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流按:1818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诞生了,在历经200年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为反抗剥削与压迫的斗争风起云涌,无数革命先驱为了人类的解放事业奉献了自己全部的青春与热血,共产主义学说的瑰丽花朵相继盛开在了俄国、中国等相对落后的国家里,世界各国人民为了反抗资本剥削与压迫的斗争,至今仍此起彼伏。为了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激流网特推出系列通俗化原著导读供大家学习。今天推出的是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摘要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出版于1880 年,是恩格斯晚年系统阐述其社会主义思想的巨著,其代表了马克思恩格斯晚期成熟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它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导致社会主义的必然出现。
写作背景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恩格斯应法国工人党领袖拉法格的请求,将《反杜林论》中的三章(“引论”的第一章和第三编的一、二两章)改写而成的一部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的通俗著作。
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资本主义已经由它的上升阶段即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开始向它的最高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资本主义处于相对和平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者的主要任务,就是聚集和团结无产阶级革命力量,广泛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确立各国工人运动的领导核心,而要建立民族国家的社会主义政党,首先要有马克思主义武装,重在思想建党。这是恩格斯发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的大的历史背景。
从具体国家建党情况看,在欧美各国中最早建立的无产阶级政党是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它的成立,促进了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对德国的统治阶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德国反动政府一方面镇压工人运动,另一方面又企图宣传一些庸俗的折中主义,以抵制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的影响。1975年前后,德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杜林以社会主义的“改革家”面貌出现,他拼凑了一套所谓包罗万象的“终极的真理”和最终形式的理论体系,企图以其假社会主义理论来代替马克思主义,从而瓦解工人运动。为了批判杜林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捍卫马克思主义,保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健康发展,维护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团结统一,恩格斯写下了《反杜林论》,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对杜林的观点进行了彻底地清算和批判,同时系统完整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反杜林论》出版以后的1879年10月,法国工人在马赛召开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决定创建法国工人党。马克思、恩格斯应法国社会主义者、法国党的创始人盖德的请求为其拟了法国社会党党纲。同时,为了在法国党中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由法国社会主义者拉法格出面,请恩格斯写一本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的读物,以帮助法国工人党掌握科学社会主义,并同流行于法国工人运动中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进行斗争。恩格斯把1878年发表的《反杜林论》“引论”中的“概论”、第三编的“历史”和“理论”改写为独立的著作,于1880年分期刊登在《社会主义评论》第3—5期上,原名为《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1883年出版德文版单行本时,改名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它的发表,在各国无产阶级中引起了普遍而巨大的反响。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争相学习,把它当作同机会主义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有力地促进了各国党的建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部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在1880年给该书写的《法文版前言》中称它是《反杜林论》一书“理论部分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列宁称之为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这一著作主要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这一著作对于我们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蒙意义。
内容梳理
全文以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为线索,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基础,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全文共三章。
第一章
第一章着重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来源即空想社会主义,分析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指出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和局限性。
无产阶级是与资产阶级同时产生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和它的存在同时开始的。”在最初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产生了相应的理论——空想社会主义。在16、17世纪,有莫尔和康帕内拉对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的描写,18世纪有摩莱里和马布利的表现为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的共产主义理论。19世纪初,资本主义制度暴露出大量弊病,资产阶级启蒙学者关于理性王国的学说宣告破产,这时,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个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开始提出他们的社会主义学说。
圣西门
圣西门“是法国大革命的产儿。”他是一个博学而富有政治远见的思想家。他在1802年就看到法国革命不仅是贵族和资产阶级之间的,而且是贵族、资产阶级和无财产者之间的阶级斗争。他还提出了“人人应当劳动。”的思想。1816年,圣西门已经有了关于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的基础这种观点的萌芽,而且明白地表达了“废除国家”的思想。
傅立叶
傅立叶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批判是他学说中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内容,在他的著作中几乎每一页都放射出对资本主义的讽刺和批判的火花。他指出,资本主义制度是在“恶性循环”中运动,贫困是由过剩产生的,这里他已对经济危机的根源和实质作了相当深刻的揭露。他第一次提出了“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的思想。傅立叶最伟大的地方表现在他对社会历史的看法上。他认为社会历史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并且断言每个历史阶段都有上升和下降时期。
欧文
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始终都保持着实践的性质。他认为私有制、宗教和资产阶级婚姻形式是阻碍社会改造的三大障碍,欧文对资本主义批判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批判资本主义,他认为劳动是一切价值的基础,他是最先提出工人有权享有自己全部劳动产品的人。他试图通过实验,清除资本主义的弊病,建立一个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对立、人人平等和共同享受劳动成果的新社会。当然,他的这些措施,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是不能成功的。
虽然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他们对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有了一些正确的猜测,且他们对未来社会提出了积极的主张。但是象启蒙学者一样,他们把自己的学说看作偶然发现的人类理性和永恒真理。他们“和启蒙学者一样,想建立理性和永恒正义的王国。” 他们不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他们认为“所缺少的只是个别的天才人物……这种天才人物在500年前也同样可能诞生,这样他就能使人类免去500年的迷误、斗争和痛苦。”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局限性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那时,大工业在英国刚刚产生,在法国还完全没有,无产阶级还没有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以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冲突还很不发展,解决这些冲突的手段还没有从经济关系的发展中展现出来。所以,他们只能从头脑中发明新的社会制度,并且幻想通过宣传示范去实现这种社会制度,从而注定这种学说一开始就是空想的。而“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第二章
第二章论证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恩格斯概述了辩证法的形成、发展过程和唯物辩证法产生的重大意义,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恩格斯首先在这一章中阐明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的区别及其在哲学史上相互交替的过程。古代的朴素的辩证法是辩证法的第一个历史形态,它是由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明确地表述出来,并通过古希腊最博学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丰富和发展的。它认为自然界或人类社会和思维是一幅由各种联系和相互作用交织起来的总画面,一切都在运动、变化、生成和消逝。但是,这种观点虽然正确地把握了现象的总画面的一般性质,却不足以说明构成这幅总画面的各个细节;而我们要是不知道这些细节,就看不清总画面。为了认识这些细节,我们不得不把它们从自然的或历史的联系中抽出来,从它们的特性、它们的特殊的原因和结果等等方面来分别地加以研究。从15世纪下半叶,自然科学对事物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获得了日益迅速的发展,这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大进步。但是,这种做法也给我们留下了一种习惯:把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和各种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宏大的总的联系去进行考察,因此,就不是从运动的状态,而是从静止的状态去考察;不是把它们看作本质上变化的东西,而是看作永恒不变的东西;不是从活的状态,而是从死的状态去考察。这种考察方法被培根和洛克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到哲学中以后,就造成了最近几个世纪所特有的局限性,即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在形而上学者看来,事物及其在思想上的反映即概念,是孤立的、应当逐个地和分别地加以考察的、固定的、僵硬的、一成不变的研究对象。然而,要精确地描绘宇宙、宇宙的发展和人类的发展,以及这种发展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就只有用辩证的方法,只有不断地注视生成和消逝之间、前进的变化和后退的变化之间的普遍相互作用才能做到。黑格尔是辩证法的集大成者,他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成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黑格尔的局限性在于他的唯心主义,在他看来,他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的事物和过程的或多或少抽象的反映,相反地,在他看来,事物及其发展只是在世界出现以前已经以某种方式存在着的“观念”的实现了的反映。“一旦了解到以往的德国唯心主义是完全荒谬的,那就必然导致唯物主义”。必须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有机结合起来,创立辩证唯物主义。
19世纪30-40年代,英法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先后爆发了三次大规模的工人武装起义。新的事实迫使人们对以往的全部历史作一番新的研究。唯物史观认为: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状态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些互相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一句话,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因而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由法的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念形式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
因此,社会主义现在已经不再被看作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而被看作两个历史地产生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必然产物。它的任务不再是构想出一个尽可能完善的社会体系,而是研究必然产生这两个阶级及其相互斗争的那种历史的经济的过程;并在由此造成的经济状况中找出解决冲突的手段。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理论武器,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认为: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的劳动成果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是资本家生产的唯一目的,也是资本主义对工人进行剥削的基本形式。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是剩余价值的增殖过程。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指明了工人受剥削的根源,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阶级力量和正确途径,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根据。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第三章
第三章系统地阐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社会力量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恩格斯在本章开始就提出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
如此看来,现代社会主义不过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在思想上的反映。那么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是什么呢?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
在资本主义产生之前的中世纪,生产都是为了直接消费,只有在生产的东西除了满足这些消费以外还有剩余的时候,这种剩余才拿去出卖和进行交换。这时,商品生产刚刚处于形成过程中;但是这时它本身已经包含着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萌芽。
在资本主义时期,资产阶级从15世纪经过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这三个历史阶段,把分散的小生产变成社会化的大生产。生产实现了社会化,但是生产资料却是资本家私人占有的,这就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其他的一切矛盾都是由基本矛盾产生的。
经济危机的爆发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的结果。竞争和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迫使资本家必须遵守两条“强制性法令”:不断改进技术和无限扩张生产规模。由于机器的改进,就人为地造成劳动力过剩,形成一支真正的产业后备军,即失业大军。改进的机器成了资本家用来对付工人的机器,劳动资料夺走工人手中的生活资料。由于机器的改进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使生产无限扩张,造成生产过剩,因为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到来时,“商业停顿、市场盈溢、产品滞销、银根奇紧,信用停止、工厂关闭”,工人失业增加,工人实际收入下降和生活资料缺乏,生产急剧下降。造成社会生产力和产品的大量浪费与破坏。在经济危机中,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达到剧烈爆发的地步“经济的冲突达到了顶点:生产方式起来反对交换方式,生产力起来反对已经被它超越的生产方式。”总之,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一方面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没有能力驾驭已经发展的生产力;另一方面表明日益增长的生产力要求清除资本主义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要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只有实行现代生产力的社会占有,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无产阶级革命首先要夺取政权,接着建立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资料变为国家所有,就消灭了阶级对立的基础,消灭了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也就消灭了无产阶级自己,无产阶级国家便自行消亡了。
核心结论归纳
1.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直接来源。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是三位最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空想社会主义者们虽然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他们对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有了一些正确的猜测,且他们对未来社会提出了积极的主张。但是他们的思想从本质上看是唯心的,是空想的。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2.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不同的世界观。辩证法认为世界一幅由各种联系和相互作用交织起来的总画面,一切都在运动、变化、生成和消逝。形而上学认为事物及其在思想上的反映即概念,是孤立的、应当逐个地和分别地加以考察的、固定的、僵硬的、一成不变的研究对象。把辩证唯物主义运用到历史观即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3.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是: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
4.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经济危机是基本矛盾尖锐到一定程度时的爆发。基本矛盾的解决必须依靠无产阶级革命。
总结
从历史上看,《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它彻底粉碎了“江湖骗子”杜林对马克思主义猖狂进攻,批判了杜林反动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巩固了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团结和统一,极大地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
从当代现实来看,《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仍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从马克思主义创立的100多年来,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许多较大的变化,产生了许多新的现象。因此,许多人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有人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没有本质区别。甚至在苏东巨变之后,有人提出“历史的终结”的论调,认为共产主义已经终结,历史的发展只有一条路,即西方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然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没有变,垄断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追求剩余价值仍然是资本主义生产运转的轴心。劳动人民的被剥削地位并没有改变,相对剩余价值的占有反而加剧了剥削程度,两极分化日以严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仍然在周期性地发生着。环境污染增加、贫富差距拉大、金融海啸袭来……资本主义发展造成的种种恶果都表明:社会化大生产和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愈加严重。
面对各种各样的否定社会主义的思潮,马克思主义者应当以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指导,认识到无论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都不是个人意志的产物,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和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未来,必然是资本主义走向灭亡的时期,也必然是社会主义走向胜利的时期。在经历了国际共产主义低潮之后,未来全世界的工人阶级必将登上历史舞台,去创造属于劳动人民的美好世界!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关注网站的老师和朋友,激流网现推出会员制度:详见激流网会员办理方案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作者:秋葵。本文为激流网原创首发,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责任编辑:邱铭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