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几天,农历庚子新年就要到了,网上各种过年的段子又如约而至,年轻人也在互相交流怎么应对催婚等棘手问题。每到过年的时候,人们都感叹年味越来越淡,富人炫耀生活,穷人难捱生活,青年混吃等死,一副末世的景象。那么,过了这么多浑浑噩噩的年,我们到底应该怎样过一个有意义的新年呢?

首先,科普一些概念。我们从小都知道一句“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但很多人其实还不知道什么叫年,什么是春节,为什么中国人要过年。

年的本义是庄稼收成,后演变为一个时间概念。过年跟天象和历法有关。中国历法有阴历、阳历、农历的区分。阴历是以月相变化为依据,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而使得四季的变化在夏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不能反映季节转换。阴历年平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

太阳历又称为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四年一闰,每满百年少闰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闰,即每四百年中有97个闰年。二十四节气是固定在阳历上的,与阴历无关。

中国的农历是阴阳合历,二十四节气就是农历节气,固定在阳历上,与阴历无关。每个节气就是那两三天内的某个时间点,比如清明节,就是每年四月的四号或者五号。同时,中国的传统节日除了清明节,又都是按照阴历设置的,比如春节、端午和中秋等。这些节的日期都不能固定在公历上。

春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因此,老百姓常把过春节称之为过年。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即元宵节,新年才算结束,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汉武帝时期之前,各朝各代春节的日期并不一致,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历,也就是农历正月为岁首,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综上所述,春节是阴历的正月初一,有除旧布新的时间和文化含义,但不具有气候学的意义(春节并不一定是最冷的时候,也不是白天最短的时候),也与农业劳动无关(有关的是立春)。这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

接着再来谈谈春节的影响。应该说,春节对中国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农村有一句这样的俗语:“有钱人过年,无钱人过关”,这也是“年关”一词的由来,顾名思义,有钱人过年,没有钱的人过年就像是过关一样。在古代,年关主要针对的是在外面欠债的人,旧时商业往来,年底必须结清欠账,欠债的人过年之难,犹如过关。

现在,由于春节时间不固定,每年学生期末考试和工人放假的日子都不能固定,造成了节后上班的时间也不能确定,这是不利于在工业化时代的生产和生活的。另外,中国财政预算有一个乱象,就是一月份开始花钱,但三月份才开两会审批,这也是因为农历春节在一、二月的影响。

春节给我们带来深刻印象的还有各种习俗。过年有历法上的依据,但祭祖、拜神、磕头、贴春联、压岁钱、派利是、大吃大喝等习俗的存在就是一种社会性的现象了,与宗教一样,过年习俗的存在有人们对自然敬畏的一面,祈盼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讨个好彩头,另一方面,也有受统治者愚弄的一面,一年来受够了剥削压迫,过年可以作为一个缓冲,过年习俗要求人们父慈子孝,现世安稳,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希望社会秩序稳定的需要,麻痹了人们的斗志,庸俗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因为春节不具有气候学和农时的意义,所以历史上也不乏改变春节日期和过法的事例。我们可以叫做春节的革命。比如,作为旧式农民战争最高峰的太平天国,就曾经废除过阴历春节,只过立春,以避免过双春,这是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的革命行动。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党组织在根据地通过改变春节的主题(由大吃大喝变为关心国家大事)、保留庙会等春节形式、改变文化娱乐活动的内容,把老百姓过春节,作为宣传抗日、土改和革命的一个大好时机。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政府破除封建迷信,禁止祭拜鬼神,用忆苦思甜、斗私批修代替大吃大喝,同时缩短春节假期(1967年上海工人章仁兴首倡,被政府采纳和推广,延续十年),减轻春节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春节的革命和革命的春节-激流网

中国革命曾经对旧风俗、旧习惯进行过破坏。但改革开放后,各种传统节日的旧习俗死灰复燃,各种稀奇古怪的洋节也不断涌入,过节成了老百姓沉重的负担,每个节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商家大赚一笔,民众苦不堪言。据统计,中国人过年一个月的消费占了全年消费的三分之一,难怪很多人感叹,过完年就等着吃土了。

过年花销大,其实源于很多老规矩,比如压岁钱,大吃大喝,祭神拜祖,孝敬父母等等。那套老规矩的存在是和阶级的存在、阶级的影响分不开的。毛主席说过,束缚中国农民有四条极大的绳索——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地主政权又是一切权力的基干。过去过旧历年的拜神祭祖、磕头烧香以及许多禁例等,都是为提高和巩固这种权力而设的,完全是统治阶级的需要。同时,大吃大喝、铺张浪费,那也完全是地主富农阶级的习惯。我们看古代留下的过年年画,上面的人物形象都是地主富农及其家属的模样,对于劳动人民,过年过节正是要命的关口,拿什么来挥霍浪费呢?

春节的革命和革命的春节-激流网

其实对于现在很多的农民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笔者总结了一下,过年最起码要过以下这几关:

抢票关。外出务工已经成为了农村的常态、农民谋生最重要的手段,每年过年期间的大迁徙潮,主要就是农民工,为了谋生他们不得不外出务工。然而到快要过年的时候,很多农民就犯了难,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的那种窗口售票模式早已经落伍了,现在在网上就能购票,很多上了年纪的农民工因为不会网上购票,只能辛苦的在购票大厅买票,还不一定能买到。

红包关。过年期间发红包是传统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红包也越来越大,过年期间不仅要给家里的老人包红包,亲戚小孩来了也得包红包,少则一两百,多则四五百,这样算下来,过年的时候光包红包就得好几千元。

走亲戚关。过年期间走亲戚对很多不富裕的农民也是老大难问题,因为这牵扯到送礼问题,也牵扯到家庭经济实力的对比问题,比如说对方给自己送了500元的礼,回送的话那么肯定不能少于这个钱数,如果亲戚间条件比较好的话,那么送礼的档次肯定比较高,很多农民好面子,因此也勉为其难,提高送礼档次,给自己增加了很多负担,很多农民所说的“人穷不要走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除了上面这“三关”之外,对于农村人,还有人情关、婚姻关等等,因此,现在有的农村人对于过年并不是很期盼,有的反而不喜欢过年,当然这背后也是有原因的,经济状况恐怕是最直接的原因。年轻人过年还面临着催婚、走亲访友、同学聚会和来回交通费等困扰,很多年轻的打工者干脆不回去过年了。

春节的革命和革命的春节-激流网

作为以改造世界为理想的进步青年,过一个充实的革命的春节,是我们的目标,那么怎么抵制传统习惯的影响呢?路是人走出来的,风尚习惯也是人们自己树立和形成起来的。鲁迅先生曾有23年不过旧历年的经历(见鲁迅《过年》一文),毛主席从青年时代开始就不崇尚过年,经常在读书、思考、写作和工作中度过春节。只要我们积极提倡,用新办法逐步地把老办法挤掉,广大青年们逐渐习惯新的过节的一套办法,也就不再去追随什么老规矩了。

对于进步青年来说,我们对寒假包括春节期间的生活提出以下倡议:

第一, 保持作息规律,早起早睡,适当运动,不暴饮暴食,不沉迷游戏和泡沫剧,有空闲可以看看反映革命先烈人生经历的电视剧,比如《可爱的中国》。

第二, 认真读一两本好书,撰写读书笔记。

第三, 搞一次调研。利用春节的机会就某个问题比如劳动者的就业和收入问题,做一份表格,调研至少五户。

第四, 做一次走访。根据自己的条件,走访一位有共同理想的青年。

第五, 有条件的可以召集一次会议,家庭会议、同学聚会和邻里座谈会都可以,畅谈过去一年的喜怒哀乐,交流未来的事业和学业,还可以适当地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家庭会议上,可以提出今后互相不包压岁钱,红白喜事不随份子钱,节俭办事等建议。

有人说:春节一年就这么一次,辛苦了一年,多破费点不算什么,多置办点吃喝、年货,热热闹闹的,吃、喝、玩个痛快,不好好折腾折腾,还象个什么春节的样子!也有人主张:逢年过节,烧香磕头,敬神祭祖,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老规矩,不能不照着办。

这些想法和主张,显然都是不对的。春节过得热热闹闹的,吃点、喝点、玩一玩,都是可以的。但是,不能搞得过头。搞过了头,好事也会办坏了。过春节本来是一件高兴的事儿,如果我们破费得过多了,就会影响日常生活,以后的日子就不好安排了。再说,大吃大喝,玩得过嗨,会伤身得病,还会影响情绪,不利来年的工作和学习。因为过年不当造成的问题是不少的,有人概括成“过年综合症”,表现为抑郁、焦虑、烦躁易怒等负面情绪,有的甚至出现胸闷、头晕头痛,周身乏力等躯体症状。至于什么烧香磕头、敬神祭祖等老规矩,完全是迷信,年轻人应该抵制,鞠个躬,送上几束鲜花、树枝都是可以的,毛主席解放后回韶山祭拜父母,就只是鞠三个躬,送上几根松枝而已,这并没有让人觉得毛主席没有人情味。老规矩是人立下来的,对人没好处,就可以取消它。过一个春节虽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却包含着不少新旧思想的斗争,包含着深远的移风易俗的革命意义。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春节的革命和革命的春节-激流网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wind_1917  

春节的革命和革命的春节-激流网(作者:天明。本文为激流网首发,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责任编辑:黄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