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上标签,让中产阶级欲罢不能-激流网

从莆田山寨到巴黎时尚,很多时候,国货缺的只是一个标签而已。

据我观察,商品一旦贴上如下几样标签,必定门庭若市,令消费者趋之若鹜。尤其是眼光挑剔的中产,任谁看了都欲火焚身,欲罢不能。

贴上标签,让中产阶级欲罢不能-激流网

一旦贴上有机两字,事情就变得不太一样了。

从计量上看,有机不是按斤两算的。有机的蔬菜按株算,有机的水果按个称,有机肉类按片量——唯有这样,才对得起他们的昂贵身价。

毕竟有机之物,不是寻常东西,不易得。

旁的蔬菜、水果、肉类只能跟垒大山一般,摆在大卖场里供人挑选。但有机之物不同,它们被静静封在塑料盒与保鲜膜之中,整整齐齐摆在货架上,享受24小时的白炽光浴,时不时的,还有阵阵水雾从货架上喷出,显得它们的水灵动人。

据说,这是模仿蔬菜水果们在温室大棚里生长的环境,使它们产生一种错觉:自己还长在地里。

这种幻觉令它们保持新鲜。

这种幻觉令对有机趋之若鹜的中产也觉得飘飘然,觉得从此隔绝了化肥、农药和污染,吃下肚里,也能永葆青春,长生不老。

贴上标签,让中产阶级欲罢不能-激流网

殊不知。哪怕欧盟标准的有机,化肥也不在禁止范围以内。

贴上标签,让中产阶级欲罢不能-激流网

野生比有机更加不得了。

有机能在超市的货架上买到,野生之物只能偶遇。

它们出现的地方是两个极端:要么是蛮荒的乡下地方,要么是富丽堂皇的高级餐厅。

这也是当代中产生活的两大极端,一面向往着返璞归真,一面又对现代文明欲罢不能。

在两股力量的拉扯下,当代中产多少显得有些精神分裂,承受着极大的焦虑。

他们迷信从农家乐亲手采下的苹果是野生的,也迷信在餐厅花两三百吃到水饺里的馅儿是野生的。

殊不知。哪怕所有野生之物卯开了劲儿长,一头野猪长到八百斤,也不够饱这一亿中产的口腹之欲。

至于这吃进肚内的东西,哪些是真的野生,哪些是滥竽充数;掏出去的钱,哪些是物有所值,哪些是打了水漂,完全靠撞运气——就和他们的人生一样,究竟是阶层跃升,还是阶层下跌,完全靠运气。

贴上标签,让中产阶级欲罢不能-激流网

吃惯了价格高昂的有机和野生,中产阶级偶尔也会接接地气。

不过,这里的接地气不是与当代的平民阶层相连,而是与历史的平民阶层,发生一点心灵上的沟通。

同样的煎饼果子,放在路边摊上卖,那便是平民阶层用来果腹的三无小吃。

可一旦搬入胡同里头的四合院,或是国贸楼下的仿古商铺里头,煎饼果子便不再是煎饼果子了,咬上一口,眼前便仿佛浮现出当年娇生惯养的贵族小姐们,一边盈盈浅笑,一边咬着面皮儿说笑谈天的娇羞模样。

贴上标签,让中产阶级欲罢不能-激流网

什么都是古早的好。古早的煎饼果子,一个可卖到三五十。桃源眷村的古早包子,一个可卖到十七八,仿佛那擀包子皮的面团也发了十七八年似的。

中产们沉溺在古早的世界里,后厨的师傅们,则忙着用现代工具为他们加工——把冷冻好的面食放进微波炉打上三五分钟,便是一顿古早味四散的下午茶了。

贴上标签,让中产阶级欲罢不能-激流网

私房的味道是难以阻挡的。

大多混迹于一二线城市的体面中产,多半有个不那么体面的家乡。

私房二字,很容易勾起他们的思乡情怀,妈妈的菜,姥姥的面,诸如此类。

虽然据我所知,大多人的妈妈和姥姥并不擅长做菜。那味道惹人怀念,主要是当年眼皮子浅,没吃过太多好东西。随便一点点甜,便很易令人心满意足。

于是一大帮厨艺不精,卫生证营业证食品证皆无的商人们,在七扭八拐的小巷子里,在黑黢黢的居民区里铺开摊子,开始炮制“妈妈的味道”。

一旦烙上“私房”二字,所有的缺憾都可以被原谅:味道不够饱满,摆盘不够精致,环境也不够整洁——因为你家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的。

唯一不同的,你妈不会一盘私房小炒肉卖你80。

贴上标签,让中产阶级欲罢不能-激流网

中国的中产消费者,迷信进口二字。

法国的红酒,德国的刀具,美国的鱼油,意大利家具,新西兰牛排,日本马桶盖,埃塞俄比亚咖啡……一一陈列开来,随便到一二线城市体面中产的家中逛一圈,就好像来到了万国博览会现场。

虽然美国的牛也是饲料喂大的,但在进口二字面前,中产阶级可以勉强放弃有机与野生标签。

进口商品可以创造一种似有若无的疏离感,仿佛把我们同这个世界微微拉开了。对体面中产生活而言,这层疏离感至关重要。活在这方小小的结界之内,仿佛外面的纷纷扰扰都与自己无关。那些裁员、降薪、加班、二胎之类的破事,都暂时远去了。

吃着美国牛排,喝着印尼咖啡,仿佛就同华尔街精英们有了一股“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默契。

进口商品营造的是一个世外桃源。

贴上标签,让中产阶级欲罢不能-激流网

大多中产都有恋手癖。一看到“手工打造”四字,便目泛桃花,挪不开腿了。

中产阶级是如此迷恋手作之物。譬如日本的煮饭仙人,手洗过九十多回的大米,煮成一碗白米饭,就能引爆网络话题。一群都市白领几乎要哭着跪着歌颂“匠人精神”——哪怕他们根本不知道那碗饭是个什么滋味。

贴上标签,让中产阶级欲罢不能-激流网

中产阶级十分富于复古情怀。工业革命把人类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后,中产者们又开始怀念起手工的好了。面条要手工擀的劲道,水饺要手工包的新鲜,毛衣要手工织的保暖……总之,手工打造的东西是最好的。

洗碗机、洗衣机、扫地机器人都已经过时了。一个标准的中产家庭,必须雇一位勤勤恳恳的全职阿姨,菲律宾来的最好,看着她跪着手工擦地。

当然,这手工劳作是用来苛求他人的。至于自己,则尽情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便利最好。

贴上标签,让中产阶级欲罢不能-激流网

中产阶级对食品说明异常敏感。

在进口超市买东西时,拿起包装袋,得翻来覆去看上半天:用了什么添加剂和香料,油盐是否过量,热量有没有超标,营养是不是丰富……恨不能用x射线把里里外外看个底朝天。

但在另一些地方,他们又跟双目失明似的,对一切都不闻不问了。

街头的咖啡馆,路边的奶茶店,从纽约来的千层蛋糕,横行京城20年的深夜牛肉面馆……这些原料不明、配方不明、营养热量通通不明的食物,同样也是中产消费者们的心头好。

翘班、熬夜、排队、抢号……为了能吃上一口,纷纷为之癫狂。

是的。因为他们是打上了秘制标签的舶来品。秘制,多么令人神往的两个字眼,带着一点神秘,带着一点挑逗,一口咬下去,就好像满足了自己的窥私癖。

比如开在北京公厕旁的某川菜馆,卫生环境堪忧,其秘制炒肉却极受欢迎,食客大排长龙。

贴上标签,让中产阶级欲罢不能-激流网

除了北京的公共厕所旁,秘制标签常常出现在丽江、大理、田子坊、鼓浪屿、宽窄巷子等地。三无产品披上秘制标签,顿时就有了不一样的味道。

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是最好的,比如限量版商品。

毫无疑问,家里的三五件限量商品,最能彰显主人的品味和财力。

当然,限量别墅、限量豪车是中产阶级无法企及的奢华。因此只能从别的限量款上寻求安慰:限量包,限量鞋,限量外套,限量口红……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限不了的。

如果连这些小物件也买不起,不要紧。随便到北京大街上走一走,每天只卖五十碗的面条,每天只卖一百杯的奶茶,每天只卖三十只的烤鸭……限量无处不在,总有一个是你能消费得起得。

北上户口、小升初名额、重点大学通知书、藤笑全奖offer……约莫是从小到大与人争抢惯了,一看到限量二字,一想到大排长龙,中产阶级血管里的求胜欲便被激发了出来——不管这东西好不好,限量就是限量,先抢到了再说。

毕竟supreme的限量砖头,不也卖得挺好的么?

那不仅仅是一块砖头,那上头刻的是中产们不甘人后的决心。

贴上标签,让中产阶级欲罢不能-激流网

做着千篇一律的ppt。

住着千篇一律的两居室。

吃着千篇一律的外卖。

和千篇一律的人谈恋爱。

生千篇一律的孩子。

中产的生活是经不起审视的。车子、房子、体面工作、稳定关系,好像什么都有了。仔细一看,全中国大约有几千万人过着如此这般的生活,一想到这里,那点优越感顿时烟消云散。

还好有人懂你。还好,有定制挽救你的人生。

1888的定制衬衫,5888的定制皮鞋,8888的定制西服……当设计师的手轻轻划过你的腰间,仿佛发出微微的电流,那一刻,你明白了什么叫作独一无二。

这钱自然花得值。你总算感觉,自己不是那么泯灭众人,默默无闻,可算有了和别人不一样得那么点东西。

当然,设计师不会告诉你,同样的定制西服,他们已经卖给800多个不同的客人了。

每一位客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起码自我感觉是。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贴上标签,让中产阶级欲罢不能-激流网

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关注网站的老师和朋友,激流网现推出会员制度:详见激流网会员办理方案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贴上标签,让中产阶级欲罢不能-激流网(作者:西岛。来源:姜汁满头。责任编辑:邱铭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