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只剩“买买买”,到底谁患了脑癌?-激流网

在这个拜金时代,一提到土豪任性,大家都瞪圆了双眼,营销号也特别愿意拿这个来刷热点,不管真的还是假的,假的也给你编出花来。

昨日一则典型的谣言,瞬间吸引了全网目光:说成都某富姐跟老公吵架心里不爽,冲到王府井百货任性消费,不问价不试穿直接秒杀,全场导购蜂拥而至,全场保安为其护航,一言不合狂刷400万,有图有真相……消息从朋友圈传到微博,瞬间就冲上了热门。

用脑子想想,这当然是假的。照片中堆满一地购物袋的场景虽然是真的,然而事实经过却完全不是一码事。今日成都王府井购物中心发布辟谣声明,拒绝炒作并保护顾客隐私。而通过向涉事女顾客家属了解,该女子日前刚刚确诊脑癌,情绪失控,拿着额度15万的信用卡去消费,实际只花了5万。(成都商报)

5万能刷成400万,营销号真敢贬,脑癌患者捏造成富姐,营销号没有底线。然而我们瞪圆了眼睛的围观群众有没有责任?大家每天不也就好这一口精神食粮?所以媒体才投其所好,让土豪任性的消息天天刷榜?

谈到涉事主人公,年纪轻轻罹患重症,情绪失控可以理解,对她的行为不做评判,也不做更多剖析。

值得注意的是得知真相之后的网友评论,仍然各种揣度评议,焦点还是盯着买买买。

小沈阳认为世上最悲惨的事莫过于“人死了,钱没花完”——这代表了年轻一代的心态,而本山大叔认为,“人活着,钱没了”才是最悲惨的,这代表了老一代的思维。当然,拜金时代已经统一了老少人群的焦点都是“钱”,区别只不过在消费的心态,是激进还是保守而已。

人生只剩“买买买”,争议只不过是如何买,这才是最悲哀的。

在消费时代,“买”是正常的行为,而“买买买”则是畸形的表征,它异化了“购买物品、享受物品”的正常消费观,而把所有快感聚焦在了“买买买”本身。很多人执着于多买、爆买、不管需不需要都买、不问性价比就挑贵的买……这已经属于十足的病态。

曾经深入人心的“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早已被踢出了国人的字典,目前大行其道的是所谓“财务自由层次”,把消费任性度作为了唯一指针,譬如最低层次的是“菜市场自由”,意思就是菜场买菜不用问价,再上则是“超市自由”,也是不看价签随便买,还有“饭店自由”,进店不看饭馆档次,点菜不看菜单价码……这明显属于恶搞的玩意儿,居然真有很多人,包括几百万粉丝的意见领袖,都一本正经地按图索骥,忽悠了多少脑残。

全社会都病了。

理性消费成了被人鄙夷的过街老鼠,用来随意评判、侮辱他人,有大V专门发明“小米定律”或“千元机定律”来嘲讽低消费群体,心机女子则通过点菜买单等细节来PASS相亲对象……如今做个骗炮的骗子,都得先学会买单不问价假装任性的姿势。

对理性消费各种鄙夷,反过来,网上一旦出现任性消费的土豪场景,饥渴和羡慕的眼球立即蜂拥而至……无数的类似假新闻,都吃定了这些病态的目光。

什么土豪结婚宾利车队、什么王思聪坐私人飞机不知道让不让带狗……类似新闻只要出街,都能轻松上热门……从社交媒体上,就能清晰看到整个社会心态的堕落。

过去老天津有句俗话“男穿牌儿、女穿款儿”——意思就是男生不需要常换装,尽量买少而精的名牌撑门面,而女生需要天天变花样,一件衣服穿不了几回,都买大牌未免太费,于是偏重于款式多变而单价不高……这是在有限物力下理性消费的口诀。如今全变了,无论男女都先看牌子、查价签,然后旁人津津有味的评头论足。

如今的热词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譬如前几天热转的桥段,说某顾客送到洗衣店一件香奈儿上衣被洗掉色了要求索赔,价格高达几万人民币,店员致电香奈儿售后咨询正确洗涤方法,得到的回答竟是“设计就没有考虑到洗涤的情况”。

下边评论热闹了,很多人翻出心爱的名牌服饰,上面的确写了“不能干洗也不能机洗”,再联想一下明星好像的确是穿过的衣服就不会再穿……于是这便立即被认可为有钱人的规则、大牌的规则,原来价格那么贵的名牌,设计居然是一次性的?

这当然不能再荒谬,也扭曲了奢侈品的本来内涵。在所标榜的文化和设计之外,很多奢侈品牌早年本身就是靠耐用而起家的。一些资深时尚人士还曾建议消费者在能力范围内买最贵的衣服,比一过水就变形的便宜货更经穿……原来竟是洗都不能洗的一次性用品?到底哪个是真的?

我们有病态的眼睛,只能看到病态的场景,也塑造了病态的消费观念,虽然身为发展中国家,却已成为全球第一奢侈品消费大国,令发达国家的百姓也咂舌。

有钱人是炫富的,大家是抬轿的,所有人都是有病的。几乎所有的热门电视剧里都少不了这种桥段:名牌店里店员报出一个惊人的数字,然后男主潇洒伸出黑卡“包起来”……究竟谁在臆想“不问价不试穿直接秒杀”?是谁把任性当做人生梦想?这些荒诞透顶的假新闻,恐怕早已在很多人心里生根了吧?

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关注网站的老师和朋友,激流网现推出会员制度:详见激流网会员办理方案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人生只剩“买买买”,到底谁患了脑癌?-激流网(来源:纸上建筑。责任编辑:邱铭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