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偏倚政策伴随着资本市场化、房地产商品化而生,土地成为政策的核心。城市偏倚政策的实施降低了农村土地的农业价值产出,也损害了农民的辛勤劳动。这形成了新世纪以来农业规模化、资本化的先声,其实也构成了90年代末“三农问题”白热化的另一个面向。
对“三农问题”的这类概述,我们或许并不陌生,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的历史进程中,在保证18亿亩红线不变的前提下,把手伸向农村土地的城市偏倚政策到底是怎样具体展开的?如何理解它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贬损?我们邀请到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占少华老师,向我们揭开农村土地问题的城市面纱~~~
本次讲座将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
问题一:为什么农村改革在上世纪80年代基本上被认为是成功的,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却又突然出现“三农问题”?
问题二:中国农村的土地制度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为什么改革之初“一分就灵”、“一锄头刨出个金娃娃”的土地政策到90年代突然失灵了?
问题三:上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三农问题”对当前的土地政策及农业发展具有什么样的影响?
问题四:当前的城市问题和农村的不发展具有什么样的关系?“要想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的策略到底能不能凑效?
讲座信息
时间:2019年1月5日(本周六)晚7:30
地点:人民食物主权网络讲座群
主题:城市偏倚政策和农村土地问题
主讲人:占少华
报名方式: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填写报名表即可【已加入人民食物主权讲座群的筒子不用再报名啦】
主讲人简介
占少华,目前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助理教授,关注土地政治、粮食安全、农村发展和国际移民问题。
他的新书《中国的土地问题:农业资本主义、勤劳革命与东亚发展道路》即将由Routledge出版。该书探讨了农业资本主义和勤劳革命两种不同的发展道路,以及不同的土地政策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推荐阅读
胡靖:土地“集体所有”应是“村庄社区所有”
张玉林:当今中国的城市信仰与乡村治理
吕新雨:集体应对市场,中国农村的新型社会主义之路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关注网站的老师和朋友,激流网现推出会员制度:详见激流网会员办理方案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来源:人民食物主权。责任编辑:李兴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