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顾正红刚满20岁,血气方刚。

在顾正红纪念馆广场中央,矗立着2米多高的塑像。他神情凝重,似有股烈火喷薄而出。彼时,顾正红是日商内外棉七厂布机车间的一位工人,也是沪西工友俱乐部的一名积极分子。

建立工友俱乐部,党组织深入产业工人群体中-激流网    顾正红纪念馆塑像

1924年,党组织在沪西小沙渡一带办起了平民学校,接着成立沪西工友俱乐部俱乐部像磁石一样吸引着顾正红,也为他后来投身工人运动,冲锋陷阵落下伏笔。

作为党领导下的上海工人运动的战斗组织,沪西工友俱乐部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但它在大革命初期的上海工人运动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里是上海纺织工人运动的摇篮,其诞生、发展及历史贡献,正是党领导上海乃至全国的工人运动的一个缩影。

采取积极行动消解帮会阻力

“小沙渡”一度是沪西日本纺织工厂的专用地名。

因地靠苏州河,又处于租界和华界的交界,交通便捷,劳工成本低廉,从而吸引了日资内外棉等大量棉纺织工厂的进驻,沪西小沙渡一带迅速发展成为近代上海著名的工业区之一。

统计显示,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上海近80万工人中有20余万是纺织工人,而全市58家纺织工厂中有近20家设在沪西。“对沪西纺织工人的争取,对于党在上海开展工人运动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瞿骏说。

据史料记载,上海纺织工人文化水平很低,男工中一字不识的占50%60%,女工占80%90%1920年秋,党组织委托李启汉到沪西小沙渡纱厂开展组织工人的活动。针对纺织工人文化水平不高的现实,李启汉从创办工人半日学校入手。

李启汉在槟榔路(今安远路)锦绣里一座日式二层楼房内开设了学校。根据工人们做工的时间,分早晚两班上课,故称“半日学校”。“这是我党历史上最早开办的一所工人学校,也是沪西工友俱乐部的前身。”瞿骏说。

因经费困难、教室设备简陋,来上学的工人寥寥无几。李启汉就将工人半日学校改为工人游艺会。他和工人们一起聊天、玩球、喝茶,还特地购置了留声机,常放唱片给工人听。

游艺会的活动打开局面后,1921年春,半日学校重新开放,工人比初办时增多不少。李启汉还下苦功改掉湖南乡音,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上海话。上课时李启汉就与工人们坐在一起,像谈家常似的耐心地解答工人提出的问题。

当时上海各工厂都有青帮、洪帮的组织,在工人中影响很大。为了清除帮会障碍,李启汉加入青帮,和工人拜把子,结兄弟。这层关系使他能够在工人中建立更广泛的联系,有利于工人工作的开展。

李启汉的努力没有白费,据记载,“沪西纱厂做工的工人时常回忆起1921年时的那座劳工半日学校和李启汉先生,因为在那里,他们听到了关乎切身利益的真理”。

一批工人骨干在夜校成长起来

建立工友俱乐部,党组织深入产业工人群体中-激流网    顾正红领导工人斗争

19226月,李启汉被捕入狱,之后半日学校被迫停办。但是党仍然没有放弃在沪西的工运工作。

接手者是嵇直,他当时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因工作无从接续,嵇直只得从开办小型工人补习班做起。

为了获得工人的信任。嵇直在一家杂货铺旁挂起“代写书信,不取分文”的广告,每天下午都会坐在那里“办公”。遇到青年工人,嵇直便乘机向他们宣传学习文化的好处;有时还按照他们写信时留下的地址去访问,带工人到自己的住所商议如何学习。就这样,嵇直以真诚感动了工人,补习班又重新开学了。

补习班的教材大多是从共产党刊物《新青年》、《向导》和《劳动周刊》中找出的与工人生活切实相关的内容。每上一节课,工人们都能学到一些革命道理或常识 。来补习班的工人逐渐增多,嵇直让其同学徐玮在劳勃生路(今长寿路)又办了一个工人补习班。

在嵇直看来,沪西小沙渡地区虽然有两所补习学校,但仍存在局限性。来学习的工人仅限于男工,为数众多的女工,一个也没有接触过。在他的建议下,1924年春,小沙渡地区两个补习班合并,成立了规模更大的工人补习学校。

为了吸引女工进校学习,当时工人运动优秀分子杨之华一身纺织女工打扮,关心女工的生活、婚姻、孩子、住房等问题,与女工打成一片,深得女工的信任和尊敬

来上课的人越来越多,一批工人骨干在夜校里成长起来,成为纺织工运的领袖和骨干。如内外棉五厂的戴器吉、十五厂的陶静轩、同兴纱厂的盛松林、以及失业工人刘贯之等,均是工人积极分子。日商纱厂工人孙良惠,曾在半日学校读过书,又来到嵇直的班上课。不久,孙良惠就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共党员,他也是上海纺织工人中第一个中共党员。

到俱乐部听课就是“听道理”

站在安远路、西康路的拐角处,依稀能辨出历史的影子。

1924年夏,中共中央决定在沪西工人补习学校的基础上,成立沪西工友俱乐部。

选址就在槟榔路(今安远路)和小沙渡路(今西康路)拐角处的3间新建平房,其中,两间做教室,一间做文娱室,门前的空地作为活动场地。这里面的桌椅板凳等都是工人自家带来或捐资购买的。

建立工友俱乐部,党组织深入产业工人群体中-激流网    沪西工友俱乐

192491日,沪西工友俱乐部举行成立大会,到会者30余人。会上拟定了《沪西工友俱乐部章程草案》,宗旨是“联络感情,交换知识,互相扶助,共谋幸福”。俱乐部共设8个部,还规定了会员的权利和义务,会员不分地域、职位,不得彼此争斗、排斥。

有学者认为,这说明沪西工友俱乐部的组织工作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为避免敌人破坏,会员不对外公开。凡是愿意听课的工人都可免费入学,工人要求参加识字班的非常多,文化补习班也同样应接不暇。而来听讲演会的人更多,室内坐不下,就到门前的空地上举行。

在俱乐部讲课的教师阵容强大,邓中夏、李立三、刘华、恽代英、瞿秋白、蔡和森等著名党员经常去俱乐部教书和演讲。他们上课时结合实际,生动活泼,深入浅出,吸引了许多工人。当时工人们把到俱乐部听课,说成是到俱乐部“听道理”。请求加入俱乐部的人一天天增多。

据统计,俱乐部成立后仅3个月,会员从二三十个发展到七八十个,这些会员中建立了党团组织。同时在这些先进工人周围,又以结拜兄弟等方式团结了更多的工人,在沪西日商和华商19个纱厂中建立了俱乐部所属的秘密组织,总人数将近千人。

共产党的组织就是从这个俱乐部而开始进入产业工人群众中去的,在这之前,党还是以学界为主要发展对象。”党史专家说,通过这个组织形式,党在沪西纺织工人中扎下了根,在产业工人中发展了党员,培养了植根于工人之中的工人领袖。

一支坚强的工人阶级骨干队伍在沪西迅速形成。内外棉七厂的顾正红先是沪西工人夜校的学生,后来又是沪西工友俱乐部的积极分子,他听讲用心,从不缺课,思想觉悟提高得很快。回到工厂,他将刚学到的革命道理讲给工人兄弟们听,大家的心都被他说得滚烫滚烫的,一个个参加工友俱乐部的各项活动。监工和工头警告工人不许去俱乐部,但他们的威胁并未奏效。

而从沪西工友俱乐部走出的顾正红、陶静轩、孔燕南、郭尘侠、李振西、王有福等后来都成为上海工人运动的中坚分子。

从沪西工友俱乐部建立的前后经过可以看出,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为满足工人对知识和真理的渴望,唤起工人的阶级觉悟,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深入到工人中,注重文化教育、思想教育、培养骨干、健全组织多方面的配套工作。”
在学者们看来,这是一个艰难的磨练过程,沪西工友俱乐部在工人中埋下革命的力量,培养出工人党员和先进分子,从而为发展工人运动奠定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也为党的活动打下巩固的阶级基础。

(作者:王海燕。来源:上海观察。)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

建立工友俱乐部,党组织深入产业工人群体中-激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