产阶级政府,由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掌握政权,建立巴黎公社式的政府,由工人代表苏维埃对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实行监督。加米涅夫和普列汉诺夫等人认为,《提纲》是一个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尚未完成、落后的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错误的“总公式”。列宁指出,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尚未完成的旧公式不能解决俄国的现实问题;不实行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夺取政权就是向小资产阶级投降;《提纲》中的措施不是超越阶段地实行社会主义革命,而是为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作最初准备。

误解与分歧——列宁与加米涅夫等人关于《四月提纲》的争论-激流网

《四月提纲》(下文简称《提纲》)是列宁提出十月革命路线和方针的重要著作,它作为俄国史与国际共运史里程碑式的文献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争论。而今,在有关十月革命性质的研究中仍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对《提纲》的理解。分析从加米涅夫和普列汉诺夫对列宁《提纲》的误解与责难以及列宁的回应不但有利于正确掌握列宁关于十月革命的战略思想,更有利于正确认识列宁关于俄国如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做初步准备的思想。

一、《四月提纲》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在战争失利、民不聊生的情况下,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统治,确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权,同时,脆弱的工兵代表苏维埃“彼得格勒政权”也建立起来。面对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远在芬兰的列宁先后撰写了《1917年3月4日(17日)的提纲草案》、《远方来信》和《给瑞士工人的告别信》等文章,对二月革命后的形势、工人代表苏维埃的任务和发展战略作了分析。他指出,俄国正处于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的时期,即工兵代表苏维埃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夺取政权的时期。他号召俄国无产阶级和半无产者、小农群众以及世界无产阶级联盟利用过渡时期,“首先争得民主共和国,争得农民对地主的彻底胜利,以取代古契柯夫—米留可夫的半君主制,然后再争得唯一能给备受战争折磨的各族人民以和平、面包和自由的社会主义”[1]21。紧接着,在回国后的第二天(1917年4月4日),列宁撰写了著名的《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即《四月提纲》,更加系统地阐发了俄国革命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特征及其主要任务。

《四月提纲》一共有十条,其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两方面:其一,列宁指出,俄国处于由革命的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时期,其主要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将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在列宁看来,一方面,由掠夺性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领导的俄国参加的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继续参战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能给俄国人民带来真正持久的“和平、土地、面包和自由”,因而要坚决反对所谓的“革命护国主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反动统治。另一方面,俄国出现了资产阶级与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高,工兵代表苏维埃未将全部政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是容忍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了大部分政权。可是,政权的惟一性决定了两个政权长期共存是不可能的事情,必须实现一个政权执政;同时,随着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剥削本质的暴露、广大人民的觉醒,以及工兵代表苏维埃力量的不断壮大,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掌握政权就变得符合俄国的国情。对此,列宁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财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1]114

其二,列宁指出,在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掌握政权的革命的“第二阶段”,必须建立“巴黎公社式”的政府:实现土地、银行国有化,实施由工兵代表苏维埃对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实行监督等措施。一方面,要实现人民群众渴望的真正长久的“和平和自由”,就要建立一个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府,而巴黎公社式的政府就是代表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的苏维埃共和国,人民掌握武装力量,人民选举、罢免官吏,为人民服务;而且在俄国许多地方出现的人民群众武装的新情况,即武装队伍不是脱离人民、统治人民的国家军队,而是人民群众自己,就是巴黎公社式的政府的必要基础和特征。因此,从人民主观愿望和客观情况来看,建立巴黎公社式的政府是符合俄国当时的国情的。正如列宁在《四月提纲》第5条指出的那样:“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遍及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的共和国。”[1]115在列宁看来,工人代表苏维埃的首要任务就是立刻实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对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进行监督。另一方面,面对日益逼近的经济彻底崩溃和饥荒,要实现人民群众渴望的真正长久的“土地、面包”的诉求,列宁认为需要进行土地国有化和银行国有化,并分别由雇农和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1]115-116而党的任务则是:立刻召开党代表大会,修改党纲,更改党的名称为共产党,修改最低纲领。关于这个过渡阶段的历史定位问题,列宁在《提纲》的第8条明确指出:“我们的直接任务并不是`实施'社会主义,而只是立刻过渡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1]116

二、(布)党内外对《四月提纲》的误解与责难

《四月提纲》的思想引起了党内外的种种分歧与争论。以加米涅夫、普列汉诺夫为代表的党内外人士对列宁《提纲》的思想提出了批评与责难,这种批评责难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坚决反对列宁在《提纲》中作出的俄国当前处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的形势判断。在他们看来,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俄国资产阶级革命还未完成,没有条件也不能够发动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政府,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加米涅夫等党内人士认为,列宁对俄国革命形势的判断是基于一个错误的出发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完成,在这个错误的基点上,得出了错误的革命“总公式”——《四月提纲》。[1]144普列汉诺夫认为,在落后的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为时过早,即使夺取政权也是无意义的,更可能是一场灾难。他多次用恩格斯的话来提醒人们不要轻易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对于一个阶级来说,最大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灾难莫过于由于不可克服的客观条件而不能达到它的最终目的的时候就夺取政权”[2]24。他指出:“现在,我国某些人忘记了这一点,他们号召俄国劳动群众夺取政权,而不知道,只有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所必需的客观条件业已具备时,夺取政权才是有意义的。”[2]29

第二,坚决反对列宁在《提纲》中提到的种种“实施”社会主义的措施。也就是说,《提纲》提出的实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掌握政权、建立巴黎公社式的政府、土地国有化、银行国有化以及由工人代表苏维埃对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实行监督等是超越阶段的,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加米涅夫等党内人士认为:《提纲》中的第二阶段的措施是不能接受的,这些是列宁“指望这个革命立刻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1]114的措施。虽然列宁在《提纲》第8条指出:“我们的直接任务并不是`实施'社会主义,而只是立刻过渡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1]116但在普列汉诺夫看来,列宁的回答是非常含糊的,即使否认不是实施社会主义,也不能改变这些措施就是在实行社会主义。他指出:“凡是真正同一切资本利益完全断绝关系的人都在实现社会主义革命。”而“第八条提纲……不过是我们的‘共产主义者’安慰自己的马克思主义良心的一种软弱的企图而已”[2]23。

由此,加米涅夫在《真理报》第27号上的一篇短评中这样说道:“至于列宁同志的总公式,我们认为是不能接受的,因为它的出发点是承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完成。”布哈林和许多党内人士把《提纲》看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波格丹诺夫指责列宁的方针是“一个神经错乱的人的胡言乱语”[3]。用托洛茨基的话说:

“党中央委员会和《真理报》编辑部都不愿在这项爆炸性文件上签名。”[4]普列汉诺夫维护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声称这样才能保证来之不易的“政治自由”,而认为列宁的全部提纲是“在完全脱离时间与地点的情况下写成的”“一些抽象的公式”[2]17-19,完全符合无政府主义的逻辑,而列宁也被称为“精神错乱”、“政治狂热分子”和“无政府主义者”[2]24-29。

可见,加米涅夫、普列汉诺夫等人对《四月提纲》的批评与指责主要集中在对当时俄国革命形势的判断上。列宁认为,俄国革命正处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时期,即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过渡政权。而加米涅夫、普列汉诺夫等人认为,俄国革命尚未处于推翻资产阶级、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的过渡阶段,列宁所说的革命过渡措施是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社会主义革命激进措施。

三、列宁对此的回应

1.革命的过渡阶段:不实行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就是向小资产阶级投降

一方面,在列宁看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否完成的问题已经不能解释俄国两个政权并存的现实;《四月提纲》的根本出发点是俄国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列宁指出,二月革命后的资产阶级夺取政权标志着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完成,[1]137但这根本不能体现俄国的特殊情况。一般来说,继资产阶级的统治之后,才应当是无产阶级和农民专政统治。可是在俄国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特殊之处就在于处于弱势的政权是代表广大人民意愿的,其政权和武装力量是掌握在工人和士兵自己手中的“彼得格勒政权”,这反映了巴黎公社式国家的特征。这是人民的选择,虽然很脆弱,但是它代表着国家发展的方向。因此,列宁认为俄国处于革命过渡阶段。列宁指出:“这个事实是旧公式包括不了的。应当善于使公式适应实际生活,而不是重复一些已经失去意义的关于一般`无产阶级和农民的专政'的词句。”列宁批评加米涅夫等老布尔什维克提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否完成”的问题是为了“死教条而牺牲活的马克思主义”[1]139。

另一方面,面对俄国在战争影响下出现的崩溃局面,列宁指出必须实现无产阶级和贫农夺取政权,否则,就是向小资产阶级投降。列宁问道:“是什么东西迫使我们采取这种步骤的呢?”“是饥荒,经济失调,即将临头的崩溃,战争的惨祸,以及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惨痛的创伤。”[1]148另外,列宁认为,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只是革命发展的过渡阶段,势必由一个政权取代另一个政权。到底是资产阶级夺取全部政权,还是实现无产阶级和贫民夺权?在列宁看来,无产阶级和跟随无产阶级的贫苦农民必须夺取政权,不能无视日益增长的、迅速、急剧增加的参加国家制度建设的普通人民群众对无产阶级的支持。列宁指出,在“俄国的整个资产阶级已经在各处拼命用各种办法排除、削弱和消灭工兵代表苏维埃,以求建立资产阶级的单一政权”的同时,“俄国正在沸腾”—— “参加国家制度建设的`普通人'非常迅速地、急剧地增加起来”[1]154。这些客观实际决定了在革命的过渡阶段,为了满足俄国广大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广大无产阶级要充分地发挥人民的建设国家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由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夺取政权,否则,就是向小资产阶级投降。列宁指出,普列汉诺夫之流不顾工兵代表苏维埃巴黎公社式的特征的生动现实,支持临时政府的种种行为就是向小资产阶级投降,是背叛马克思主义的真正沙文主义者。[1]132

2.不是超越阶段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而是为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作最初准备

首先,在列宁看来,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掌握政权不等于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掌握政权不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未分清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掌握政权同无产阶级专政的区别就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质疑:我们是否有想“跳过”尚未完成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进到社会主义革命呢?列宁在《论策略书》中强调:“如果我说‘不要沙皇,而要工人政府’,那就有这种危险。但是我说的不是这个,而是别的。我是说,在俄国,除了工人、雇农、士兵和农民代表苏维埃以外,不能有别的政府(资产阶级政府除开不算)……而在这些苏维埃中,占大多数的恰巧是农民和士兵,如果不用生活上的、习俗上的、职业上的说法,而是用阶级的说法,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语言来说,那么占大多数的恰巧是小资产阶级。”[1]142也就是说,列宁丝毫没有提出建立单独的工人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而是依据俄国的生动现实,建立工人、农民和士兵共同组成的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专政,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按阶级成分划分,小资产阶级占其中人口的大多数。这样,在一个小资产阶级占大多数的政权中实施有悖于其利益的社会主义革命是荒谬的,是不可行的。而且,列宁声明在《提纲》中“绝对保险一点也没有跳过尚未失去作用的农民运动或整个小资产阶级运动,一点也没有由工人政府夺取政权的儿戏,一点也没有布朗基主义的冒险行动……完全根据大多数人的自觉行动,充分保证大多数人实行直接的、绝对的统治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1]142。可见,俄国革命的第二阶段是不可能跳过仍然起作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段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

其次,在列宁看来,建立巴黎公社式的政府不是实施社会主义,而是为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步的具体的步骤。列宁指出,在有的人看来,“似乎巴黎公社想`立刻'实施社会主义。实际上不是这样。可惜的是公社迟迟没有实施社会主义。公社的真实本质并不在资产者通常寻找的那些地方,而在于它创造了一种特殊的国家类型。这样的国家在俄国已经诞生,这就是工兵代表苏维埃!”[1]147在列宁看来,工兵代表苏维埃就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需要的正是“巴黎公社那样的国家”[1]162。

最后,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判断工兵代表苏维埃是否立刻实施社会主义,还要看其实施的措施,即土地国有化、银行国有化和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和分配是否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列宁认为,实行这些措施不是实行社会主义革命,它们都是与资本主义相容的,且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在面临战争危机的时候都使用过。因此,这不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而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步的和具体的步骤。在《一个根本问题》中,列宁通过一系列问答,从措施的可行性和性质两个方面明确地指出:“俄国大多数农民会不会要求和实行土地国有化呢?无疑是会的。这是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呢?不是。这还是资产阶级革命,因为土地国有化是一种可以同资本主义相容的措施。”“从经济上来看,立刻把所有银行合并为一个银行有没有可能呢?毫无疑问,完全有可能。这是不是社会主义的措施呢?不是的,这还不是社会主义。”“把辛迪加收归民主派资产阶级的即农民的国家所有,这是不是社会主义的措施呢?不是的,这还不是社会主义。”[1]300-301可见,实行土地国有化和银行国有化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是可行的措施,而且不是超越阶段的社会主义措施。至于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因为它不涉及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革,只是监督,所以也不是社会主义革命。

不仅以上措施不属于社会主义革命,而且当时的俄国也无能力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列宁清醒地意识到在俄国这个欧洲最落后的国家,“我们不能主张`实施'社会主义,这是非常荒谬的。我们应当宣传社会主义”[1]355。在党的四月代表会议上,他在起草的有关决议中指出:“俄国无产阶级是在欧洲最落后国家中的一个国家内,在大量小农居民中间进行活动的,因此,它不能抱定立即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1]442在当时落后的俄国立刻实施社会主义,不但客观物质条件不允许,而且主观社会条件也不允许。在《无产阶级在我国革命中的任务》中,列宁明确指出:“在一个小农国家里,只要绝大多数居民还没觉悟到必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政党就决不能提出‘实施’社会主义的目的。”[1]166可见,列宁从俄国的国情出发制定战略,丝毫没有要超越俄国发展所需阶段的想法。在加米涅夫等人认为列宁指望革命的第二阶段立刻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时,列宁反驳道,“我不但没有‘指望’我们的革命`立刻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而且还直接提醒不要有这种想法”[1]146。

从这场围绕《四月提纲》展开的历史争论中,我们看到俄国当时复杂的实际和理论形势,加米涅夫、普列汉诺夫等人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条上去解读《提纲》,而忽视了俄国的国情,这导致了他们对列宁和《提纲》思想的分歧和争论。而列宁在《提纲》中关于俄国革命形势和任务的判断既坚持了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又从新的历史实际出发,正确引导当时俄国人民探索出一条适合俄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这解决了俄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法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打开俄国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大门。从列宁与反对者的争论中,我们进一步地认识到,任何理论和实践都要与国情相适应,这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真谛;同时,认识到争论(而不是一个声音)对于理论认识发展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加米涅夫、普列汉诺夫等人的批评与反对的声音,促进列宁完善了关于俄国革命的进一步思考。

参考文献:

[1]列宁.列宁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普列汉诺夫.在祖国的一年[M].上海:三联书店,1980.

[3]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列宁思想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471.

[4]托洛茨基.斯大林评传[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277-280.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误解与分歧——列宁与加米涅夫等人关于《四月提纲》的争论-激流网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wind_1917

误解与分歧——列宁与加米涅夫等人关于《四月提纲》的争论-激流网(作者:王超。来源:《唯实》2011年第8期。责任编辑:郭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