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琴》剧照 来源:豆瓣
本文内容主要从李迅雷《被忽视的失业——供给收缩带来的结构问题》 一文中摘来,对于大家理解国内目前人口失业规模有较大帮助,主要观点有3个:1.供给侧改革以来,工业企业共计减员1200余万人;2.计入其他因素后,国内应就业但未就业人口约为3000余万人;3.该测算数据与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基本一致。
1. 2015年迄今第二产业减少就业人口1200万余人
从2015年至今的三年下降幅度明显放大,这三年第二产业合计减少就业人员1275万。之所以从2015年之后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负增长,与制造业产能过剩背景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有关,也与环保要求提高、拆除违章建筑等举措有关,这些举措都会导致不达标的企业被关停,从而使得供给减少,PPI上涨,现存企业盈利好转,但制造业的失业率上升。
从工业企业主要行业来看,从2015年到2018年5月,不到2年半的时间,绝大多数行业都出现了明显的减员。黑色矿采、黑色冶炼、有色矿采、煤炭采选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行业,减员数量靠前,尤其是黑色冶炼、煤炭采选等单个行业减员超过了百万。仅有家具制造、水生产供应、金属制品、汽车制造等少数行业,增员数量不到24万。二者抵消后,工业企业减员总量超过1200万。
在1999至2002年也有一波就业人数的负增长,但当时目的是为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需要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职工下岗则成为推动国企改革的重要手段。
因此,这轮第二产业的减员,主要是建立在国企盈利增速大幅回升的基础上,根据财政部的数据,1-6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17176.3亿元,同比增长21.1%。而2000年前后,则是国企面临亏损的压力。我们大致可以判断,这轮制造业的减员,可能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民企员工,他们可能是这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利增速上升的牺牲者。
2.计入其他因素后3年内有3000余万人未实现就业
2007至2011年间,就业人员流向是从一产向二产、三产转移,5年间,一产占比下降了6个百分点,二产、三产分别增加了2.7个、3.3个百分点。
而在2012-2017的5年间,流向发生了变化,呈现出一产、二产流向三产,一产、二产就业人员占比分别下降了6.6个、1.2个百分点,三产占比提高了8.8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二产就业占比达到峰值30.3%,随后就业人员开始流向三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2015年末开始的,2015-2017三年间,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合计减员3121万,如果考虑到因为年龄原因自然退休的人口,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底15-59岁人口是9.2982亿,2017年底是9.157亿,三年减少了约1412万。2017年全国就业人口为7.76亿,跟全国15-59岁年龄段人口的口径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三年减少的1412万人中,只有一部分能算作退出就业人员,因为第一产业的就业统计中并没有明确退出就业的年龄界限。
即便把这1412万人全算作退出就业的人员,根据人社部公布的数据,一产、二产就业人员合计占比约55%,那么一产、二产中由于年龄自然因素减少的人员约776万。剔除这776万,一产、二产因为非年龄原因减员2345万左右。
如果再加上这三年间从中等教育学校或高校毕业的学生约4500万(前人社部部长尹蔚民曾在2016年说,我国“十三五”期间平均每年需要在城镇新就业的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青年人大约为1500万人),则合计约6845万,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三年共增员3508万,也就是说,也就是说,还有约3337万人并没有实现在第三产业内就业。
3.与官方数据的应对
国家统计局8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是5.0%,特别是25-59岁主要就业人群调查失业率是4.3%。按照2017年7.76亿就业人口规模计算,目前全国城镇失业人口为3880万人。与前面两节的算出数基本一致。
2013 年到2017 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分别为 1310 万人、1322 万人、1312 万人、1314 万人和 1351 万人,连续 5 年超过 1300 万人。国际劳工组织此前发布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和地区平均失业水平为6.6%,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平均失业水平为 5.5%,全球平均失业率水平为5.7%。一般来说,7%的调查失业率可作为失业的预警红线。从总体上看,中国目前的失业数据还是可控的。但受中美贸易战、美元加息给新兴国家带来经济影响等因素,失业人口规模是否上升有待进一步观察。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关注网站的老师和朋友,激流网现推出会员制度:详见激流网会员办理方案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作者:星期五。本文为激流网原创首发,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责任编辑:邱铭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