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了求及格, 我把这辈子的马屁都拍完了”

最近这半个多月,半年一度的“中国大学生彩虹屁大赛”又开始了。

在课程的QQ群、微信群里,答不出的试卷上,下课后老师的讲台旁,你都能看到绝望的大学生们争相参赛,其中心思想只有一个:

那些爱拍老师马屁的学生,后来都怎么样了?-激流网

早在几年前,就有新闻报道过高校学子为了不挂科,是如何在手机短信中发挥了自己毕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除了低声下气的悔改求饶型,还有贿赂型:

“老师您好,我刚给您充了200块话费,请您大人有大量放小的一马吧!”

有拿个人前途试图让老师心生愧疚型:“老师我要申请出国,这门课的成绩对我非常重要。你要不给我80分以上,要不就给我不及格,让我重修,千万不要给60分到80分之间,谢谢了!”

还有混社会型的:“X哥,拉兄弟一把!”(来源:金陵晚报,2017)

那些爱拍老师马屁的学生,后来都怎么样了?-激流网

如今,面对无孔不入的QQ群和微信群,老师更是无处遁逃。

大学生们也已经把“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拍马屁大法变成了一种行为艺术,套路已经不止于将所有男老师夸成当代潘安、女老师貌美如花:

“老师,您看我地震逃跑时都要抱着书学习的样子,像不像平时分可以加的那五分?”

那些爱拍老师马屁的学生,后来都怎么样了?-激流网

有人不靠卖惨博得同情,选择取长补短,用自己的长处来“诱惑”老师。

那些爱拍老师马屁的学生,后来都怎么样了?-激流网

或者字里行间不忘提醒老师自己之前是个多么乖巧善良、乐于助师的好学生,“滴水之恩当加分相报”的道理想必老师是明白的。

那些爱拍老师马屁的学生,后来都怎么样了?-激流网

还有的小机灵鬼把老师架得老高,在别的同学求加分的时候一唱一和的:“别老提什么加分了,我觉得老师不是那种会给咱们挂科的人,是吧老师!”

人类的复读机本质如果在此时显现出来,那真堪称是一场集体行为艺术了。

那些爱拍老师马屁的学生,后来都怎么样了?-激流网

还有人用行动表诚意,就连平时没人愿意搭理的“砍”一刀,此时也变成了向老师献上忠心的好机会。

那些爱拍老师马屁的学生,后来都怎么样了?-激流网

总之,你永远不知道当代大学生在复习期间摸鱼的时候,又在群里围着老师吹了多少彩虹屁。

为了期末能及格,短暂人生中仅有的谄媚技能点都快被消耗光了。

2.那些学不会“巴结”的年轻人

当然,这种盛行于当代大学生群里的集体行为艺术,大部分人也都知道是它无伤大雅的玩笑。

毕竟都上了一学期的课了,谁是心虚了才临时抱佛脚,真正负责任的老师心里都有数。

就像从小到大老师都教我们“不会写的题你硬写点字也有分”,但真到了考场上答题,现实会教育我们,你就是给老师写了篇赞歌也无济于事。

那些爱拍老师马屁的学生,后来都怎么样了?-激流网图源:@风一吹就瘦了

当大家跟风在群里嘴上抹蜜地求饶,有时是戏谑逗乐,有时可能只是通过自嘲来缓解一下心虚和焦虑。

但是,当大学生每逢期末的“求加分”“求轻判”成为一种壮大、甚至例行的风气时,也有不少人看不惯这种行为变得理所当然。

在其他同学争相围在老师身边刷存在感的时候,也有人冷眼旁观、不屑一顾,觉得太“假惺惺”。

那些爱拍老师马屁的学生,后来都怎么样了?-激流网

不怕得罪人的甚至还能在彩虹屁吹得热火朝天之时,站出来泼一盆冷水。

那些爱拍老师马屁的学生,后来都怎么样了?-激流网  

而且,不一定是平时认真上课了的学霸才会看不惯“期末限定马屁精”。期末马屁大赛被诟病,无非是因为一些同学对于他人企图不劳而获的不认同:

平时要是学习更认真一点,出勤率再高一点,还至于现在在这儿费尽口舌?

那些爱拍老师马屁的学生,后来都怎么样了?-激流网

“谄媚老师”这件事,从小就天然地属于一种自绝于同学的行为,而且每个人不同的理解中又有着若隐若现、不好拿捏的度。

而大学作为无数年轻人开始真正认知这个世界的第一步,很多人际交往自然会让年轻人产生一种疑惑和自我怀疑:

为什么有的人能那么自然地去讨好老师,我却做不到?

那些爱拍老师马屁的学生,后来都怎么样了?-激流网

当然,每逢年轻人在网上声讨“马屁精”同学的时候,不少人会觉得自己很冤枉,因为自己纯粹只是特别喜欢某位老师。

比如特别喜欢跟老师聊天,情不自禁就想找出老师的180个优点夸夸他,所以才像交朋友一样对老师释放善意,但这些在别的同学眼中都会被解读为“别有用心”。

那些爱拍老师马屁的学生,后来都怎么样了?-激流网

或许这中间存在的,是“积极”和“巴结”的区别。

后者总被自己的同辈诟病,因为其中总能被嗅到浓浓的投机主义,所有的行为都只是为了谋利而来。

比如一学期不怎么上课,临到最后频繁给老师发邮件询问学术问题,假装打造一个努力的印象。

再比如大学辅导员,也是一个常年被纠结“到底要不要跟ta搞好关系”的重灾区。

有人会碰到亦师亦友的辅导员,也有人碰到有利可图的灰色地带。在大学生活中见到有人奔着入党进程、评优荣誉或者奖学金等目的而去,用明面上的物质,或者明里暗里吹捧,甚至像个跑腿的一样主动帮老师做师生关系以外的杂事以博得好感,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那些爱拍老师马屁的学生,后来都怎么样了?-激流网

不仅是学生和老师之间,只要能和上级权威沾上一点边、形成上下级关系,带着目的性的“媚上”行为就一定会出现。

比如这两年经常被诟病的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对着大人世界的秩序等级有样学样,结果呈现出年轻人为了所谓的人脉和能提携的“仕途”,围着“大佬”拍马屁、献殷勤的可笑局面。

那些爱拍老师马屁的学生,后来都怎么样了?-激流网

所以,总被认为在职场中最令人头疼的拍马屁问题,其实一早就在学生时代就初露端倪,令无数年轻人觉得头疼不已。

3.主动拍马屁的背后是什么?

当还没怎么接触社会的年轻人学会了主动讨好上级,错真的全在献媚的那一方吗?

其实,到底是什么东西驱动了它才是更重要的问题。

我们不妨回想一下更小的时候——那些爱打小报告的人为什么不受同学欢迎?不仅仅是因为他把别人做的不好的行为偷偷告诉了老师,更因为他能从中获利:

老师的青睐,身处同学之中的特权,期末评价时更好的评语,等等。

那些爱拍老师马屁的学生,后来都怎么样了?-激流网

到了更为现实的环境中,年轻人开始发现,有些擅长讨老师欢心的人的确得到了那些对其他人来说不公正的好处。

在普通的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之外,擅长与老师打点关系的人在平时分、评优等等可操作的非客观环节获利,也形成了口口相传的灰色捷径,就像那些谆谆教导大一学生“为什么说你要和大学里的这些人搞好关系”的帖子也不是凭空出现。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谄媚和马屁,只有这样做已经被默认有利可图的机制。

那些爱拍老师马屁的学生,后来都怎么样了?-激流网网络上不乏这样的讨论帖

除了利益的诱惑,更可怕的是来自权威的压力。

这两年有几件高校研究生师生关系丑闻被曝光在大众面前,里面有很多细思恐极的细节:

“叫爸爸”,门生对导师无条件的谄媚和顺从,导师令人生畏的控制……

旁人乍一看会气愤于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毫无节操,会像导师的附属品一样对其百依百顺、百般讨好。

深究才会发现,因为不合理的制度让导师手中握着过大的权力,能学生的利益去胁迫他们不断对自己献媚和讨好。

那些爱拍老师马屁的学生,后来都怎么样了?-激流网

如果不考虑阴谋论,前几天被曝光的那篇吹捧导师和师娘的荒谬论文,或许就是这两个因素的集大成者。

作者导师是学术期刊的掌权者,身上同时维系着作者在科研基金方面的利益和权威的地位,催生了这些荒唐的、本不该属于学术研究的谄媚。

那些爱拍老师马屁的学生,后来都怎么样了?-激流网

无论是学术腐败事件中令人细思恐极的龃龉,还是普通学子逐渐习惯于“马屁出奇迹”的思维,这些现象在高校中愈发猖狂已经够让人沮丧的了。

毕竟人们理想中的大学校园,本应是最后一片讲究原则与底线的净土。

所以当四年前复旦大学校庆时让一位女生对李彦宏献唱的事情被挖坟时,舆论会非常不满:如此高等学府,怎么能公然上演这么令人尴尬的谄媚和吹捧?

那些爱拍老师马屁的学生,后来都怎么样了?-激流网

而我们在看待这种现象的时候,本该对徇私舞弊的风气提出质疑,却越来越多听到一种看似很成熟、很懂这个社会,其实很畸形的声音:

人家通过讨好老师获得了你没有的好处,那他就是有本事;你没有,要么你就也去那么做,要么你就别嫉妒别人。

那些爱拍老师马屁的学生,后来都怎么样了?-激流网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如今的年轻人在校园里面对对老师、上级、学长的献媚时感到不知所措、或不屑与之为伍,但等真正身为社会人见识到了种种阿谀奉承和被碾压的自己时,又会忍不住一声长叹:

当初学校里怎么就不开一门教我怎么拍领导马屁的课!

那些爱拍老师马屁的学生,后来都怎么样了?-激流网

让我们的年轻人最终陷入这样的迷思,到底是谁出了错呢?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那些爱拍老师马屁的学生,后来都怎么样了?-激流网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wind_1917  

那些爱拍老师马屁的学生,后来都怎么样了?-激流网(作者:贾小凡。来源:Vista看天下。责任编辑:黄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