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幕
本幕写1970年代后期、1980年代初期。
演员们纷纷从个人、家庭、工厂、村庄复苏的故事中走来,脚下的大道宛如缀满花叶的五线谱,青山绿水地伸向未来。
此幕的投影偏于写意,大色块舒缓的运动变化与那个年代的标志性画面形成富于抒情色彩的关系。
箫声《在希望的原野上》时远时近。
舞台调度舒展从容,线路多样。
题记——
赶路的人,走向朝阳
恋爱的人,走向月光
冤死的人,走向鲜花
复活的人,走向高岗
耕种的人,走向春雨
漫游的人,走向远方……
右派
缓缓走上舞台
想去看看老同学
这么多年不联系喽
还想去看看老朋友
这么多年不往来喽
特别想去看看――女娃
这么多年都不知道长成么样子喽
这么多年的右派帽子,硬是摘了
就想多走走多看看,身体不太行喽
两对男女
从舞台后方两侧沿对角线前行,至舞台中央走对头时,一对中男与另一对中女放缓脚步。他们对话的口气要有当年的诚朴忠厚
女:我前两年成的——
男:我两年前结的——
女:白让你等那么久
男:也耽误你不少年
女:我爸的历史问题解决了
男:我妈的现行问题平反了
女:你们那位,看得出来,挺忠厚的
男:你们那位,感觉得到,挺贤惠的
女:那我,走了
男:再见,保重
老干部
复出工作
老牛奋蹄夕阳好
一曲金匾绣开了
红叶满山情满怀
接班人要仔细找
要扶上马,更要送一程——不许乱跑!
留城青年
一声嚎啕,似奔似飘
取了
高考录取了!
爷爷在成份上窝着
爸爸在档案上缩着
我在录取通知书上飘着
——真跟神话飞毯似的
天真他妈蓝啊,真高
……
自己归自己了
不归分配组了
下乡插青
返城待业
我妹去店里顶了我妈
我弟进厂子接了我爸
咱一板儿车仨轱辘
卖大碗茶是它
上仔裤是它
趸西瓜还儿它
饭桌是它
床铺也儿它
看见工商一拐把
小胡同地道战的干活――
知青怕什么呀
对象暂时没戏
但面包会有的
就说这月挣的
比我弟我妹加起来还多一张
钱不是亲爹,是后爸
农民
腰累折哩
折自家地上
腿走折哩
折自家道上
觉敢不睡饭敢不吃
不敢误了插秧
地归各家种哩
账归各家算哩
队长书记说话不中哩
社会青年
1+1=1——歌德巴赫还甭跟我这儿牛B
赶今儿,三毛钱先等于十斤粮票再等于三毛五——操咱他妈也陈景润!
从前派出所一审我就审投机倒把倒买倒卖
赶今儿,人不说平反昭雪人说那也挺有学问
晚报上“T型人才”什么的咱也看不太懂
倒是一见“流通”“搞活”就觉比亲嘴儿还亲
赶今儿,乘软卧哥们下广州再拐深圳
对面正教授下面副军长那感觉,向毛儿席保证,特神
青工
三接头倍儿亮
毛哔叽倍儿垂
奖金倍儿高
路子倍儿对
下班冲了个澡吹了个发
约女友去参加一内部舞会
据说一关灯整个一慕尼黑
女青年
成文坛新秀,由少女教练舞蹈,从众人身边滑过
痛苦一旋转变成诗歌
伤痕一垫步变成小说(众人击掌“一二三”)
来到新人新秀笔会(众人击掌“二二三”)
前往北大清华演说(停下)
正在构思一部反映十年动乱的自传体长篇
全家十口就剩一个
——具体数字不重要,重要的是高于生活
乐曲《在希望的原野上》变为舞蹈节奏,众人结对成双,翩然起舞
大妈
走进舞场
衣服放这箱子里一转,就干净了
话音儿放这盒子里一转,就留下了
老百姓放这改革里一转,就活分了
老不死的放这舞场里一转,就昏迷不醒了
你也不能不吃饭呀(将老伴儿从年轻女伴那儿拉走)
别光惦记着吃,也教教我呀
《在希望的原野上》渐强,中国的当代史在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的快三慢四中起舞盘旋——那是对几乎每一个人都欣欣向荣的年代。
舞台灯光忽然相机似一闪,众人凝固,投影为改革开放的开元盛世留下一帧全家福。
时间随着乐声再度流动。演员在当年的行走和当今的回望之间时而翩然,时而怅然。
乐曲也渐由欢欣的舞曲转为慨叹的箫声。合诵
再往前流——
水就混了
再往前走——
路就分了
再往前看——
眼就迷了
再往前想——
心就沉了
演员一转身,又复当年意气风发、高歌猛进、不舍昼夜的姿态。乐声中加入激昂的鼓点。
再舞一回——
花更香了
再翻一番——
月更圆了
再跨一步——
路更宽了
再加一鞭——
天更长了
如此反复交替。
当乐声消逝,灯光区变为低窄的一条,舞台重复前幕的结尾。
(第二幕完)
相关文章:黄纪苏 | 我们走在大路上——近三四十年的社会心理史(一)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关注网站的老师和朋友,激流网现推出会员制度:详见激流网会员办理方案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作者:黄纪苏。来源:郭松民的散兵坑。责任编辑:邱铭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