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一个场景:十几岁的某一天,你如往常一样来到学校,开始上课。第一节是你喜欢的数学,因为提前了解过,所以当老师还在讲台上为不懂的同学反复讲解时,你已经掌握了所有内容。于是剩下的时间你忍不住打起瞌睡。
下课后,你迫不及待地跑到隔壁班,和同样喜欢摇滚乐的朋友分享昨晚听到的音乐。这让你感到轻松,比起下课后仍然爬在桌子上机械地背诵,你觉得跑来跑去更能提高课堂效率。
一天过后,你觉得学校生活很愉快,没想到却被老师叫走。他向你展示了一份数据记录,里面是你打瞌睡的次数、串班的次数、举手的次数......并据此一一评分。你因此被直接划分到表现欠佳的行列中,并挨了一顿骂。但你明白这并不代表真实的学习状态,却百口莫辩。于是接下来的学校生活变得无所适从。
而类似的技术已经实现了。
昨日,广东省广雅中学的一份项目中标结果公告引发了争议。内容关于一个跟踪手环。公告显示,手环用于学校生活中,将全方位监控学生的日常:定位、上课举手数量、进出门考勤等,还能收集睡眠、心率等生理数据,美其名曰检测学生健康。
当然,手环收集来的数据不止会反馈给教师,还会反馈给家长,让时时刻刻为孩子担心的他们即使工作繁忙,也能透视学校生活的每分每秒。
该项目在网络上轰动后,校方很快给出了解释,称该手环主要用作校园一卡通的替代,绝不会利用它限制学生自由。但这并不能完全令人信服,毕竟项目书计划得太过详细,就算现在不实现,也不代表未来不会推进。况且在全部实现前如此公示的目的是什么?变相吸引生源吗?
抛开该项目是否真的落实,我们也会发现类似的监控手段并不新鲜。前两年,一款智能校服就大范围地应用到了贵州和广西。
校方对这款装了芯片的校服的解释一样”乐观“,声称只用于记录考勤。比如当学生在上课时间出校门时,警报会立即响起。校服还和校园人脸识别系统结合起来,比如如果你和别人换了校服,警报也会响起。
但据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该款校服未来计划实现的功能还有很多,比如打瞌睡时响起警报,或将你的校园消费记录发送给家长。
而杭州第十一中学的“智慧课堂行为管理系统”更为可怕,它彻底把学生的反应数据化了。
每隔30秒,该系统会在你身上扫射一番,实时分析你是在听讲、举手还是趴在桌子上,你的面部表情是愉悦、悲伤还是愤怒。两者结合,便生成了一份你的课堂表现报告。
上述监控技术在家长和教师中都是受欢迎的。当然,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的。比如可以减轻教师负担、缓解师资力量短缺的压力。包括在校园暴力、拐卖等安全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时候,类似定位、检测学生是否按时上课的技术,也可以辅助保证孩子的人身安全。尤其对于贫困地区无暇管控孩子的家长来说,更加省心。
但当它进一步渗透到连举手频率、串班次数、甚至喜怒哀乐的变化都要监控并分析时,就没这么乐观了。正如许多网友所言,它更像是用来监管犯人的。
不仅我国,美国一项类似的系统 ClassDojo 已被实验了几年,如今全球180个国家和美国大部分拥有14岁以下孩子的家庭都已参与其中。设计者还提出了游戏化的概念,即将它设计为带有娱乐性质的APP,用寓教于乐的外壳包裹所有的数据反馈。
但关于它的质疑更为凶猛。批评者认为,大量的数据不仅没有减轻教师压力,反而更需要他们实时参与,当然,也助长了家长在实时反馈中的焦虑感,让家长、教师和学生的三方关系更加紧张。
更重要的是,它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学生的行为,却把每一个个体都量化为了一连串的数字。无论是数字,还是与数字结果相关的标签,事实上都不一定和个体的真实情况有关。这和我们平时吐槽的大数据追踪是同一个逻辑,数据看似让人更了解自己,但事实上只能陷入把个体符号化、片面化的风险中。
尤其对于尚不知如何看待数据的孩子而言,当最细微的举动都要成为分析对象、并事关奖惩时,一定会让他们陷入一种更加敏感、而更无法暴露真实问题的状态中。
而这样的技术更放大了传统教育的问题。我们对传统教育制度的批判,正在于它更注重结果、扼杀过程,导致学生片面追求成绩,但知识系统和兴趣不一定存在。
到了监控时代,学生为了获得奖赏结果,很可能刻意表演:不敢让自己有一丝一毫的休息,不允许悲伤、倦怠等正常情绪的流露,盲目地追求高效率学习的表象。其结果只是进一步掩盖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还会让学生陷入不知如何自处的焦虑中。
而当一个人已经习惯了被数据定义、被监控左右后,他会逐渐丧失自我组织的能力,变成一个彻底依赖”他治他律“的人。他的一切行为逻辑都建立在得到反馈的基础上,而丧失了自我感受能力。
但不得不说,出现此类技术在预料之中。正如齐美尔、马克思·韦伯等研究者对现代社会的分析: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看似得到了精神及行动自由,但社会为了保证秩序,仍然会通过层层叠叠的制度来控制我们。而技术,只能成为这一切的辅佐。
吉登斯曾将现代社会的监控分为两种,一种是学校、医院、监狱的直接监控,另一种是信息的间接监控。如今运用到学校的信息监控无疑是两种监控的结合。它利用了家长的焦虑、学校的竞争,然后作用于尚不知个性为何物、但本来充满希望的孩子身上。
我们如此活在了边沁的全景监狱中,如福柯所言,成为继续被监控规训的人:顺从、保守、不知创造为何物。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作者:李昱微。来源:日刻。责任编辑:邱铭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