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1978年,为毛泽东时期。在这短短的近三十年间,我国生产的跨越式发展,接近资本主义国家三四百年的历程,原因就是毛泽东时期的生产建设走的是发展公有制经济、逐步消灭资本主义雇佣劳动的道路。
一、伟大成就
以1566年荷兰资产阶级革命、或者以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起点,到1978年,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发展历经三四百年,经过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到以核能、航天工业和计算机工业为代表的现代化工业阶段。而毛泽东时期仅仅用了不到三十年就接近了现代化的工业阶段,不仅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还放了人造卫星。生产发展的这种成就,是在原有基础差、外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取得的,应该说不仅在我国历史上是“前无古人”,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也是最伟大的成就。
1.实行农业集体化,发展协作力
实行农业集体化,不仅解放了受私有制束缚的个体劳动,形成了集体劳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更由于生产资料(主要是土地)实行了集体所有,为充分发挥协作力准备了物质条件。
旧中国遗留下的经济,主要是农业经济,一家一户是一个经济单位,使用的是手工工具,主要的生产资料就是土地,这种“靠天吃饭”的小农经济已经停滞了千年以上。
新中国建立以后,毛泽东提出“组织起来”,从互助组、合作社到人民公社,最后落脚到“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所有制,把几亿农民组织起来,形成“协作”这样一种新的生产力(参看《资本论》第一卷第十一章《协作》、第十二章《分工与工场手工业》),打破了几千年农村“田园风光”的幻想,对土地等生产资料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造。在一家一户的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是大自然的奴隶,小农经济根本无力改变自然面貌,只能“靠天吃饭”,不可能进行“改天换地”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现集体化之后,劳动力组织起来,土地又实现了公有,出现一个“改天换地”的群众运动,尤其是在毛泽东革命路线和“农业学大寨”口号的指引下,我国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A.兴修水利
修水库。短短的二十多年,8万多座水库拔地而起。以北京的十三陵水库为例,整个库容6000万方,比颐和园的昆明湖大20倍,需动土石方230万方,在没有机械设备的条件下,由于先后集中了约40万人参加劳动,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协作,仅仅用了160天时间就胜利完成。这样的大工程,在土地私有、小农经济的条件下,根本就不可能完成。即使是像大寨大队筑坝造梯田那样的工程,小农经济既没有那么大的劳动能力,也没有那么多的经济实力去完成。只有在土地公有制的条件下,加上集体经济统一使用劳动力,形成了成百上千人的劳动协作,才能够实现这种“改地换天”的大工程。
扩大灌溉面积。农田灌溉面积由1952年的近2亿公顷,增长到1978年的4.5亿公顷,翻了一倍还多。(《中国统计年鉴》1983,第197页)就是说,几千年积累的灌溉面积,还不及毛泽东时期二十几年建设的成绩大。
治理大江大河。我国是一个农业国,水患一直困扰着农业生产,尤其是黄河、淮河的水患特别严重。“水旱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威胁,是普遍、严重而有历史性的。据历史记载,我国自公元前206年到1936年共2142年间,发生过较大水灾1031次、旱灾1060次,几乎平均每年一次大水灾或旱灾。据不完全资料统计,1928年华北、西北、西南等区十三省普遍遭旱,受旱县占全国县份1/4强,灾民达1.2亿人,农产品收获量不足二成,很多地方颗粒无收。1931年全国大水,仅长江、淮河流域即有1.2亿亩受灾,水稻损失占常年总产量的38%,棉花损失占常年总产量的24%。清代267年中间,就发生了旱灾201次。到了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水利失修,山林破坏,旱灾更加严重。”(1957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在毛泽东的号召下,经过亿万农民的奋战,“长江、黄河、淮河、珠江、辽河、松花江等大江大河的一般洪水灾害得到初步治理”,还有河南林县修建红旗渠之类的伟大工程。农民群众为此付出了多么巨大的劳动!农业集体化以后,几乎每年冬季都有大量民工上堤修堤筑坝,投入了大量的“活劳动”,才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
秦国的李冰父子领导修建了都江堰、灌溉了川西平原,受到人们的千年赞赏。但是,和毛泽东时期水利建设的成就相比,就逊色多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这些成就,不仅为当时的农业生产增长提供了条件,而且造福后代,直至今日,我们还在吃着当年农田水利建设的“老本”!
B.耕地改造
耕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废除了土地私有制,实现了集体所有,为改造土地提供了可能;而集体经济统一使用劳动力,又为改造土地提供了物质力量和条件。农业集体化以后必然出现改造土地的高潮: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洼地改造、改良土壤、合理深翻、建设“海绵田”等,各种改造土地的农田基本建设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为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创造了条件。大寨大队虎头山的梯田、海绵田就是改造农田方面的典型代表。我曾在山东省安丘县石家庄大队进行过调查,对该村的生产发展、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成就做了比较详细的记录,可供大家参考。
这些农田水利建设都是在极端落后的手工工具条件下完成的。当时,不仅没有机械、没有现代的运输工具,就是最简单的轴承也很少,全靠农民肩挑人抬(叫“扁担炖肉”)的简单协作完成。资产阶级学者把我国农民群众污蔑为“蚁群”,把农民群众的简单协作叫做“人海战术”。亿万农民群众在毛主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主要依靠协作力量,在短短的二十多年里,初步控制了大江大河的一般洪水灾害,兴修了八万多座水库,扩大了灌溉面积,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这样的奇迹,不仅在我国的农业史、而且在世界农业发展史上也是绝无仅有。
C.农业生产的增长
我国的农业总产值(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副、渔的产品总量)1949年仅326亿元,1978年达到1459亿元,增长了3.48倍。其中,我国的粮食产量1949年为11,318万吨,1978年增长到30,477万吨,增长了约1.7倍,年平均增长3.5%(《中国统计年鉴》1983,第149、158页),基本上解决了我国9亿多人的吃饭问题,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1949年,美国的国务卿艾奇逊说过:“中国人口在十八、十九两个世纪里增加了一倍,因此使土地受到不堪负担的压力。人民吃饭问题是每个中国政府必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一直到现在没有一个政府使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转引自《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510页)而毛泽东时期,我国的农业沿着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发展,不仅解决了建国初期5亿多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基本解决了20世纪70 年代9.6亿人的吃饭问题,生活水平还逐步提高,并为实现工业化提供了条件,是一个了不起的伟大成就。
D.农业现代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952年我国农业机耕面积仅13.6万公顷,1978年扩大到4067万公顷,增长了298倍。1952年,灌溉面积中,机电灌溉面积为31.7万公顷,仅占1.6%,到1978年机电灌溉面积达到2489.5万公顷,比1952年增长了77倍还多,机电灌溉面积在全部灌溉面积中达到了55.4%。1952年,我国化肥施用量仅7.8万吨,那时广大农民还不“认”化肥,被称为“肥田粉”;到1978年,化肥施用量达到884万吨。1952年农村用电量仅0.5亿度,到1978年则达到253.1亿度。
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不仅逐步实现了机械化,而且科学实验也在农业中逐渐普及。一些公社、大队、小队纷纷建立了科学实验队、组,科学种田得到了推广。山东省石家庄大队的实验队购置了仪器,可以对土壤进行定点化验,帮助队长指导生产,年均亩产稳定在1800斤的水平。
总之,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取得了长足进步。
E.社队企业的发展
在确立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制度以后,生产队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大队、公社还促进了农村工副业的发展,一批社队企业迅速崛起。队办工业的产值由1971年的38.8亿元,增至1978年的170.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也由3.6%上升到11.7%(《中国统计年鉴》1983,第150、151页),开创了一条“离土不离乡”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农民离开农业生产,转移到工副业,但人不离开公社。
总之,短短的二十几年,我国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由一个“死沉沉”的小农经济海洋,逐渐转变为机械化、现代化的繁荣、幸福的农村。走社会主义道路、实行公有制、农业集体化,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大发展,还使农村中的一些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工业战线,并就地发展了农村的社队企业,大大地提高了农村生产力水平。
2.现代工业的发展
旧中国的现代工业基本上是空白,连火柴、钉子也叫“洋火”、“洋钉”。1952年全国仅生产自行车8万辆,连手表也生产不了。(《中国统计年鉴》1983,第242、243页)短短的二十几年,我国由“工业几乎等于零”、仅有一点点轻工业的国家,发展成为轻重工业并重,能够独立装备像攀枝花钢铁公司、第二汽车制造厂等这样的大型企业,而且成为世界上能够生产原子弹、发射人造卫星的少数国家之一。所以说是:“在工业建设中取得重大成就,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参看《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A.发展速度快
从产品总产量看,工业总产品1952年为100,1978年为1598.6,增加了将近15倍,年均增长11.2%,这是非常高的发展速度。
当时的高档生活消费品“三转一响”:自行车由1952年的8万辆,增长到1978年的623万辆,增长了近78倍;缝纫机由6.6万架,增长到424万架,增长了64倍;收音机由1.7万台,增长到1167万台,增长了686倍;手表由无到有,1978年生产了1351万只。生产资料产品:钢产量由1952年的135万吨,增长到1978年的3178万吨,增长了23.5倍;原油由0.66万吨,增长到10,405万吨。总之,无论是生活消费品,还是生产资料的生产,都有飞速发展。(《中国统计年鉴》1983,第14、243页)
短短的二十几年,就由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上第六大工业国,这种发展速度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也属罕见!
美国的学者莫里斯·迈斯纳说:
“曾经长时期被轻蔑为‘亚洲病夫’的中国,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小于比利时工业规模的工业开始,在毛泽东时代结束时,却以世界上6个最大工业国之一的姿态出现。”“无论人们将毛泽东时代作何种评价,正是这个中国现代化工业革命时期为这个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的基础,使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农业国家变成了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国家……其实毛泽东的那个时代远非是现在普遍传闻中所谓的经济停滞时代,而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现代化时代之一,与德国、日本和俄国等几个现代工业舞台上的主要的后起之秀的工业化过程中最剧烈时期相比毫不逊色……”
我们不采用西方经济学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标,而运用物质产品的指标: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等,是因为物质产品的生产,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社会总产值等指标,反映的是物质产品生产的增长。而西方经济学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标,反映的是货币支付的活动:包括纸币、有价证券的倒买倒卖,甚至包括了国家机关、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非物质生产部门的货币支付,而这些根本就不属于经济领域的活动。可见,“国内生产总值”是非常错误的指标。有人说:“1952年至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679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3645亿元,这个数字虽然不是很高,但在原有基础上的增长还是比较明显的。”我不知道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当时我国根本没有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人民公社生产的粮食等农产品,自己生产自己消费,算入国内生产总值没有?计算了多少?亿万农民改土治水的劳动,怎么计算“服务费”?计算了多少?等等。总之,我们认为“国内生产总值”指标根本不是科学指标。对于这一点我们专门有文章批判,这里就不多涉及了。
B.产业结构合理
毛泽东时期不仅发展了轻工业,而且发展了重工业;工业内部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重工业总产值由26.4%,上升到56.9%;轻工业的比重则由73.6%,降至43.1%(《中国统计年鉴》1983,第20页);不仅发展了消费品的生产,重点发展了生产资料的生产;不仅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用现代机械武装了数以千万计劳动者的双手,用机械代替了手工工具,为不断扩大再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短短的二十几年,我国由一个消费“洋货”的国家,发展到能够自己生产钢铁、原油,能够生产机械设备,自行建设和装备攀枝花钢铁企业、第二汽车制造厂,建设成昆铁路、襄樊铁路,建设西昌、酒泉火箭发射场,能够制造“运10型”大飞机、人造卫星、原子弹、氢弹的工业大国,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C.地区分布向中西部转移
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仅有的一点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天津等几个沿海城市。毛泽东时期的工业建设,逐步向中西部转移,“国家在主要13个省和自治区的中西部地区投入了2052.68亿元巨资,涉及600多家企、事业单位的重建、搬迁、合并,整个工程规模史无前例。几百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万人次民工的建设者,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祖国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他们露宿风餐、肩扛人挑,用十几年的艰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星罗棋布的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引自《毛泽东时代的大三线建设》)四川、贵州等三线地区的工业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伟大成就,从而使整个国民经济呈现出平衡、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
D.最重要的是发展了高新技术产业,自主掌握核心技术
旧中国既不能造汽车,更不能造飞机。新中国建立以后,随着工业发展,我国既能制造汽车,也能够制造飞机,而且试制了与当时世界水平相当的大型客机“运10”,并试飞成功,发展了电子工业等高新技术产业,还生产了原子弹、导弹和卫星等军工产品,开始进入世界高新技术的行列;特别是自主掌握了这些产品的核心技术,不用仰人鼻息,也不怕别国制裁。总之,我国的工业发展,不依赖资本主义国家,有着广阔的自主发展前景,说我国工业的发展出现了飞跃,一点也不夸张。
综上所述,毛泽东时期的短短二十几年,我国的经济已经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工农业在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发生了变化:农业产值在社会总产值的比重,由1949年 58.6%,下降到1978年的22.9%,而工业则由25.1%,上升到59.4%。(《中国统计年鉴》1983,第15页)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不仅发展速度很快,而且性质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这里要重点说明生产发展速度快、质量高,与生产水平高低是不同的两回事。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人口、劳动力急剧增长,由1949年全国5.4亿人,到1978年的9.6亿,增加了4.2亿,增长78%;劳动者数量由1.8亿,增长到3.0亿(《中国统计年鉴》1982,第103页)就是说在中华大地上,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发展,才繁衍、集聚了5亿多人口,而新中国毛泽东时期的短短二十多年,就增加了4亿多人口,劳动者则增加了2.1亿,这是中华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繁荣景象。
但是,从经济发展方面看,人口的增长,又给我们增加了很多困难,特别是在新社会,人民群众都是社会的主人,必须为人们提供就业、居住、医疗、上学等基本工作、生活条件,不能像资本主义社会那样扔在贫民窟、任其自生自灭。因此,尽管二十几年经济高速发展,但是,从生产、生活水平来看,与老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尽管机械生产有了很大发展,仍然还有大量劳动者使用手工工具,进行大规模集体劳动时,被资产阶级学者嘲讽“蚁群”;从消费水平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普及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的阶段,而我国还处于自行车、手表、收音机的阶段,而且有的商品还要凭票供应,被资产阶级学者嘲讽为“短缺经济”。我们不能因为毛泽东时期生产高速发展的事实,而否认生产、生活水平仍然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更不能因为生产、生活水平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低,而否认毛泽东时期生产高速发展的事实。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是有意混淆生产发展速度与生产力水平高低,大肆贬低毛泽东时期生产高速发展的事实,说什么毛泽东不注重发展生产力;说什么毛泽东时期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等等,这些都是严重违背事实的谎言。
二、根本原因
毛泽东时期工农业生产得到高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两条:一是走逐步消灭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二是不断开展两条道路的斗争。
1.走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逐步消灭雇佣劳动制度
在没收了官僚资产阶级的财产、实行了土地改革以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及时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89页)到1956年,我国就基本上实现了农业集体化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上就没有拿利润的资本家了。企业领导都和普通工人一样,一律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领取工资,企业盈利全部上缴国库;农村人民公社社员与队领导,凭劳动记工分,根据工分分配劳动果实。正是因为实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劳动者不存在解雇、失业的威胁,而且保障了劳动者居住、医疗和受教育的权利;企业盈利全部归公;生产发展了,群众生活水平随着提高等等,才会出现亿万农民大搞农田水利建设的局面;才可能有“几百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万人次民工的建设者,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祖国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他们露宿风餐、肩扛人挑,用十几年的艰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星罗棋布的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大三线建设;才可能会有工农群众积累大量物质财富,不断扩大工农业生产规模;才可能在短短二十几年,把“一穷二白”的国家建设成为世界上能够生产大飞机、原子弹、人造卫星的第六大工业国。
发展公有制经济、逐步消灭雇佣劳动制度,是促进生产高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1959年至1962年间,我国连续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加上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左”倾错误和苏修逼债等原因,我国出现了“三年困难时期”,粮食及农产品供应十分紧张。如果不是实行公有制,一律凭粮票供应粮食,体力劳动者三十斤以上,机关工作人员二十八斤以下,各省市情况不同,供应数量有所区别,总的原则是体力劳动高于非体力劳动等具体措施,当时如果实行资本主义私有制,自由买卖,整个社会早就“天下大乱”了,怎么还可能取得以后生产发展的伟大成就呢!由于毛泽东大力纠“左”、反对浮夸,把人民公社落实在“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所有制,仅三年时间就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2.不断开展两条道路的斗争
实现农业集体化,逐步消灭雇佣劳动制度,有苏联的成功范例,在共产党和人民群众中还比较容易统一认识。但是,在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还有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还存在不存在两条道路的斗争?只有具备精深理论素养、并且具有丰富实际斗争经验的马列主义者,才能看清楚实际生活中的两条道路斗争,才能够预见到存在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而广大群众,包括大量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老党员、老干部,受几千年的私有制影响,却看不到复辟资本主义的势力。所以,毛泽东指出:
“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资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级工资制……所以,林彪一类如上台,搞资本主义很容易。”
又说:
“一些同志,主要是老同志思想还停留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对社会主义革命不理解、有抵触,甚至反对。”
“作了大官了,要保护大官们的利益。他们有了好房子,有汽车、薪水高,还有服务员,比资本家还厉害。社会主义革命革到自己头上了,合作化时党内就有人反对,批资产阶级法权他们有反感。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走资派还在走。”(《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册第413、487页)
毛泽东指出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存在复辟资本主义的势力,再加上国际上资本主义的影响,所以,毛泽东不断地发起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包括“三反”、“四清”、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运动,反对党内外复辟资本主义势力的反攻,巩固、发展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才取得了上述经济飞跃式发展的伟大成就。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关注网站的老师和朋友,激流网现推出会员制度:详见激流网会员办理方案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作者:迎春。来源:激流网。责任编辑:邱铭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