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都在写穿越和修仙,却没人写农村了-激流网

从2008年以来,《乡村爱情故事》已经拍了十季了,成了中国史上最长的电视连续剧。很多人都觉得很惊讶,因为在他们看来,乡村爱情的格调并不高,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儿,但是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人在看?其实,乡村爱情的主要受众一直是农民,不是城市中产阶级。

和1990年代相比,现在农村题材的影视剧是多了,还是少了?电影还有一些,主要是反映负面的情况,电视剧方面,除了宣传为主的主旋律作品之外,其实已经很少了。不仅是反映农村日常生活的作品少,反映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的作品也很少。总的来说,就是农民现在在电视剧里很少出现了。

电视机作为家用电器,在农村普及其实就是1990年代的事,1980年代大多数农村都还没有普及。所以在1990年代的电视剧中,农村题材占有很大比例,而且很多电视剧并不是主旋律作品,也没有特别的政治目的,就只是简单的反映普通的农村生活,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现在还能想起名字的,比如《女人三部曲》,也就是《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等,还有很多其它的,但是现在已经想不起来了。但总体来说,那时候农村题材的电视剧并不少,即使港台剧和言情剧、武侠剧、古装剧已经越来越多了,但是农村题材的电视剧还是不少。

但是到2000年之后,农村题材的电视剧就越来越少了,基本上就剩下带有特殊的政治宣传需要的主旋律电视剧了。比如需要宣传农村的某个模范人物了,来一个,要宣传某个政策了,来一波,基本上都是这样,宣传的味道很重,比如宣传下乡挂职干部,宣传土地流转,对普通农民的日常生活的反映比较少。

影视剧创作首先要有剧本,也就是要先有合适的题材,然后再来宣传。影视剧创作方面农村题材越来越少,也和文学创作方面农村题材越来越少紧密相关。现在还能写农村的,基本上都是五零后、六零后的作家,而他们大多数人其实已经常年生活在城市了,对农村当下并没有太多的体验和理解,所以写的也都是过去的农村,不是现在的农村。

从70后开始,还在从事文学写作的人里,写农村的就越来越少了,八零后更少,九零后基本上就没了。八零后、九零后有很多人写穿越小说、写修仙小说,写历史小说,但基本上没有人写农村现实了。既没有人写农村,也没有作家把农民当作主要受众去写作,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一个群体,在文艺上面不存在了。

为什么越往后,越没有人写农村了,到九零后就干脆绝迹了?这个问题说复杂就复杂,说简单其实也很简单。而最重要的原因其实就是两个方面,还有能力写作的,大多数没有农村生活经验,对农村不了解,有农村生活经验,能写农村的,要么在工厂打工,要么才刚在城市立足,写农村不赚钱,自然不写。

从事影视剧创作的主要人员现在基本上主力都是七零后、八零后了,但这个群体里,有农村生活经验的人很少,即便是有农村生活经验,也把农村看作落后、愚昧的,没什么好拍的。有些人干脆很拒绝提到自己的农村生活经验。演员也一样,90后的老鲜肉、小鲜肉演的农民完全没有感觉,很出戏。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从1990年代电视剧普及之后开始,70后、80后和90后的农村孩子,也是看着各种日韩偶像剧、港台言情剧、武侠剧成长起来的,所以他们虽然生活在农村,但对未来生活、对世界的想象,都是用这些电视剧塑造起来的。尤其是长大之后离开农村的农村孩子,其中大多数人对农村是厌恶的,记忆也只有一个苦字。

越来越没有人写农民,没有人为农民写作,但农民还是有自己的文化需求,那怎么办呢?现在不要说赵树理、柳青那样的作家了,甚至在90后写作的人里,要找一个能像贾平凹、莫言那一代作家那样去写农村的,还在努力保持自己和农村的血肉联系的,都已经越来越少了,近乎绝迹了。所以,现在也就只能看看赵本山了。

前几年一直有人批评说,赵本山的作品都低俗。是不是低俗,是不是存在看不起寡妇、调侃残疾人的问题?确实是有,但问题是,你倒是给农民看点高雅的啊,问题是没有高雅的。你连赵本山也不让看了,让农民看什么呢,也看湖南台的偶像剧,看选秀节目,看修仙、看穿越剧吗?这就高雅了?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90后都在写穿越和修仙,却没人写农村了-激流网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wind_1917

90后都在写穿越和修仙,却没人写农村了-激流网(作者:萧武。来源:熏烟字篓 。责任编辑:郭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