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日,2020年《中国美术学院新生安全知识手册》引发关注。

女生不需要这样的《安全手册》-激流网

该手册提到,性侵害产生的因素中,女生自身的内在因素包括:注重打扮,一味追求物质享受;长相漂亮,处事轻浮;胆小懦弱,无力自卫;怀有隐私,让人抓住把柄,等等。

女生不需要这样的《安全手册》-激流网

作为一本高校安全知识手册,把女生遭受性侵害归因为女生的打扮和长相,怎么充满浓浓的女德意味?

手册还提到,学校易发生性侵害的地方是校内礼堂、教室、实验室、宿舍等这类公共场所。

针对性侵害的预防,手册给出的建议包括:不穿过分暴露的服装。

女生不需要这样的《安全手册》-激流网

还得学会必要的近身搏斗方法,学会识别不法分子的体貌特征。

女生不需要这样的《安全手册》-激流网

无法想象,2020年了,竟然还把引诱性侵犯罪的原因归咎到女孩的穿着和长相上,预防性侵犯不是提高礼堂、教室、实验室、宿舍这类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而是建议女生不要穿得太暴露,以及提高武力值。

更荒诞的是,这是一所艺术高校所传递出的价值观。

艺术和文学,往往是走在时代最前沿的。难以相信一个美术学院会传达严重违背美学常识的“美有罪”“美是性侵害因素”的言辞。而作为双一流高校,这样的社会常识也让学校颜面扫地。

而这样的“安全手册”可不只有中国美院这一家。

武汉大学的《安全手册》,也建议女大学生不要穿过分暴露的衣衫和裙子。

女生不需要这样的《安全手册》-激流网女生不需要这样的《安全手册》-激流网

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组织编写的《大学生安全知识读本》。

女生不需要这样的《安全手册》-激流网女生不需要这样的《安全手册》-激流网

8月底,有网友吐槽广西大学官网发布的“女生安全攻略”。

女生不需要这样的《安全手册》-激流网

不难看出,这些安全手册都认为女生的衣着是性侵害发生的内在因素。据此,“对症下药”的建议是:(1)不要穿过分暴露的衣衫和裙子,不低胸、不露腰、不露背,防止产生诱惑;(2)某些时候不宜穿行动不便的高跟鞋。

这一套话术在不同高校的《安全手册》中,甚至话语都一模一样。大概率是,这种安全手册历年来都没什么变化,以至于过时的“衣着导致性侵害发生”“不要穿着暴露”观点还存在其中。

可这个手册从撰写到付印得经过多人、多道程序审核,都没人提出异议,直到最后发到学生手上,也说明,这种论调是得到某种程度的认同的。

2

不走夜路,尽量结伴出行,其实男女生都应该如此。安全建议是中性的,只不过女孩由于生理原因,确实更需要注意一下的。但太漂亮的女生容易被性侵这种不符合常识、女生不要穿着暴露这种受害者有罪论的建议,实在不合适,怪不得网友骂。

必须强调,性侵害产生的原因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性侵犯的存在。发生性侵害,只有一个人必须为此负责,也只有一个可以阻止此事发生,他就是犯罪者。

而跟性侵受害者(绝大多数时候是女性)长什么样、穿什么、性格怎么样,完全没有关系。

2018年,比利时布鲁塞尔举办了一场以“你当时穿了什么”(What Were YouWearing)为题的展览,展览墙钉上了18个女孩在遭受性侵时穿的衣服。这些衣服,与大众想象的“暴露性感”截然相反,它们相当日常,是大街上任何一个女孩都会穿的衣服,甚至还有一件童装。

女生不需要这样的《安全手册》-激流网

而杜克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事实上,穿得太多更容易成为强奸犯的目标。强奸者在挑选自己的目标时,要考虑这位潜在受害女性是否比较被动、易于顺从。形成这一判断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穿着,那些穿着保守、裹得严严实实的女性更趋于被人认为软弱、逆来顺受,被认为更易得手。

必须明确,遭遇性侵绝对不是被害者的错。无论他/她做了什么事,穿了什么衣服,甚至喝了酒,都不是被性侵的理由。

可现实是,每当有性侵事件被爆出时,总有人质疑受害者,发出“谁叫你穿那么暴露”之类的无端指责。

正如此次,中国美院安全手册引发网络声讨,却也不乏受害者有罪论的拥护者。他们认为,比起“都是性侵者的错”,受害者有罪论才是社会共识,因为他们出发点是好的——为了制止性侵害的发生。

女生不需要这样的《安全手册》-激流网女生不需要这样的《安全手册》-激流网

也有不那么激烈、绝对的赞同者。他们虽然不认为女性被性侵是因为漂亮、衣着暴露或单独出行,但认为规避这些更不容易遇害。他们认为那些极力反对这个安全手册的女性太敏感。

女生不需要这样的《安全手册》-激流网女生不需要这样的《安全手册》-激流网

这不是敏感不敏感的问题,这种观点的实质,其实还是受害者有罪论。

但这样的提醒对受害者却是有害无益的。在性侵案例中,“谴责受害者”会让受害者倾向于怪罪自己,产生自我怀疑,甚至真的相信是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不幸。很多女孩在遭遇不幸过后往往会反问自己,“如果我这样穿,如果我不那么做,是不是一切就不会发生了?”

而这样的论调和规训并不只存在于关于性侵害的讨论中。

社会上总有成文或不成文的所谓《女孩安全手册》。它规训女孩:一个女孩不应该单独和一个男孩去任何地方,因为答应同行就是默许可以做别的;当女孩和男孩说话时,她不能笑,也不能触碰,因为微笑和接触也会被认为是默许;晚上不要一个人走在路上,“一个人单独走在路上,车子会慢下来,车窗会被摇下来”;女孩永远不能和男孩喝酒,对女孩来说,喝酒就意味着愿意;等等。

女生不需要这样的《安全手册》-激流网

这些所谓安全手册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女孩安全,为了制止犯罪。可制止犯罪的根本不在于压抑正当的自由。

而在于让每一个性侵犯受到法律和道德的审判,以此震慑所有潜在犯罪者。

3

要警惕的是:是谁在引导我们做这样一本《女孩安全手册》?

万万没想到,高校居然成为了类似《安全手册》的引导者。

近些年来,随着女性主义的崛起,摒弃“性侵受害者有罪论”越来越成为一种共识,这无疑是一种进步。高校作为教育单位,公众的期待是帮助传递正确价值观,很明显高校让我们屡屡失望了,一次次成为封建、迂腐、落后的代表。

女生不需要这样的《安全手册》-激流网

根深蒂固对女性的规训并不会减少性侵,加大对性侵犯的惩处才会震慑性侵犯,从而减少性侵害。告诉女性性侵不是她们的错,降低她们的耻辱感,鼓励她们积极报案才是预防和应对性侵犯的正确操作。

2018年《卫报》报道,澳大利亚人权委员会对31000名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51%的学生表示在过去遭受过性骚扰,而6.9%的学生表示在过去两年遭遇过性侵犯。

作为回应,澳大利亚高校在去年联合推出了一项“十点计划”以帮助解决校园性侵问题。其中包括:提升大学辅导员技能,以支持性骚扰和性侵受害者;在全国范围设立24小时临时热线,为学生提供专业支持;继续开展反性侵运动。

在国内,近年来随着METOO运动的蔓延,高校性侵害事件屡被曝出,可是学生对于校方处理性侵事件的不信任似乎变得越发根深蒂固。

时至今日,央美性侵事件受害者称,校方虽然已内部对姚舜熙做了处理,但并未对姚舜熙猥亵、性骚扰学生一事做公开通报,受害人至今也没有收到性侵者本人的道歉。

女生不需要这样的《安全手册》-激流网

姚舜熙。央美发布情况通报,只认定了姚舜熙扣留学生作品、收受学生礼品的事实。

而还有很多类似事件不见天日,或者被不知来自哪方的势力掩盖下来。

高校在应对校园性侵害事件的处理上还需要下大功夫。

而在预防校园性侵害的政策和流程上:普及法律条款中如何界定性侵犯;告知学生详细的举报流程;告知学生校园负责的机构部门以及调查流程;告知精神伤害后的心理援助途径与法律援助途径等,才是学校该做的。

一味地加强这种受害者有罪论和受害者羞耻心理的教育,只会让真正的受害者惮于说出来,让罪犯越来越猖狂,犯罪现象越来越多。

女生不需要这样的安全手册。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wind_1917

女生不需要这样的《安全手册》-激流网(作者:陈墨。来源:狐狸罐头。责任编辑:郭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