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退档背后:大学等级标签下的拒收逻辑-激流网

最近几天,北大“退档风波”闹得沸沸扬扬,事情是这样的:河南一高考生在今年以538分成绩,投档提前批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国家专项计划,并被北大提档,但北大以其高考成绩过低,三次表示要退回该生档案,河南省招生部门两次替该考生争取,均被北大拒绝。北大退档的事情值得玩味,在河南招生办暗示可能会引发舆论风波的情况下,北大仍坚持冒着极大风险这么做,究竟是为什么?


一、三问北大“退档备注”

“高考成绩过低,根据我校教学强度,若录取该生,考生入校后极有可能因完不成学业被退学。本着以人为本,为考生负责的态度,特向贵办申请退档”,这是北大给出的退档理由,这个理由过于牵强,不仅要反问北大招生办。

第一、高考成绩何为高,何为低?过了提档线表明已经满足北大的提档要求,现在嫌弃分数低,当初何不设定一个更高的提档分数线吓跑那些低分考生?

第二、担心完不成学业退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教书育人,如若录取完不成学业谁之过,都是考生的过吗?北大连让一个学生培养到“顺利毕业”的自信都没有了吗?

第三、以人为本、对考生负责?北大退档以后,考生要么等调剂,要么今年就不可能再被录取,这是对考生负责的态度吗?

北大招办不会不懂得这些,给出的理由不过是借口,那北大退档背后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北大退档背后:大学等级标签下的拒收逻辑-激流网


二、拒收背后的逻辑

中国高等教育相比欧美国家并不发达,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了改变我国高等教育积贫积弱的现象,相继出台许多支持政策,典型的如“985工程”与“211工程”,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促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但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这些计划在执行过程中被误读,产生了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的大学等级观念,比如最好的大学是参加“985工程”的大学,我们称之为“985”,次之的大学是参加“211工程”的大学,我们称之为“211”,以及近年来的“2011计划”“双一流计划”等都被大学用来作为标榜自己地位的标签。

北大退档背后:大学等级标签下的拒收逻辑-激流网

大学等级标签背后是一套闭环的利益逻辑:企业发展需要优质人才,优质人才在哪里呢?全面撒网揽才对企业成本影响很大,也不现实,所以好的企业优先选择这些被打上教育等级标签的大学,每年都会定点去一些大学招聘,而这种需求也反作用大学,大学开始疯狂的抢夺等级标签。为了进入这些国家支持计划,高校不得不按照国家支持计划的指标重点突破两个方面,一是增强教师科研水平,二是提升学生培养质量,前者可以带来更多科研项目、专利以及论文数量,后者可以带来更多的竞赛奖励、校友资源等,这些都会成为大学以后争取国家科研基地,国家科研资金、企业捐赠基金和国家支持计划的重要筹码,因此,优秀的科研人员和优质的生源成为大学竞相角逐的对象,优质的科研人员可以带来更多的科研产出,而优质的生源则是大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而衡量优质生源的重要标准就是高分,所以近年来我国大学间疯狂的挖人以及高考招生中的重金奖励也就不那么难理解了。


三、可怕的理所当然

更高等级的标签可以带来更多丰厚的回报,优质资源进一步向优质标签大学集中,形成严重的“科研共同体”,这些标签大学在诸如院士评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学者计划”“杰出青年基金”、重大科研基地申请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增强了这种教育集中度。而为了抢夺更多有利的资源,即便在已经具有优质标签的高校等级内部也发生了更进一步的标签分化,比如第一批“985工程”大学组建所谓的“C9联盟”标榜自己是中国最好的一批大学,后来“C9联盟”也进一步分化,形成“清北”和“华五”的中国顶级高效标签。

大学等级标签对每年的高考招生影响深远,带有标签的大学为了维护这些标签的权威,逐渐在高考招生时形成一种对招生办很重要的指标之一——考生的分数,他们以考生报考分数的高低来判定社会对大学的认同度和大学实力的高低,更为严重的是,招生圈普遍以最低投档线作为大学声誉评判的标准,并以此形成了所谓的“清北”“华五”“济开航”“两财一贸”“中间九校”等基于高考录取分的等级标签。渐渐的,清北之间,华东五校之间,其他层级高校之间形成了较劲,每年绞尽脑汁筹划各种招生方案,想各种招生策略,比如打包实验班、“超短裙”等方式来提高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以捍卫自己的等级标签。大学也渐渐认同了这种标签,以标签自居,认为只有达到某种分数才能进入我的圈子,如果我收了比期望值低的考生,可能会削弱学校的标签权威性,而考生分数也就成了招生办最重要的KPI。

大学无序的竞争让大学忘了教育平等的初衷,北大退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北大退档的理直气壮、退档的理所当然。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北大退档背后:大学等级标签下的拒收逻辑-激流网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wind_1917    

北大退档背后:大学等级标签下的拒收逻辑-激流网(作者:白小李。来源:公众号  南京房地产点评。责任编辑:还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