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一个昏昏欲睡的午后,清华大学大一的高姓学生决定,开设一门《摸鱼学导论》,用以“分享摸鱼小技巧”“提升同学们的幸福感”。本是开玩笑式的决议,却由于报名人数破千,提出者不得不正式开课。

大一学生都有了“摸鱼”觉悟,可见人们心里对工作的美好想象已经被浇灭。一切都趋向于虚无,企业打的鸡血是无用的,早奋斗早买房的愿景也消失了,剩下的只有活在资本家手下的无限倦怠,以及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本期,勿以类拒的编辑部讲“摸鱼”,一起聊聊各行各业的摸鱼指南,以及摸鱼大师们各种“不干活”的借口。此处插用曾经的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会歌,来共鸣打工人——“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01、厕所是最好的空间

宝珠:我的人生状态不是在写稿,就是在摸鱼。

很难说我到底是不是在摸鱼。做事效率不高的时候,可以说我在摸鱼,也可以说我在工作。而且我很难在办公室写出稿子,我就喜欢躺床上写。

但你在家里的时候也不可能整天都在写稿,一定会去干一点别的事情。

苏米:写稿人的状态怎么能叫摸鱼呢?做与你的工作完全不相关的才叫摸鱼,但怎么证明我们现在做的事情与获取灵感不相干呢?

像我们这种创作性的工作,特别需要有一个敏感、寒冷、宽松、慢悠悠的环境,这不能称之为摸鱼。

莫奈:摸鱼的严重程度,可能跟工作性质还有薪酬的计算方式的不同有关。别人是按小时收费,我们(媒体人)是按产出,按件收费。

我一上班,就变得不正常-激流网

宝珠:更适合摸鱼的工作,我认为是比如互联网大厂的程序员,因为他们自我支配的灵活时间很少。我给他们发微信,他们基本上都是深夜下班之后才回,基本没有对外交流的时间。

罗博: 很多时候,摸鱼的人们会聚集在楼底下抽烟,一圈一圈地围在一起,或是站在楼梯间。

我在前一家公司上班时,碰上没什么事做的时候,在众多场所中,我最喜欢去的是厕所。那里面很安静,我可以一个人刷手机,没有人打扰我。

莫奈:你是边上厕所边摸鱼,还是专门在里面刷手机?

罗博: 上完厕所后,我依然会呆在隔间,继续呆上好长一段时间。厕所是一个很好的空间。所以我猜测互联网公司正是发现了这样的摸鱼现象很严重,发明了厕所计时器。

我一上班,就变得不正常-激流网

汤汤:我昨晚约了一个朋友晚上八点打电话,但过了八点,他还在公司。我就问他为什么。他七点半已经做完工作了,但等到八点下班,打车就可以报销,所以他剩下半小时就在摸鱼,在公司闲逛,只是为了把时间拖到八点。

我另一个做工程师的朋友。他们公司五点半下班,但是他们部门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下班大家都不走,因为领导还没走。于是他们就会多待个一两个小时,大概六点半或七点离开。在那段时间里,他们基本上都在摸鱼,因为早就应该下班了,只是做做样子。

他已经不是单纯的摸鱼了,这是无意义的消耗。

达浪:什么样的行业或者工作,让人更容易想摸鱼呢?我个人觉得是一些比较像早期流水线工厂的工作,它会把人的工作切割得非常小,让你无法有很大能动性地做一件事情。

苏米:处在流水线工厂的工人,他没有时间。别人分配的任务轮到你的手底下,你马上要拼力完成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去摸鱼。这是一个很紧迫的状态。

我个人认为,行政人员,或者政府、国企系统下面坐在办公室的,容易想摸鱼。

我一上班,就变得不正常-激流网台湾电影《大佛普拉斯》

作为新媒体人,这份工作有非常扭曲的一面。按照传统媒体记者的工作方式,大家都追求人格的完整性,对于自由度要求比较高的人才来做这份工作。

你做了这份工作,就不要奢望着把工作和生活完全的分开,因为他们都是一体的。你的一切的产出内容和你的生活、精神是相互支撑,相互联系的。

但如果是另外一种工作形态,比如说大工业时代流水线上的一个螺丝钉的话,我的工作和我的生活自然要分开,因为工作是为了服务于一个商业目标,我不可能把我的人格和精神倾注其中。

但媒体的吊诡之处在于它结合了这两点,所以我们就一方面幻想自己还比较有下班时间,但是你都做不到,会有这样一种痛苦的撕裂感。

02、摸鱼的正义,是怎么来的

达浪:我察觉到一种变化。十年前,大家都在谈努力奋斗,谈有梦青年的追梦与挣扎,比如电视剧《奋斗》《北京爱情故事》。现在少了很多,观众爱看的设定已经是大女主和大男主的设定,也就是主角自身已经有了社会基础。

如今是光鲜亮丽的人们在电视里谈恋爱,要啥有啥。而打工人都在讲摸鱼。

摸鱼是如何变合理且正义的?

我一上班,就变得不正常-激流网《奋斗》

宝珠:摸鱼就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因为人不可能从早上到下午就一直在工作。这是不可能的,你的脑子也无法接受。

小二郎:到现在“摸鱼”的概念是模糊的。是不是跟制度不符合的任何行为都是摸鱼?那这就不仅适用于互联网,它适用于任何阶层、任何场所、任何工作。

苏米:就像刚才说的,我们从人本性上面来讲,喜欢玩,喜欢摸鱼,如果把这些囊括进来,其实没有必要了。我们在工作当中可能会刷一刷手机,那5分钟没有必要专门分析它。真正要分析的是,“无意义的消耗”。是什么造成了这种无效的工作?

我一上班,就变得不正常-激流网

罗博:说到刚刚的干坐着等下班,虽然看上去没有意义,但据我了解,这与公司设置的打卡时间有关。你的直接领导,还有在上头的部门大boss都在看你。他可能不会具体认识员工每个人,但是他会通过你的加班时间来知道你这个人——他了解你的方式就是你的加班时间。

另外一个方式就是周报。

所以人们会花很长的时间写周报,以及花很长时间在那待着,是因为这是一种表现方式,或者说是证明你工作做得好的评价体系。

我一上班,就变得不正常-激流网日剧《非正常死亡》

吴棠:想起了我之前的公司的一些奇怪规则。比如,如果你工作每次都到点就走的话,会有hr来找你谈话。周报是有一定格式的,然后我有一次把一个顿号写成一个点了,hr便在群里艾特我说你格式错了,今天日报不算你交了。他们就会在这种特别没有意义的小事上非常计较。

一些公司对整齐划一和控制这两件事情有奇奇怪怪的着迷。这个和学校推行军事化管理,要求大家校服穿得特别整齐,跑步也要整齐,对这种整齐的迷恋是一样的。

宝珠:摸鱼这个事情是一直都存在的,但是我在想他为什么会那么流行。其实是在过于密集的加班背景下衍生出来的一个词。我们当下尤其是以互联网行业为代表的高强度密集型的工作,这种状态出现了之后,大家会频繁讲到“摸鱼”这个词。

我一上班,就变得不正常-激流网西贝董事长贾国龙谈加班现象,认为西贝员工都是“715”工作制

小二郎:越大的公司,它越不需要每个人都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它要求你在它需要的时候,立刻就能跟上他脚步。人们就像一颗颗零部件一样,给熬死了。这种时候,自由感会急速地下降。

而且当996或者加班现象越来越严重的时候,人花费在公司的时间就会越来越长。可能我每天除了睡觉,我所有的时间都要放在公司这里。摸鱼反而体现了人们目前忙碌工作的状态。

苏米:能够从中摸鱼的感觉,就好像《肖申克的救赎》里面,他们会在天台上喝啤酒。

我一上班,就变得不正常-激流网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达浪:我的一些爱摸鱼朋友认为,摸鱼是一个每天一定要完成的事情。在他们的理解里,我多蹲了10分钟的坑,多摸了一段时间的鱼,其实在多赚公司的钱回来。

我猜测大家是认为薪水不够高,让他付出过多努力。于是,拼命工作的状态,才像傻子会做的事情。

苏米:这是因为大家发现工作已经无法实现财富的增值。当你的时间变得不那么值钱的时候,你摸鱼不会有那么强的负罪感。

宝珠:对,其实你会发现,就算少了你,公司还是一样运转的,依然每天三次都在发,即便你半个月都没有写过稿子,我们还是能每天三篇都在正常的发。

我一上班,就变得不正常-激流网香港上世界80年代喜剧《打工狂想曲》

汤汤:我想一下,自己的状态跟领导的影响还是很大的,领导是个奋斗人,我也是奋斗人,我的领导太努力了,非常感动。

我也想起一些毒鸡汤,“你不辛苦,领导怎么买路虎”。真的是这样的,你不辛苦一点领导怎么买豪车。我的领导到现在还没有买房,我得再努力一下,为他的买房大计加砖添瓦。

03、从卷王到鱼王

达浪:有很多人会觉得,这届年轻人都在想边挣钱边摸鱼,这和我们上一辈的状态是截然不同的。体感上来说,上一辈的人工作更辛苦,特别忙碌,但好像没有那么容易抱怨。是这一代人更吃不了苦,更脆弱吗?

先说说我自己亲身经历吧。我就是从一个工作很努力的“卷王”,变成了如今的“摸鱼王”的鲜活例子。

上一份工作,我在实习单位不分日夜颠倒地忙碌。当然我觉得和我的人格有关系,我是外倾型的人,我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加上当时还是学生,可能比较稚嫩。

但是我们部门主任是属于,你越厉害,你越努力,他就把越多的活塞给你。比如说有一件突发事件,他就会临时拉群,然后他会把平时表现得好的人都拉进群,我每次都在里面。以至于我每周都要至少熬一次到凌晨3点以后的夜。

最早时,我干得还挺好的,然而到了三个月实习期满,可以转正了,我就赶紧跑路了。我认识到自己经不起长期的高强度工作,还是需要一个调度时间。

我一上班,就变得不正常-激流网日剧《我,到点下班》

苏米:我同意。我现在一个特别的感觉是,你很难靠每天给自己铆足了劲儿,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通过这种方式来去成功。这会破坏一个人的内需,对一个人的感性能力产生更大的破坏。

比较好的状态真的是稍微轻松一点,能够默默地慢慢地但是持续地把它做下去。

宝珠:摸鱼,它是一种相对丧的,躺平的态度。我认为有个缘由,是刘擎说的“生活本地性的消失”。

以前人们的生活就固定在一个街区里面,因而你就能判断今天会发生什么,做什么事情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但是因为疫情,加上全球化背景下,一个很偏远地方的疫情也可以完全摧毁你所在街区的平静。换句话说,生活可能和非常遥远的一个人有关,而且那个人你是完全不能控制的。这时候,生活仿佛充满了各种不可控的因素,而且还可能是毁灭性的。

这样的不可控,可以让人的观念发生彻底的转变。生活的本地性消失之后,你更会有一种躺平的心态,你对你的生活不可控,或者说你很容易被一个突如其来的小因素给打倒。

所以摸鱼它不仅是一个具体发生的事情,它也是一种心态的体现。

我一上班,就变得不正常-激流网电影《同学麦娜丝》

但矛盾的点在于,就像我们很多人在讲摸鱼,但是当代的年轻人总体来说为何感到痛苦,恰恰因为他们还是会有改善生活的希冀。

中国年轻人并不是说彻底的躺平,因为他们有改变生活的想法,但面对现实会有很强烈的落差,所以幸福感会特别低。像我们父母那一辈,好像每个人都非常的朝气,因为他们改善生活的意愿在那个时候是能够实现的。

当然一定程度上,那个年代的信息不够发达。而我们现在,用5G网冲浪之后,你看到的是很多反面案例。你会发现有人辛辛苦苦工作,但是别人可以靠拆迁暴富,你会很直观地看到社会不平等的现象。

我一上班,就变得不正常-激流网影视剧《安家》

莫奈:我有个朋友说了一句话:“除了钱,我一无所有。”他认为一切都没有意义。

他是做海外贸易的。在我们外人听起来,他从事的是很体面的工作。但他去到国外也只跟公司海外部的人对接,非常孤独地一个人住公司的公寓。

所以他非常羡慕的人是他爸爸,他不觉得世界上有任何难事。他说,这是一种时代的自信。

时代不同,打工人的内心状态也会不一样。

小二郎: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摸鱼是一种最可取的,在个人能力范围内做到的一种自我抵抗的一个状态。

摸鱼它不是什么都不干,只是干跟工作不相关的事情。在摸鱼人的心中,他干自己想干的事情,这个价值比干工作相关的事情还大,对自己的增值也更多。有些摸鱼人摸出了副业,最后成为了自由职业者。

荒诞的是,清华大学学生开的那门《摸鱼学导论》,官方说因为不可抗力因素,取消开课了。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wind_1917

我一上班,就变得不正常-激流网作者:秋雨。来源:勿以类拒。责任编辑:郭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