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晚上,华为发布了首款5G折叠屏手机。
不久,人民日报公众号转发了一篇名为《华为折叠屏爆红,你绝对想不到中国人付出了多少!》的文章。文中疯狂赞美了为这款手机制造屏幕的企业——中国京东方,以及使这个15年亏损5亿的企业站起来的伟大企业家——王东升。
这是一个广泛传播的,赞颂民族企业家的责任感与良心的故事:
“北京电子管厂(京东方前身)是一家老牌军工企业,本来拥有无限辉煌和大好前程。可自1980年以来,先进国家的核心电子元器件早就不是电子管,而是晶体管和集成电路。所以没有跟上时代的北京电子管厂无法适应市场,连年亏损。当时的1万多在职职工以及4000多退休职工,连医药费都没处报销。
此刻的王东升也意识到困境,于是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跳槽辞职。可就在他要走的那一刻,他看到了让人心酸的一幕:厂子里的老职工,趁着傍晚去市场捡白菜帮子。当时王东升百感交集:“我不能离开,我不能在企业生死关头撒手不管,人不能忘本啊。”
于是1992年,王东升推掉高薪职位,任北京电子管厂厂长。当时他才35岁,为了对旧厂改革,他从职工们手里募集670万作抵押。进行股份制改造后,王东升便带领电子厂,进军精密电子零件和材料,让这个打算养殖鸡鸭猫狗的地方,能够掌握自己的技术。从奄奄一息中脱胎重生。”
让我们看看这个故事:王东升是故事的主角,是英雄人物,是改变世界的力量。是他牺牲了自己的高薪职位、优越前程,是他因为同情职工而选择接任厂长,是他用一己之力让企业起死回生——真的是这样吗?
电子管厂那么多的职工去哪里了呢?
他们,是医药费没处报销的被同情者,是傍晚捡白菜帮子的衬托英雄的故事配角,是王东升募集抵押资金的背景和对象,是用工制度市场化改革的被牺牲者。
他们,总是“被动”“从属”,永远沉默无声,只有一个代称——“职工”。
然而在历史上,他们并非一直如此。
我们就从北京电子管厂的历史说起吧。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在苏联和民主德国的技术支持下,我国开始筹建酒仙桥电子工业区。1956年10月15日,北京电子管厂(代号国营774厂)开工,总投资1亿元,设计年产1220万只电子管,是60年代亚洲最大的电子管厂,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最大规模之一,员工总数超过1万人。该厂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电子管制造和研发设备。
有职工回忆起文革时期的电子管厂时说:“当时,首都钢铁厂、东方红炼油厂、北京电子管厂,可以说是当年的三大龙头企业。表现为人多,厂房辽阔,规模壮观。走出去的职工一拍胸脯说:俺是“管厂”的,好像有高人一等的气魄。我所呆过的车间分别是栅极车间和装配车间,80%以上是女工在操作,全幅武装是白帽、白衣、白鞋,整个车间白茫茫一片,上下班及吃饭时间,全是飘飘然仙女下凡,叽叽喳喳和银铃似的说笑声回响满屋满院。”
这时候,他们是工业建设的主体。
随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代,两个明显的趋势转变出现了——重视消费品生产和大规模引进国外技术。首先,彩色电视机作为消费品,爆发出巨大的需求。而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替代电子管也成为趋势。北京电子管厂虽然在国内最早开始研制半导体技术,但是赶不上日本已经发展成熟的生产线。所以在巨大市场需求和高利润的诱使下,最方便直接的就是引进国外的生产线。
全国在1980-1985年期间迅速引进了112条彩电整机生产线。除极个别来自香港、德国之外,其余全部引进自日本。紧接着的“彩电国产化”也是通过引进元器件生产技术,在自己的国土上复制日本产业链。中国原先的产业链被彻底替代了。中国的技术比国外落后,那么就应该扔掉并引进先进的外国技术。在扔掉旧技术的同时,往往企业也连同一起被扔掉了。
北京电子管厂这样的核心元器件企业,就这样被抛弃了。
没有得到国家的彩色显像管研发等项目,没有资金,半导体研发也始终没有得到任何支持,只能生产已经被淘汰了的电子管,北京电子管厂在市场上没有任何竞争力。遭遇了这样的技术替代和市场替代后,北京电子管厂陷入了连年亏损。
1986年,张红飚接任厂长后,北京电子管厂公开进入亏损状态。了解情况后,工人们立刻表现出“爱厂如家”,由职工跑来和厂长说,“我没有啥特殊本事,今年改换劳保服了,我今年就不换了,旧的缝缝补补再用三年,为厂里节约开支”;“我每天从工资里面省一角钱,积攒起来交厂里”;“我每天下班后捡破烂卖钱支援厂里”……
这时候,他们是与企业有难同当,共同进退的一份子。
注意到了亏损,北京市经委决定在1987-1990年对企业实行“大包干”,采用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各分厂自负盈亏,干部实行“聘任制”,竞争上岗,富余职工外出找活干。当承包指标层层分解到个人并广泛采用计件工资制时,实际上是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卸到了每一个普通职工身上。
当时,引进先进技术的中外合资企业被看作中国工业的希望,而北京电子管厂已经被彻底遗忘,并且陷入了绝望,借钱也发不起工资,开始长期拖欠工人工资。
发不起钱?是因为企业效益不好。效益不好?是因为企业负担太大。负担在哪儿呢?你们这些职工福利太高,做事太懒。所以归根结底都是你们工人的问题。
那个在故事里老工人下班以后去菜市场捡白菜帮子的事情,就在这时发生。其实何止是捡白菜帮子,为了生活,捡烟头捡破烂卖钱,下班后擦皮鞋……我想这些滋味,王东升大概都没有体会过。毕竟企业不行了,领导可以说换就换,到其他地方一样当领导,而普通工人就上天无路,只能为企业背锅了。
王东升的股份制改革开始了。除了引进外资投资,生产收益快的产品外,最重要的就是改革用工制度,减员增效。职工们下岗的下岗,内退的内退,没下岗的也要“竞争上岗”。
这时候,他们不仅是“背锅侠”,还是企业急需抛弃的“包袱”。
王东升说是因为同情老工人捡白菜而决定接任厂长,可是这些为北京电子管厂奉献大半辈子的老工人们,在他的改革下还不是被当作包袱一扔了之,自谋生路。
就这样,昔日的北京电子管厂成为了今天的京东方。京东方传奇的发展故事和王东升也一次又一次作为“英雄”在人们口中传颂。可是那个曾经能够发出悦耳笑声的工人主体,却再也发不出声音,陷入了无边的沉默。
现在的京东方市值已经超过千亿,2018年净利润为35亿元,而它的一个普通流水线操作工的月工资不到4000元。
从国家的主人和工业建设的主体,到与企业有难同当的一份子,再到“背锅侠”和企业急需抛弃的“包袱”,最后到失去所有话语权的“打工仔”,沉默无声的大多数。
这是“王东升们”获得整个世界的辉煌传奇历史,也是千万万万工人们一步一步失去一切的血泪史。
然而故事总是继续的,一切都还没有结束。当千万个佝偻的背挺直,无数张沉默的口发出不甘的怒吼……这些故事终将会有另一种讲述方式。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作者:马青青。本文为激流网原创首发,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责任编辑:邱铭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