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历史上的俄罗斯,是一个地域广大、民族众多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在俄罗斯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各民族的民族意识以及民族主义思想也随之形成,它主要表现为俄罗斯民族主义与地方民族主义。这两者相互影响 , 彼此消长 , 构成了一个互动体系,贯穿于俄国与苏联历史的始终。特别是纵观苏联69年发展历程和新俄罗斯的9年历史,我们分明看到民族主义似可怖的梦魇一样困扰着它们 , 成为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本文将重点考察近代历史上俄罗斯国家的形成过程 , 分析民族主义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其理论基础。

一、 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发展及其理论基础

纵观近代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史,有一个突出的历史现象,那就是近代欧洲各民族的形成基本上与近代欧洲国家的建立同步。从民族学角度来看,即是民族进程与社会进程在长时 段里的同步发展。在近代多民族的俄罗斯国家中,俄罗斯民族是居重要地位的主体民族,它自身的形成过程反映了俄罗斯国家起源和发展的基本过程,与此相伴,俄罗斯民族主义也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程。1 从偏安于东欧一隅的莫斯科公国到地跨欧亚的殖民大帝国 , 从早期防御性的俄罗斯民族主义到进攻性的俄罗斯民族主义 , 这是俄罗斯国家和俄罗斯民族主义发展的基本轨迹。俄罗斯民族起源于欧洲最大的民族集团—— 东斯拉夫人。俄国著名历史学家瓦· 奥· 克柳切夫斯基指出: 东斯拉夫人 “在这个平原上并不是用繁殖的方法逐渐扩展的,不是分布开来 , 而是迁居各地 , 像飞鸟般从一端迁居到另一端 , 抛弃了住腻的地方 , 在新的地方居住下来。每迁居一次 ,他们就处在新的环境的影响之下,处在新地区的自然特点和新的对外关系的影响之下。每一次新的定居产生的这些地区特点和关系,都给人民的生活带来独特的趋向 ,独 特的气质和性格。” [1] ( P26) 在 15世纪 80年代前, 俄罗斯基本上还是一个被侵略和被征服的 国家和民族 , 这个时期俄罗斯国家和民族主要任务和历史使命是反抗外敌侵略和奴役 , 维护民族独立和争取民族统一,即“日益明显日益自觉地建立民族国家 (Nationale- Staaten)的趋向 , 是中世纪进步的最重要杠杆之一。” [ 2 ] ( P452) 东部的金帐汗国、 北方的瑞典以及西部的立陶宛曾经是东欧的强大国家, 莫斯科公国和东斯拉夫人的一些小国都曾深受其扰。在抗击蒙古鞑靼人的殖民统治的长期斗争中 , 莫斯科公国及其大公在较大程度上赢得了周边一些国 家和民族的拥护 , 因此在强大的外敌入侵的威胁之下 , 一些小公国和东斯拉夫人的一些部族 为了自身的安全而陆续归附于莫斯科公国。1380年,由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率领的15万罗斯军队与金帐汗国的将领马麦汗率领的蒙古大军在顿河上游的库利科沃原野相遇 , 莫斯科公国军队大败蒙古大军。1480年,莫斯科公国的军队在乌格拉河再败蒙古军队。

1502年,蒙古鞑靼人统治的金帐汗国终于灭亡, 2个多世纪的蒙古鞑靼人的统治寿终正寝。到16世纪中期 , 从沙皇伊凡四世开始 , 就 “统治着一个实实在在的多民族的`帝国’ 了” [ 3 ]( P28)。

战争唤起了俄罗斯人的民族觉悟 , 激起了俄罗斯人的爱国热情。苏联历史学家马夫罗金

认为: “库利科沃战役推动了罗斯人民民族自觉性的提高,它是在形成大俄罗斯民族和统一的俄罗斯国家时的重大的精神因素” [ 4 ] ( P137)。“在古老的联系和传统的基础上 , 在东斯拉夫人种族的基础上,在自古以来语言共同性的基础上 (因为`语言结构 , 即语言的语法构造和基本词汇,是许多时代的产物’ ) , 在逐渐形成的共同的风俗习惯、 日常生活、法律、意识形态的基础上 , 罗斯民族的统一意识开始在日前兴起的古罗斯国家中、在国际舞台的统一行动中、在为 `罗斯国土和信仰’ 的共同斗争中、在共同的政治生活条件下形成起来。罗斯人意识到 自身具有同一信仰、同一语言、同一风俗习惯 ( `自己父辈的’ 风俗习惯 )、同一习俗的人、是具有同一心理气质的人。” [ 4 ] ( P114- 115) 伴随着具有极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的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 , 一个新的民族—— 俄罗斯民族形成了。

从16世纪起 , 莫斯科大公和贵族们开始大规模地殖民扩张和拓展疆土 , 到 16世纪中期 ,俄罗斯国家的领土面积扩大到 280万平方公里。“惊惶的欧洲 , 当伊凡在位之初 , 几乎不知道夹在鞑靼人和立陶宛人之间还存在着一个莫斯科公国 , 这时看到一个庞大的帝国突然出现在 它的东部边境而弄得目瞪口呆。” [5] ( P70)直至19世纪末,多民族、统一的俄罗斯帝国的版图 最终形成。经过长达 350年的兼并和扩张 , 俄国由东北罗斯一隅的 “弹丸小国” —— 莫斯科 公国扩展成横跨欧亚的大帝国 ,它的版图由 280万平方公里扩展为 2280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帝 国。[6] ( P142) 俄国由单一民族——俄罗斯民族组成的国家扩展成为由一百多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 , 变成欧洲地缘政治版图上的一个庞大国家。

在俄罗斯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 ,俄罗斯民族的民族意识与俄罗斯民族主义相伴而生。值得一提的 , 早期的俄罗斯民族主义是一种被动防御性的民族主义 , 或者说其主导成分是反抗异族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 争取民族主权和民族独立的民族主义。成书于 12世纪末的俄国古老的文学作品 《伊戈尔远征记》 中就反映了早期俄罗斯民族主义的特点 , 马克思称赞: “这 部史诗的要点是号召俄罗斯王公们在一大帮真正的蒙古军的进犯面前团结起来。” [7] ( P23) 但是随着俄罗斯国家获得独立主权和领土的不断拓展 , 早期的俄罗斯民族主义逐渐失去其抵御 外侮、维护正当民族利益的进步性 , 逐渐蜕变成以领土扩张 , 政治奴役 , 经济掠夺为目的 , 为本民族的或少数权贵集团的狭隘利益而不惜损害其他民族利益的民族沙文主义。

专制主义和封建主义构成俄罗斯民族主义最为稳固的政治和理论基础。俄国是一个有300多年专制制度统治历史的国家。沙皇专制制度的统治特点决定了它在对内表现为政治上的独裁统治和中央集权制 , 对外表现为殖民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从 16世纪初到 20世纪初 ,从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到沙皇彼得一世和叶卡特琳娜二世 , 直至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 , 沙皇专制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正是俄罗斯国家大举扩张和殖民的过程。苏联学者亚· 费· 沃 罗布耶夫认为: 俄国 “国内民族问题方面的封建残余 , 首先是沙皇专制制度 , 它是压迫非俄罗斯民族的主要根源。帝国主义时代沙皇制度的民族政策的性质与其说是资产阶级的 , 不如说它是封建主义的。” [ 8 ] ( P79) 在沙皇专制制度统治之下 , 俄国的民族沙文主义与反动的国家主义合二为一 , 具体表现在对外扩张及争霸方面 , 即为封建的国家主义 ; 具体表现在国内政治生活上 , 即为俄罗斯民族主义。

民族意识上升至极端 , 必然转变为民族主义 , 而民族主义走向极端 , 必然陷入种族主义

和沙文主义的深渊。“俄罗斯民族优秀论” 是俄罗斯民族主义一个不可缺少的理论基础。19世 纪后 , 俄国的俄罗斯民族主义者从沙文主义和种族主义立场出发 , 宣扬俄罗斯民族是所谓的“上帝选拔的民族”。贵族史学家米· 彼· 波哥金直接引用德国思想家谢林和黑格尔的唯心主 义和沙文主义的思想 , 强调世界上存在着一种不可抗拒的 “绝对精神” , 它往往在 “上帝的选民” 身上得到体现 , 这些民族注定要实现 “某种 `神’ 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 而俄罗斯民族即是这类被上帝选定的优秀民族。[ 9 ] ( P 380) 泛斯拉夫主义代表人物谢· 乌法罗夫说: “自从我们的国家建立以来 , 我们俄国人这个盛名 , 已经而且正在被千百万人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反复传诵 , 难道我们对俄国人这个名声不感到更光荣吗?” [ 10 ] ( P108) 19世纪著名思想家尼· 亚·达尼列夫斯基则认为西欧文明已经发展到顶点并已衰落 ,只有“斯拉夫类型是最高的文化——历史类型” [11] (P169)。

俄罗斯民族主义作为一种反动的思想体系和消极的民族文化传统 , 之所以能够逐渐完备 并长存不衰 , 是因为它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贵族阶级、 地主阶级和商人阶层是沙皇专制制 度统治最稳固的社会基础 , 也是俄罗斯民族主义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最稳固的社会基础。16世 纪的贵族思想家伊· 谢· 彼列斯维托夫拥护建立以服役贵族为统治基础的沙皇专制制度 , 他认为沙皇之威慑在于开拓疆土,征伐异民, “使其臣服于 (沙皇)足下,这样沙皇将统治列国” , 而服役贵族 “任何人都会成为沙皇的勇士” , “任何人都会挺胸御敌 , 粉碎敌人兵团 , 视死如归 , 为自己取得荣誉。” [ 12] ( P378- 379) 俄罗斯资产阶级植根于封建社会内部 ,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沙皇政府 “自上而下” 的扶植而发展起来的 , 因此对专制制度有着较大的政治依赖 性。于是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俄罗斯资产阶级立即提出大国沙文主义的口号: “必须一秒钟都不要耽误地动员全部工业,必须使一切生产都适应战争的需要。” [13] ( P81)表明俄罗斯资产阶级已经自然地把自己的经济行为与沙皇政府的对外政策联系在一起 , 他们的政治意识是俄罗斯民族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的。

沙皇政府的恶意扶植和反动思想界的长期宣传 , 使俄罗斯民族主义最终在广大的俄罗斯 民族的思想意识中形成了被动的适应和深层的遗存 , 俄罗斯民族主义成为俄罗斯民族传统和 社会心理一定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和传统 , 它日益广泛地渗透到俄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 然后再以民族心态、社会心理、价值标准和政治倾向等表现出来 , 并且在俄罗斯民族中世代传承 , 其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二、 少数民族的反抗与地方民族主义的形成

俄罗斯国家地域广袤辽阔 , 在地理上横跨欧亚两大洲 , 各种语言、 宗教、 民族、 习俗并 存是它的一大人文特色和文化景观。俄国境内的各个民族按民族起源可分为斯拉夫民族 (俄 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族 )、中亚突厥民族、 高加索民族、 波罗的海民族、 东亚若干民族和 原始部族、西欧部分民族等; 按民族语言分属印欧语系、高加索语系、阿尔泰语系、汉藏语系、乌拉尔语系、 古亚细亚语系和闪语系等;按宗教信仰又分为信仰东正教民族、信仰伊斯兰教民族、 信仰天主教民族、 信仰佛教民族等 ; 按文化类型分属斯拉夫文化圈 (俄罗斯族、 乌克兰族、白俄罗斯族为代表 ) , 北欧文化圈 (拉脱维亚、 爱沙尼亚、 立陶宛、 芬兰族为代表 ) , 伊斯兰文化圈 (中亚五国和阿塞拜疆为代表 ) , 高加索文化圈 (格鲁吉亚、 亚美尼亚族为代表 ) 等。

在近 400年的殖民统治过程中 , 沙皇政府借与殖民地相连的便利条件 , 将俄国的封建政 治制度 (专制制度 ) 和封建的经济制度 (农奴制度 ) 直接在殖民地推行 , 对各少数民族实行野蛮的政治奴役和经济掠夺。最为明显的是对广大少数民族推行强制同化政策 , 主张所谓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皇帝、一个宗教、一种语言”。19世纪 40年代沙皇政府的国家杜马中的一位成员曾建议: 在波罗的海 “俄罗斯教育计划应该通过在非俄罗斯族居民中灌输俄语、 使他们尊敬和理解俄罗斯语言、 历史和文学的手段 , 使他们在心理上归属俄罗斯 , 努力使边疆地区和帝国中央合成一体。” [ 14 ] ( P 168) 在中亚 , 为了镇压和防止各民族的反抗斗争 , 沙 皇政府强迫伊斯兰教神职人员向沙皇政府 “宣誓” , 并且将穆斯林必须绝对服从沙皇政府的统 治写入穆斯林信徒的教义。1833年由枢密官波格唐诺夫签署的一份文件就在全俄穆斯林中宣 布: “根据全俄专制君主、 沙皇陛下的命令 , 俄罗斯全体穆斯林必须履行本宗教的各项要求 ,同时要严格遵守它的教义。用下列三种办法惩罚叛教者: 第一次用树条赤身抽打 , 第二次用木棍抽打 , 第三次用皮鞭抽打。” [ 15 ] ( P89) 然而 , 残酷的民族压迫和强制的俄罗斯化只能激起少数民族的顽强的反抗 , 导致地方民族主义的迅速壮大。

20世纪初的自由派贵族、 沙皇政府的财政大臣谢· 尤· 维特在检讨沙皇政府的殖民政策 时曾说: “我们数十年来政策的全部错误在于我们至今尚未注意到一点: 从彼得大帝和叶卡特 琳娜女皇时代以来 , 就不称为俄罗斯 , 而是称为俄罗斯帝国 , 当时有 35%左右的异族人 , 而 俄罗斯人又分成大俄罗斯人、 小俄罗斯人、 白俄罗斯人。可见 , 到 19世纪 20世纪时就不能 无视这一极其重要的历史事实 ,无视加入俄罗斯帝国的其他民族的民族特点—— 他们的宗教、语言等等。” [16] (P243)

因此 “由于这 100多个民族聚集成一个庞大帝国 , 不是自然接近和融合的结果 , 而是凭 借武力征服所致 , 因此 , 也就谈不上具有多少内在的涵摄力、 凝聚力 , 倒是潜伏着巨大的离心力。” [17] (P3)

在反抗沙皇政府的军事扩张、 文化渗透、 经济剥削和殖民统治的长期斗争中 , 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增强 , 并且最终升华为一种群体意识——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与俄罗斯民族主义相比 ,是性质和内容完全不同的民族主义思潮 , 是对俄罗斯民族主义的一种被动反映。俄国的地方民族主义思潮经过数百年的继承和发展 , 汇集了俄国境内各个民族反抗民族压迫与 剥削、 争取民族平等与主权的丰富思想。

原始的自由与平等思想是地方民族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俄国境内的各个少数民族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在被征服和殖民前所处的社会形态也不尽相同, 但是各民族对原始的自由与平等的理解则基本相同。对于异族残酷的民族压迫 , 它们往往追忆过去的生活或把希望寄托于未来。中亚地区的许多民族是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的 , 草原和牲畜是他们赖以为生的基础 , 长期的草原游牧生活养成了他们酷爱自由而不愿被束缚的天性。然而俄罗斯殖民者在侵入中亚地区后 , 不仅大量圈占当地牧民的草场和土地分给俄罗斯族贵族和俄罗斯族移民 , 而且为便于集中控制和管理,殖民机构在中亚建立大量类似军屯的定居点 ,强迫 各游牧民族前来登记和定居。如在哈萨克 , “俄罗斯人的行政制度是和哈萨克人的固有文化互不相容的 , 它必然使得哈萨克人的部落组织及其传统的政治结构逐步解体。” [ 18 ] ( P 316) 这种根本违背中亚游牧民族的生活特点和生活方式的殖民统治方式遭到当地民族的强烈反对 , 在极端无助的情况下 , 这些民族便从原始的自由和平等思想中寻找答案和武器。因为 “失去独立的痛苦记忆最能激发民族主义的产生。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 人们越来越向往被俄罗斯统治以前的那段光荣、 英雄的历史 , 失去独立的痛苦记忆愈加激发产生民族主义。” [ 17 ] ( P30) 在白俄罗斯 , 随着 1863年的波兰民族大起义 , 这里也爆发了民族起义 , 白俄罗斯的起义者在他们的宣传物 《庄稼汉真理》 中提出: “我们不需要宣言 (即废除农奴制的 1861年 2月 19日宣 言 ) , 而是自由 , 但是这种自由不是沙皇想要给我们的那种自由 , 而是我们庄稼汉彼此间所认定的那种自由。” [9] (P659)

由传统的民族心理、 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所构成的民族文化传统是少数民族对抗俄罗斯民族主义的有力武器 , 也成为地方民族主义理论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沙皇俄国的许多殖民地和被征服民族在经济发展和文化水平上明显高于俄罗斯和俄罗斯民族 , 沙皇政府只好以武力侵略和强迫方式兼并各民族 , 从某种意义上说 , 俄罗斯民族也是以野蛮的方式而成为统治民族和征服民族的。相对而言 , 俄国西部殖民地的被征服民族 (如乌克兰族、 波兰族等 )、 西北部殖民地的被征服民族 (如爱沙尼亚族、 拉脱维亚族、 芬兰族等 ) 在经济和文化方面都曾经高于俄罗斯族 , 南部的格鲁吉亚族和中亚各民族有自己古老而悠久的文化传统。因此 “这使得俄罗斯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具有了独特性。后者对前者不但没有自卑感 , 而且还对后来的主人经常带有一种优越感。” [17] (P23)这些少数民族为本民族悠久的文化和历史而自豪,他们心理上蔑视俄罗斯文化 , 反映在实际行动上 , 这种心理便部分地表现为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因此经济文化水平越发达的被征服民族 , 往往是反抗沙皇政府民族压迫的民族主义情绪表现最为激烈的民族。

民族意识与宗教意识的结合成为地方民族主义的理论基础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异民族的 侵略往往可以极大地激发民族意识 , 异民族文化的渗透往往会强化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高加索和中亚的历次反抗俄罗斯民族压迫的民族运动几乎都是以 “护教” 或 “圣战” 的形式出现的。高加索“穆里德”运动的领袖伊玛目——哈吉·穆罕默德提出: “一个穆斯林必须是 一个自由的人,所有的穆斯林必须人人平等。自称是穆斯林的人首要的事是进行圣战 ,才是得救之道。遵守伊斯兰法典的人 , 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武装起来 , 抛弃家庭、 房产、 田地 , 要不惜 献出生命。” [19] (P135)在俄罗斯殖民者的强制“俄罗斯化”政策的压力下,许多少数民族是把 保护本民族的宗教信仰提高到保护民族文化以至保护本民族生存的高度看待 ,在这些民族中,他们的民族意识和宗教意识已经高度地融合为一体。

“天赋人权” 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有力武器 , 也是近代欧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口号 , 随着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在俄国的传播 , “天赋人权” 的思想成为地方民族主义重 要的理论基础。19世纪 30年代后 , 由赫尔岑、 别林斯基、 车尔尼雪夫斯基等革命民主主义者在俄国发起了资产阶级启蒙运动 , 向俄国社会各阶层传播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一些非俄罗斯 族的进步知识分子又把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思想介绍到本民族之中。乌克兰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塔· 格· 谢甫琴科主张各斯拉夫民族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组成自由共和国联邦, “一切人都相互平等,因为人们天生就是彼此平等的。” [20] (P416)他主张发展和维护乌克兰的民族文化,因为: “没有自己独特的、仅仅属于其本身的特点的民族简直就像是毫无味道的果子酪。” [ 9] ( P 582) 阿塞拜疆民主主义者米尔扎· 法塔里· 阿洪多夫也提出: “我们的目的就在于,为的是高举起自由和正义的旗帜 , 给予人民安定地建设自己生活的可能。” [ 9 ] ( P741)他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极大地影响了上述民族的民族主义思潮和运动 , 为反抗沙皇政府的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赋与了较强的资产阶级民主性。

三、 简短结语

当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消极的历史文化传统 , 已深深地积淀于各民族的思想意识之中时 ,其消极影响就更加难以根除。因此 , 民族主义对于苏维埃政权来说 , 是一份极其沉重的历史遗产。

十月革命胜利后 , 列宁清楚地意识到民族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 看到俄共 (布 ) 党内 和社会上俄罗斯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日益严重的倾向。列宁坚决主张 “民族平等” 和“民族自决” , 特别是历史上的统治民族—— 俄罗斯民族更应该做到这一点 , 因为 “许多世纪以来大俄罗斯人在地主和资本家的压迫下 ,养成了一种可耻可憎的大俄罗斯沙文主义偏见。”

[21] ( P48)列宁提出: “不仅表现在遵守形式上的民族平等,而且表现在压迫民族即大民族要处于不平等地位 , 以抵偿在生活中事实上形成的不平等。” [ 22 ] ( P352) 但是他的后继者们没有遵守他生前的嘱托, 而是逐渐背离列宁生前所确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路线。在一些重大的民族问题上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和民族自决原则 , 违背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原则。长期以来影响甚广的 “超越社会发展阶段” 的思想倾向导致苏联共产党超前地强调苏联各民族的接近和融合 , 忽视苏联各民族自身的利益和要求 , 从而助长了俄罗斯民族主义与地方民族主义 , 最终导致两者在 20世纪 90年代初的总爆发。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威武雄壮的战斗民族是咋来的?-激流网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威武雄壮的战斗民族是咋来的?-激流网(作者:张建华。来源:港大薄扶林学社。责任编辑:郭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