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杰最后的时间在医院度过 图源/家属供图
在学校“将别人笔袋扔到楼下”被老师批评后,14岁初中生卢杰(化名)回家拿了一瓶名为“敌草快”的除草剂,灌下喉咙。
他很快就后悔了。对前来寻他的奶奶大喊:“奶奶我喝农药了,赶快叫120!”
跟去年那起轰动全国的“杀鱼弟”喝百草枯自杀事件一样,这一次的当事人,也是家境贫困却又敏感冲动的青春期少年。但卢杰没有“杀鱼弟”幸运,因为他喝下的农药剂量实在太大了。一天一夜的抢救过后,卢杰还是去世了。
悲剧发生后,舆论将矛头指向了“户籍歧视”和“校园霸凌”。卢杰的父亲、爷爷奶奶多次提到,卢杰弥留之际反复喃喃自语“想回老家上学”。家属认为,学校的老师、同学对外地农村人的歧视和嘲笑,是卢杰选择自杀的根本原因。
但当地教育局调查后表示,老师对卢杰的批评教育并无不妥,同时解释了上海市的中考政策——像卢杰这样的随迁子女,若留在上海只能参加中职校招生,而无法参加中考。教育局相关领导认为,这不能算是老师“看不起”孩子。
卢杰能否理解这个宏大的城市政策,已经无从得知。但他应该真的没有意识到,喝下农药之后无可挽回的结局。
致命“敌草快”
11月14日下午,卢杰6点左右放学回到家中。七点半,奶奶在离家一百多米的河边发现了卢杰。他一边呕吐,一边让奶奶打急救电话。身边那瓶“敌草快”,已经去了一半。
由于住在郊区,120的到来还需要一些时间。卢杰父亲卢某自己找了一辆车,将儿子送到了最近的南翔医院。随后又转到上海同济医院进行抢救。
用上抢救的医疗器械后,疼痛、不适,但卢杰一直咬着牙,隐忍着不吭声。家人说,他一直沉默,只有在第二天,学校老师来探望的时候情绪激动。
整个医疗过程仅仅持续了24小时左右,卢杰便出现了呼吸衰竭。弥留之际,身边的几位医护人员不忍看,掩面落泪。现场一位记者的采访手记中写道:“一个一米七二,九十斤的瘦弱男孩,全身插满管子,内脏已经被农药侵蚀腐烂。家人尝试用勺子、吸管等一切可能的办法喂进去一口水,喂不进去。”
此前,大多数人对致命农药的认知停留在百草枯。由于不断有自杀者将其作为自杀工具,百草枯在去年正式停止生产。
根据《人物》报道,百草枯“禁而不止”,2016年后,市场开始流通假冒伪劣的百草枯,很多农药混合着百草枯、敌草快、草甘膦等,为降低成本,药中没有催吐剂、臭味剂,若有自杀者喝下这类农药,医治难度比单纯喝下百草枯还要大。
卢杰的死亡证明显示,他喝的农药名为“敌草快”,死亡原因是呼级衰竭。不管是百草枯、敌草快,还是混合农药,除草剂类农药最残酷的地方在于,它并不损害神经中枢。也就是“给你后悔的时间,却不给你后悔的机会”,许多自杀者在最后的时间里,意识清醒地慢慢死去。
在国内,农药的买卖监管已经比过去严格许多。但对于家里承包蔬菜地的卢杰而言,拿到一瓶农药,实在太简单了。
“菜中”里的非沪籍少年
卢杰就读于上海嘉定区南翔中学初中部。这个初中是本地人口中的“菜场中学”(后简称“菜中”)。
但嘉定本地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所谓的“菜”,并非指师资不好。“嘉定引入了很多优秀外地老师,公立学校的师资还是有保障的。”该校一学生家长则表示,南翔初中部主要是生源不好。“家境好一些的孩子,会去念本地的几所民办初中,差一点的才去菜中。”
卢杰是“菜中”里相对“菜”的学生。卢杰家人质疑,学校曾劝退孩子,让他“回老家上学”。实际上,根据上海的中考政策,卢杰很快将面临选择——继续在上海念中职学校,或者回户籍地河南参加普通中考。
根据津云新闻报道,当地教育局相关领导曾回应过这个问题:“我们通过调查得知,班主任老师确实跟杰杰同学谈过回老家就读的情况,其初衷是给学生讲清楚中考的政策,进行政策的引导,回老家就读可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前途。留在上海,只能考中职校,而且成绩差的话也不一定能够考上。”
卢杰就是“留下来不一定能考上职中”的孩子。在老师眼中,他还是“问题少年”。就在卢杰喝药当天的中午,班主任在微信中对他父亲卢某说:“这个小孩我教育他跟他讲道理完全没用。”
老师希望父亲到学校,当面聊聊卢杰“欺负同学,把同学笔袋扔下楼”的事,但卢某当天有事无法赶去学校。他在微信中一面道歉、一面道谢。双方都没有想到,一件小事,却成了卢杰冲动喝下农药的导火索。
“回老家上学”的事情是否给卢杰带来压力?他生前从未表现出来,但在弥留之际,却不断地念叨着“要回老家上学”。这让家人无比心酸。他们认定孩子一定是在学校遭受了歧视和嘲笑,才会在最后的时刻不断重复这句话。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与犯罪学学院心理学教研室教师张广宇认为,卢杰在弥留之际的话是一种情绪的释放。在清醒的状态下,卢杰实在太能忍了,什么事都藏在心里。“与同学有矛盾,忍着不告诉老师、不向家人倾诉;被同学起绰号、嘲笑,也忍着不说;甚至在抢救时身体剧烈的疼痛,都要默默地忍耐。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克制和压抑,只有当他的意识出现模糊的时候,他才吐露出最在意、最真实的心事。”
有知情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或许由于爷爷奶奶就是一对逆来顺受的老人,这样的家庭氛围也影响了卢杰的性格。
实际上,卢杰一家从爷爷奶奶那一辈就已经从河南来沪谋生,对于卢杰而言,户口本上的“原籍地”,只是一个从没回去过的、面目模糊的“家乡”。
他的确是土生土长的上海孩子。
压抑青春期
同学的描述中,卢杰爱说爱笑,和同龄人嬉戏打闹,也互相取绰号。即便出事当天被老师批评了,回教室上课后也并无异样。有一个同学对卢某提到,卢杰很能忍,有时候被欺负了、忍不住了会跟人打架,但他从不告诉老师。
“他在家和在学校完全是两个人。”卢杰的父亲卢某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道。
卢某2010年因监守自盗而入狱。那一年,24岁的卢某并不光彩地上了东方卫视的社会新闻。那时候,卢杰5岁。他还有一个大他一岁的姐姐。卢某对往事赶到羞愧和后悔。他只有小学学历,收入微薄。当年,两个孩子带来的养家压力让他动了“走捷径”的邪念。
“过去错也犯了,罚也罚了,出来了只想往前走,好好疼孩子。”卢某今年刚刚出狱。几乎错过了两个孩子的全部成长,他常常用低沉的声音,叹气、忏悔。也因为多年未见的生疏和愧意,他表示自己从来不对孩子进行任何责备,更别说体罚。
“很多人说孩子在家是不是挨骂了才想不开,我真的没有。那天看他情绪不高,我压根没有说过他一句。”卢某说。
父亲入狱,母亲改嫁,此后,卢杰与姐姐便一直由爷爷奶奶照顾长大。从津云新闻的报道看来,祖孙四人多年来的生活一直比较拮据。
卢杰的家 图源/家属供图
爷爷奶奶在嘉定郊区承包土地种菜,而祖孙居住多年的“家”,类似工地上的简易棚屋,就在蔬菜棚附近。屋里的家具,大部分是爷爷捡破烂捡来的,包括一个由文件柜改成的衣柜,至今还放着卢杰的衣物。
在爷爷奶奶看来,他是比较沉默内向的孩子,甚至跟年纪相仿的姐姐都交流不多。“回到家什么都不说。”
但卢杰年纪轻轻却懂得心疼老人,经常帮爷爷干农活,也不喊累。即便祖孙的感情很深,卢杰依然多次拒绝爷爷用运蔬菜、收破烂的小三轮接送自己上学。有时候爷爷骑着三轮车到学校门口了,卢杰会躲在附近商铺的大柱子后,等同学们走得差不多了,才坐上爷爷的小三轮。
卢某说,因为儿子怕被同学看不起。
有学生家长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因为卢杰父亲的案子“太出名”,不懂事的其他孩子可能会拿卢某说事,或许这也是让卢杰感到自卑、心理脆弱的原因。至于学校老师有没有对此给予卢杰心理疏解,无从得知。
因为这个破碎、贫困的家庭,卢杰在学校被同学取难听的绰号,拿他骑三轮车的爷爷取乐。孩子的恶意或许是不自知的,但这样的环境,会怎样地影响处于青春期的男孩?
张广宇分析道,青少年大脑额叶部分的发育尚不完全成熟,更容易冲动。综合其学校和家庭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卢杰喝药的行为,更接近于心理压力超过承受负荷而一时冲动的表现,是多种压力事件累积后的反应。
“学校同学嘲笑他的外貌、家庭,这是一个压力源;面临的升学问题,又是一个压力源;和久未谋面的父亲重新生活在一起,还是压力源……”张广宇认为,由于种种原因,卢杰面对压力时选择了隐忍压抑,而不是交流和宣泄,当这些压力累积过多时,就很可能被一件看似普通的小的压力事件触发,从而导致悲剧发生。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wind_1917
(作者:庄梦蕾。来源:中国新闻周刊。责任编辑:郭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