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31日,激流网的志愿者拜访了中国科技美学领域的开拓者涂途老师。
涂途,本名涂武生。1954年9月起在苏联莫斯科大学哲学系攻读美学专业。1957年7月1日,在苏联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毛主席率领中国代表团前往苏联参加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40周年庆祝活动,并看望中国留学生,他对大家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当时涂途就坐在大礼堂观众席,亲眼见到了毛主席并聆听了他老人家的讲话。
回国后涂途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后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从事美学和文艺理论研究。1990年7月起,任文艺理论刊物《文艺理论与批评》主编。1991年9月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所长。1993年被文化部聘为研究员,同年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终生享受国务院发放的政府特殊津贴。同时,被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室、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聘为特约研究员。
图为周惠珍、涂途(左)
初次见涂途老师,如同家里的爷爷:热情、和蔼,虽然已是85岁的高龄,不过身子骨依然硬朗。他让大家随便坐,不要客气。涂老师耳朵有点背,有意思的是,大家的提问说快了,声音小了,老师的回答就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尽管大家都是年轻人,但涂老师并没有因此轻视我们对我每个人都非常尊重,他为每个人准备了一套《涂途文集》,并在扉页签字留念。因年事已高,写字时颤抖的手令在场的志愿者感动。
涂途老师向大家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志愿者们也提出了关于他的经历、历史、美学等问题。本文整理了涂途老师讲述的他在苏联留学时的经历,给当代青年人以激励和思考。
激流网的同志之前联系我,说有年轻人要和我交流,我很高兴,就立马答应了。
我是1954年出国留学,1953-1954年在外语学院留苏预备班学习俄语,1952-1953年在东北人民大学中文系学习,那个时候出国留学是由组织选拔。东北人民大学的前身是东北行政学院,有很多老干部来这里学习,是一个半干部学校,我当时算是年龄最小的之一。我从湖北高考,因为我喜欢文艺,报考的时候看到这里有中文系招考,所以报了东北人民大学,没想到就录取了,而且在中南地区我是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的。我是家里的独生子,妈妈在送我的时候很舍不得,当时对东北很不熟悉,认为东北天气太冷,和湖北差别很大。有很多传言,比如“一擤鼻涕鼻子就掉了”,所以父母有些反对。但我还是坚持去了,因为我愿意读中文系,愿意上大学。由于我年龄比较小,就被系里看上了。正好当时中苏关系是最好的时候,全国在各个高校选拔留学生。那时的我在中文系读了一年,学校里面选了14个人,我们14个人到沈阳考试。
虽然留苏学生里面有一些是老干部子女,但不像有些人说的都是老干部子女。比如我和绝大多数同学都是没有背景的,我的父亲是一个旧职员,在国民党政府内当财政局的股长。湖北1949年解放,我父亲就参加了欢迎解放军的“维持队”。武汉的解放没有动一枪一炮,都是在三镇——武昌、汉口、汉阳外面打仗,解放军将武汉围住半个多月,以求半和平解放。国民党待不下去了就撤出武汉,此时共产党还没有进城,有三四天的时间武汉就成了个空城。湖北地下党组织进步人士成立临时管理委员会,管理武汉三镇的秩序,因此武汉的解放秩序很好。我的父亲就是参加了“维持队”,并办理了工作的移交。共产党组织他们学习,学习之后参与工作,我的父亲被分配到了湖北浠水县,我也就跟随父亲到浠水高中读书。我就读的浠水中学高中班在1952年毕业的时候只有12个人,那个时候高中生很稀缺,我只读了两年就毕业了参加高考。高考就考上了东北人大中文系。
我们东北人大一行14个人在沈阳经过筛选留下了8个,送到北外留苏预备部,我是这八个中间的一个。我们在北外的一年只学习三门课,政治、俄语和联共布党史。其余时间就是锻炼身体,百米、单杠、跳高、跳远……都要测试,每个人都要达标。当时的生活也很好。我在东北人大的时候,吃饭不要钱,根据家中情况每月有十块钱的三等助学金,其中五块钱寄给家里,剩下五块钱留给自己用。到了外语学院,就给我们20块钱,而且不像在东北只吃高粱米等杂粮。外语学院学习了一年通过后,就准备出国。我们当时留学不像现在一切手续都要自己办理,要花费几万、十几万甚至上百万。我们不仅自己不用拿钱,还给我们发两个帆布箱的衣服,一件厚的皮大衣,一件夹大衣,两套西服,两套中山装,一个人一个书包,里面有学习用品,男同学连刮胡刀都准备好了,女同志里面配有小镜子等化妆用品,帽子、围巾、袜子、鞋子,从头到脚都配备好了。还有送给苏联同学、老师的礼品,国家也都给包了。王府井的礼品商店专门来外语学院办展览,由我们每个人来挑10块钱的礼品。
我们到苏联学习,没有自己挑专业,都是服从分配。在去苏联的火车上才知道自己什么专业。从北京站到莫斯科的火车需要走十天,大家像在学校一样正常组织活动,听广播、写稿子。在广播中听自己到哪个学校,读哪个专业。我原来在东北人大读中文系,我以为一定会把我分到中文系,没想到广播里听到自己被分到莫斯科大学哲学系。
在莫斯科大学,每个月给我们500卢布生活费,当时相当于1000美元。我们到那边去时一无所有,一个月后,我和其他人都买上了手表,第二个月就买了苏联相机。500卢布中,吃饭顶多就200卢布,因为穿衣、日用品大都不需要自己花钱买,剩下的300卢布就可以买这些东西,买手表、买相机,差不多出国的人就都武装起来了。从今天来看,当时真是幸福生活。在苏联要学5年,一般都不让回国,不让结婚,但没禁止恋爱。特别有一条纪律,不允许和苏联人恋爱结婚。为什么呢?大使馆和我们讲,这有前车之鉴,很多和苏联人结婚的中国人,第一,苏联人要把你留下,我们国家花了那么多钱培养了你五年,到头来却给苏联培养了;第二,两国国情不同,有很多不习惯,实践证明确实这样,与苏联人结婚的有80%都离婚了。当时在苏联,中国小伙子特别吃香。苏联小伙子比较调皮,而中国小伙子很听话、很温存,会体贴人。还有一方面,苏联共青团派他们优秀学生一对一帮助中国留学生,由于男孩调皮、坐不住,所以大部分都是女孩。女孩和中国留学生在一起,陪着学习、陪着吃饭、陪着到电影院看电影,陪着溜公园……很容易产生感情。如果你和苏联人谈恋爱或结婚,党员开除党籍,团员开除团籍。有的老干部甚至国家领导人的子女就犯了这个错误,被开除了党籍,被大使馆通报批评,遣送回国。
到了哲学系要挑专业,看到哲学系有美学,美学只有哲学系有,自己又爱好文艺,所以就选择了美学。苏联当时的美学是一流的,有很多著名的一流的教授。第一年的时候我们要一边听课,一边补习俄语。虽然在国内学习了一年外语,但出国之后还是觉得不行,尤其是听课。平时和苏联同学在一起住,生活上还勉强过得去。我和我老伴就是在莫斯科认识的,我是1954年出国学习,她是1955年到苏联留学,在莫斯科建筑工程经济学院学经济,现在是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教授。我们在那边认识,在那边谈恋爱,确定终身为伴,回国结婚,现在已经60多年了。我的留学经历大致就是这样了。
接着我要说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这次毛主席的讲话。1957年11月17号在莫斯科大学发表的著名讲话,当时,我是23岁,毛主席是64岁。关于这次讲话,我已经在我的书里面把我当天的日记放进去了,我的记录大致上、原则上、整体上是不会错的,大部分内容是准确的,当时经过了留苏大使馆留学生管理处副主任钱琪琛(后来就任外交部部长)的认可。但是不能保证完全准确,一个原因是,毛主席有湖南口音,作为湖北人我不好听懂;第二是速记记不下来,毛主席是即兴发表演说,想到什么讲什么,讲得还很快;第三个气氛很热烈,大礼堂里充斥着笑声、鼓掌声。这里面可能不会一字一句那么确切,但基本的内容是准确的。
前一天莫斯科下雪,第二天是礼拜天,天晴。周六大使馆才通知留学生,明天在莫斯科大学有一个活动,参加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的中国代表团要和大家见面,但没有提毛主席。大家猜测毛主席会不会来。因为从11月2号毛主席就从北京的南苑机场动身前往莫斯科。毛主席一生只坐过两次飞机,这是第二次。那为什么要坐飞机去呢?毛主席要提前到苏联,除了出席十月革命庆祝活动,还要参加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还有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活动比较多,毛主席2号到莫斯科,第二天就和赫鲁晓夫谈判,如何开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大会。当时苏联共产党发给我们一个大会宣言草稿,毛主席看过之后觉得这里面有很多问题,就给邓小平,陆定一,胡乔木看,让他们提意见、开会,然后召见苏联驻中国大使馆大使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要大修大改。有哪些主要问题呢?一个是无产阶级革命要暴力还是要和平过渡?和平过渡在资本主义国家不是不可能的,首先占据议会大多数,然后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这可以不通过暴力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但如果在资产阶级势力很强的环境下,资产阶级用武装镇压无产阶级革命,这个时候你不得不使用暴力。比如巴黎公社就遭到镇压。所以毛主席在这个问题上主张要有两手准备,两种可能性要同时提出。这一点和赫鲁晓夫等商谈后并得到同意。第二个是对于社会民主党的看法和估价,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共产党提出要团结社会民主党,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毛主席认为,团结和建立统一战线是很重要的,我们不仅要团结社会民主党,还要团结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党,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但有一点,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和其他的进步党派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原则上要划清界限。第三点,1957年6月,以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和莫洛托夫为首的高级干部在政治局会议中撤销了赫鲁晓夫的职务,他们认为二十大之后赫鲁晓夫给世界造成了混乱。但赫鲁晓夫拉拢朱可夫等人,将全国各地的中央委员用飞机接到莫斯科,召开全部的中央委员会议,决定谁才是总书记。结果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和莫洛托夫等人失败了,于是赫鲁晓夫将他们定性为反党集团。赫鲁晓夫想把他们的名字写进会议的决议中,但毛主席不同意,认为这是苏联内部的事情。反党集团中的莫洛托夫是一个几十年的老党员了,一下子就成了反党分子,我们中国共产党内部有很多人想不通。作为你们内部的事情我们不干预,但不要写进大会共产党的宣言中。后来赫鲁晓夫也同意了不提名字。接着毛主席还要和波兰、匈牙利、英国、法国的共产党领袖谈话。因为二十大后,匈牙利、波兰相继发生了动乱,苏联派兵镇压,这使得他们对苏联有很大的意见,担心苏联用决议控制其他兄弟党,开始不同意在宣言上签字。还有些党派在苏共二十大之后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和冲击,对他们的不满和意见很强烈,比如意大利共产党、法国共产党有大批的人脱党。于是赫鲁晓夫想通过毛主席来做他们的工作。
11月6号,在克里姆林宫召开了庆祝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的庆祝大会,毛主席在会上发表了演说,传达了中国共产党对待一系列问题的态度。同时,为了和苏联党搞好关系,毛主席说,社会主义阵营要有个头,这个头就是苏联。资本主义国家也有个头,这个头是美国。在和我们的讲话中,他提到,我们中国能不能做头呢?我们中国是做不了头的,我们现在钢的年产量那么少,还不如比利时,我们中国能发卫星吗?苏联已经发了两颗卫星上天了,我们中国什么时候才能发卫星呢?毛主席是很谦虚的。那我们是按照字母排序确定谁来做头吗?那应该是阿尔巴尼亚第一个,保加利亚第二个,这当然也不行。要按实力,要看谁能领导这个阵营,要看谁能巩固这个阵营,要看谁能够团结这个阵营,谁就能当头。
11月7号,红场检阅,我们都去了,毛主席和赫鲁晓夫等一起站在列宁、斯大林墓上检阅。红场很小,大约不到天安门广场的1/4,列宁、斯大林的墓也很矮,还不到天安门城楼的一半,因此我们和毛主席离得很近。毛主席看到中国留学生来了,高兴得很,向我们连连摆手。我在日记里原原本本地记录了这件事。这里还有个小插曲,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我的日记本被抄走了,里面写着“赫鲁晓夫和毛主席并肩向我们招手”,被有的人看到了这一页,于是就写大字报并在批斗我的大会上,指责和批判我把赫鲁晓夫和毛主席相提并论。(给我戴了顶帽子,说我是“赫鲁晓夫的徒子徒孙”。)现在看来,当然是很可笑的,可当时却是严重的政治问题。以上是毛主席讲话的背景。
毛主席来莫斯科大学讲话是自己决定的,他那天很高兴,他有很多话要和留学生说。前一天为了宣言定稿,他工作到晚上12点,才说服意大利、法国等兄弟党在这个宣言上签字。只有铁托、南斯拉夫的领导人没有被说服,他坚决不同意在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宣言上签字。斯大林时期铁托被批判为叛徒,令他很恼火。毛主席和他谈了两次,第二次谈话时,他同意在世界共产党和工人党宣言上,也就是和平宣言上签字。毛主席说,我终于说服铁托了,说服了一半。因此那一天见我们之前毛主席很高兴,他想在这样的场合表达对我们的关怀。
我和我老伴都参加了这次会见,我在莫斯科大学,她的学校在山下,我给她占了个位子,来晚了就没位子。来的同学不仅有中国的留学生,还有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和苏联本国学生,他们听说毛主席要来讲话,也挤进来,把礼堂挤得满满的。很多中国留学生来得晚的,就进不去大礼堂,于是临时增加了一个俱乐部和一个大教室。当时也没有电视,只能通过广播来听毛主席的讲话,礼堂、俱乐部加上教室一共有三千多人。
当天上午,首先是陆定一给我们作国内外形势的报告,他的报告很长,一直到下午三点多钟才结束,前后达五个多小时。为什么那么长呢?他其实是想拖延时间,拖到毛主席来。不过讲了五个多小时毛主席还没来,他就讲不下去了,他的话又长又难懂,而且讲述国际国内的内容一直在拖延时间。下面的听众就不断给刘晓大使递条子,问毛主席什么时候来,我们要见毛主席。条子堆积那么厚,90%以上都是关于毛主席的。下午3点多钟,毛主席还没来,刘晓就和大家说,有的人还没吃早饭,先去吃饭吧。于是大家出去买了面包和牛奶,边吃饭边等。最后刘晓和大家宣布,毛主席答应来,但是现在还在开会,你们等不等?大家说,等!等到晚上!等一天都可以!下午五点多毛主席才过来。
毛主席的讲话前前后后共有四十多分钟,涉及内容相当丰富广泛,现实性很强,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他最后和我们说,你们现在是学生,不能翘尾巴,右派是怎么倒下的呢?就是尾巴翘得太高了。你们现在还是学生,还不是部长、局长、处长、科长,你们翘什么尾巴呢?你们要戒骄戒躁,谦虚谨慎。虽然世界是你们的,但你们不能骄傲。最后他说,为什么世界是你们的呢?因为新陈代谢,一代胜过一代,这是一个自然规律。我现在60多岁,准备一个五年计划。这时候大家鼓掌,高呼:“毛主席万岁!”“祝毛主席身体健康!”毛主席说那我再增加五年吧,准备一个十年计划。毛主席强调为什么要有新陈代谢呢?他说,如果几千年前的古人还在,孔夫子还在,那哪有我们呢?因此他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我再重复一遍,祝贺你们,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讲完之后他又和代表团的部分领导人一起,去教室和俱乐部看望了在那里的其他同学。随后,还到莫斯科大学经济系一位中国同学的房间里去坐了几分钟。
这天晚上,我们仍然久久地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大家纷纷在宿舍里聚集一起,回忆着刚刚过去的这段难忘的时光,热烈地重复和互相补充着毛主席谈话的内容,畅谈着各自的体会和感想。我回到房间后,便立即整理这次讲话的记录稿,经过补充和修改后记入日记,直到第二天凌晨才入睡。
1957年对我来说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年,7月1号,我在莫斯科大学哲学系加入中国共产党;到了8月份,我和我老伴一起参加了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活动,我作为中国代表和《中国青年报》特派记者参加。11月17号,毛主席接见我们留学生。所以对我来说,这是很重要的一年,也是我红色年华中最值得记忆的一幕。
毛主席在莫斯科大学对留学生、实习生的讲话,高瞻远瞩、高屋建瓴,情真意切、鞭辟入里,意义深远、彪炳史册。前年(2017年)是这个讲话发表60周年,为纪念这个难忘的日子,我写了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心境;这首“诗”题为《早晨的太阳》,后发表于《工农文学》2017年第1期和《中国老年文化》2017年第4期。最后,我就为大家再念一遍这首拙“诗”吧:
雪后的列宁山上,
迎来了东方灿烂的太阳;
莫斯科大学的大礼堂里,
千余名学子沐浴着红彤彤的霞光,
到处都充满欢歌笑语、喜气洋洋。
这一天正是1957年11月17日,
伟大的十月革命40周年的庆典刚过,
又一个消息传来,人人喜不自禁、喜形于色,
奔走相告、心花怒放,一浪高过一浪:
毛主席要和中国代表团一起,
到这里亲自会见留苏学生和实习生,
祖国亲人与海外游子欢聚一堂!
一个高大的身影出现在主席台上,
微笑着不断挥手向大家亲切对望!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
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脱口而出,诗情荡漾,满口湖南腔。
“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
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巨人的关怀,领袖的期望,
引来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回响。
“现在不是西风压倒东风,而是东风压倒西风。”
经典的预言,形象的解读,智慧的启迪,
指引着时代前进的航向!
60年前的阳光,仍在眼前闪亮;
60年前的叮嘱,依旧耳边回响。
伟人的目光,照亮了心中的理想,
主席的话儿,驱散了凤雪雨霜。
岁月流淌,往日“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今天已稀稀白发,两鬂布满银霜。
21世纪的东方,如今迎来了崭新辉煌,
21世纪的东风,如今飘扬得浩浩荡荡。
“两个一百年”的梦想即将变为现实,
丝绸之路的列车延伸到四面八方。
雪后的列宁山上,
还会看到东方升起的朝阳!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作者:李兴宇。本文为激流网原创首发,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责任编辑:黄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