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李文亮
凌晨睡下时,我知道,依然有很多“我们”在守候,他们在等待一个奇迹。
但正如我在前文的留言那样:奇迹没能发生。
那不是我的判断,而是“结论”。这并不是因为我提前获悉了什么,而是因为:有时候,真相本身不是真相所能决定和左右的,而是需要一个“官宣”的渠道来“证实”或“证伪”。
李文亮生前说过一句话“真相比平反重要”,他还说,“一个正常的社会,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社会。”
是的,只允许一种声音存在的社会,是病态的社会,因为人性往往不可靠——无论他是谁。
这点,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
早上起床,我开始搜寻李文亮的足迹,我知道,那一刻,全国同行和我一样,希望努力搜寻一个更完整、更真实的李文亮的日常。
受益于善良和正义人们的支持,我在接触了李文亮的亲戚、班主任、学校领导后,关于他的辽宁往事,也变得日渐清晰:李文亮,你是东北真爷们!
01、关于学习:“精英榜”上的高材生
李文亮是北镇市人,北镇是辽宁省锦州市下属的一个县级市。李文亮的舅妈告诉我,从小学到高中,李文亮没有参加过课外补课,但学习成绩一直班级领先,所以特别让父母省心。
李文亮就读的高中是北镇市高级中学,那是全市最好的一所高中,同时也是辽宁省首批示范性高中。
2001年至2004年,李文亮在这所学校就读高中,当时,他在这所高中的(9)班就读,班主任是朱四新。
朱四新,一名备受学生欢迎的物理老师,他在学校的表现非常好,是拿奖大户,如今,他已调往大连市24中任教。
据朱四新告诉我:“李文亮这孩子非常质朴,正直、善良,也很热心帮助同学。”
此外,他学习勤奋,爱钻研,对理科研究特别透彻。
“全班50多人中,李文亮的成绩排在前三。”朱四新告诉我。
这个踏实、正直的孩子,不仅备受朱四新青睐,更受到他父母的赏识。
朱四新的家和李文亮的家,距离较远,也不是同一条道上,但每当他下班时,总能“偶遇”到李文亮的父亲。
朱四新告诉我:“在我看来,他是故意制造偶遇的,目的是希望和我搭讪,然后打听李文亮的情况。”
每当,朱四新告诉他,“李文亮在校表现不错”时,朱四新看到,李文亮的父亲非常欣慰和满足。
是的,李文亮是李父的希望所在。
李文亮最终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2004年,他以609分的高分考上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硕连读,共读7年。
当年,高考填写志愿时,因为自身文化低,只有初中文化,李文亮的父母通过李文亮的舅舅和舅妈,找到了当时担任北镇市高级中学常务副校长的李树清,希望他帮忙指导李文亮填志愿。
李树清目前已从常务副校长任上退休,他告诉我:“当时,确实是我帮他填志愿的,考了600多分,填了武汉本硕连读,很不容易的。”
据李树清告诉我,李文亮的舅舅和舅妈是他的高中同学。
在北镇市高级中学的官网上,有一个北镇市高级中学历年高考情况的汇总,其中,设有个栏目,即“文理科600分以上精英榜”。
我查询发现,在2004年高考中,该校有69名学生过600分,其中有个名字,就是我们熟悉的李文亮——609分。
精英榜上的李文亮依旧在,李文亮不在了。
他走了,带走全家人的希望,带走这个社会中,弥足珍贵的一丝丝正义之声。
02、关于家庭:下岗职工子弟迎来逆袭新生
李文亮出生在工人家庭里,他的父亲曾是北镇市机修厂职工,他母亲曾是民族商场职工。但后来双双下岗,再后来,他们继续努力找工作。
但整个东北经济荣光不再,而他们都只有初中文化,工作也找得不尽如人意。
即便这样的工作,最终难逃失去的风险。李文亮的舅妈赵艳君告诉我:“后来接连找了几个工作,但都因为经济效益不好,又接连下岗多次。”
这是小人物的谋生常态。
不过,他们仍对未来充满信心,因为儿子李文亮是有出息的。
李文亮进入大学后,很刻苦。赵艳君说:“大二的时候,就入党了。”
2011年,本硕连读的李文亮大学毕业,此后,他去厦门,成为一名医生。
3年后,他再度返回武汉,毕竟,他老婆是湖北人,也在湖北工作,而他自己在湖北读书7年,早已融合这座城市。
2014年,李文亮回到湖北,成为武汉中心医院的一名眼科医生。
赵艳君说:“看着他家的日子逐渐好起来,我为他感到欣慰,没想到,变故又出现了。”
朱四新说:“最难过的是他的父母,他曾是他们全家的骄傲和希望所在。”
如今,这个骄傲和希望不在了。
03、底层人走不出的宿命和苦难怪圈?
尼克拉斯.卢曼是德国当代杰出社会学家,我记得在他的《熟悉、信心与信任》一书中,他说过这样一段话:“没有对突发事件的漠视你就不能生存,你必须大致忽略那令人失望的可能性。这不仅因为它只是一种十分罕见的可能性,而且也因为你不知道除了这样,你应该怎么办。否则,你就得生活在一种永不稳定的状态之中,在无法用任何东西替代的情况下,放弃期望。”
没错,他说过这样的话,但面对李文亮的逝去,我们无法做到这点,我们无法做到“理中客”,我们更是无法漠视,那是守护我们人类共同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没有了它,一切犹如浮萍,毫无意义!毫无价值!
我们知道:李文亮的生命之灯,终究不会被再度点亮,已然熄灭——永远!
但我们不能忘记,他曾把黑暗留给自己,将光明让渡给我们。
过去34年里,在这个世界中,他一直卑微存在着,连他自己都未承想到,他的逝去,给世人留下一道耀眼的人性光辉,这道光辉温暖着当下的整个寒冷冬季,是它让我们对这个社会以及未来,依旧充满信心。
面对李文亮的直言,面对李文亮的无声离去,武汉,无憾?那座城市的主政者,是否欠李文亮一个道歉?这不是个人的价值观问题,而是一个国家的大是大非问题,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政治问题!
我想,这个道歉终究会到来。
但这个事件也给我们执政党一个重大教训:一定要慎防地方以打击“造谣”的名义,实现更大的“传谣”,要杜绝“辟谣者往往就是最大造谣者”现象的发生。
李文亮为何引来全国上下关注和关心?
因为这样的人,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为什么这样?值得深思。
我们还发现,李文亮出身社会普通的平民阶层,但他内心高贵,敢于为百姓直言,精神和勇气令人敬仰。
试想一下:如果李文亮出生在一个富于精打细算的精致利己主义家庭里,他身上是否还有这种品格?我们的家长,从小就教育孩子如何精打细算,每一步都为他们算得很精致,避免吃亏。最终,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独善其身的讨巧者。
这样,这个社会真的会变好吗?
李文亮是家中独子。
这个二月,李文亮的父母失去了他们引以为豪的独子——李文亮。李文亮的二孩,预产期在今年6月,但这个孩子再也没有机会和李文亮见面了。
我们终将失去李文亮!
我们见惯了大灾大难,我们深知:所有因悲伤而来的正义,终究会随着悲伤的散去而散去,但李文亮不应该被忘却。
书生报国无他物,唯有手中笔如刀!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wind_1917
(作者:韦星。来源:城事论谈。责任编辑:郭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