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人民的名义”,不过是“权力的游戏”-激流网(一)影视剧的“三观”与高度

从前年《夏洛特烦恼》到今年的《摔跤吧!爸爸》,总有一种声音在质疑这些作品的“三观”,比如夏洛特这部电影渣男还被老婆原谅“三观不正”、摔跤中爸爸替女儿决定人生“三观不正”等等。我当时就说过这个观点,探讨影视作品的“三观”问题是没有意义的,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包括文学作品)就是能够真实的反映客观现实,再由客观现实引发人们的思考、讨论。例如夏洛特这部作品,最后夏洛的老婆“当然是选择原谅他”,是不是可以说反映了当今社会女性在婚姻中的劣势?一个不理想的结局很可能就是最真实的结局,我们不应该批判影视作品的立场,更重要的是反思其中展现的问题。

同理,网络上同样有一股声音指责《人民的名义》三观不正:比如开头那个处长农民出身,比如最不择手段的反派祁同伟也是穷苦人家出身,女反派高小琴小时候连鞋都穿不起,然后那些个正面人物要么军队大院要么法官女儿要么老革命后代凡此种种,是不是就是歧视穷人,为X二代站台?我认为这样的批评是站不住脚的,这个现象同样一定程度地反映了客观现实,确确实实从小“穷怕了”的人们对于物质追求有更大的欲望,而那些从小富足无忧无虑的“X二代”们可以读个哲学啊学个艺术啊,追求一点理想啊,维护一下组织的纯洁性啊。我之前写过一篇王宝强的文章,我说这种穷人的“烙印”在人身上是一辈子的,我们不应该贸然用这个客观现实去指责影视作品的“三观”问题,而是应该思考,这个问题反映的是否是真实的世界,应该思考又怎样先进的机制能够提供一个更加公平更加合理的竞争环境,而不是让底层人民只能为了一些狭窄的上升渠道不择手段。

所以我认为用“三观问题”来指责《人民的名义》是站不住脚的,我的态度很明确,这部剧毫无疑问在剧本、表演、制作、题材上,都是近几年国产剧中的佼佼者,是一部难得的优秀作品。但是唯一的差距在于思想境界上,处于某种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在很多问题的关键点上并没有能说透彻,这是本剧最大的遗憾。那么本文中,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那些“没能说透”的关键点。

三观没有优劣,但作品境界的高下却能分出。在上一篇文章《<人民的名义>固然精彩,但是境界上被这部剧甩了几条街》中我已经说过了,《人民的名义》一部五十多集的剧,用《雍正王朝》中一幕镜头就可以完全概括:

所谓“人民的名义”,不过是“权力的游戏”-激流网《雍正王朝》截图

沙瑞金就是李卫,带着中央的尚方宝剑——整肃汉东吏治,来到了地方。而大风厂事件就是民妇冤案。为什么沙瑞金是李卫而不是侯亮平是李卫,这里面大有门道。总体来说,“名义”一剧是一个龙傲天式的反腐爽文,侯亮平之所以能够在汉东做出如此成就来,根本原因不是他能力强或是站在了道德高地,根本原因是中央想动赵立春了——在剧中就可以看到赵立春被双规跟汉东案发基本是在一个时间内。而侯亮平工作成功有两个必须的先决条件:1、他的顶头上司检察长老季是好人;2、汉东省的最高领导沙瑞金是好人。大家仔细体会一下,这两个先决条件但凡有一个不满足,我们整部剧都无法开展下去——这就是客观规律。

这就是本剧没有达到的境界,终究还是特权被更大的权力打倒了,整部剧跟这部剧的名字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基本没有表明什么是“人民”什么是“人民的名义”。可能制作方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剧里的最后强行让陈老领导了一场“人民反腐”,那一幕看得我尴尬癌都犯了,非常之强行,发动群众就是找一个会计和司机解救被冤枉的“青天老爷”(结果还没找到)……

一个情节我印象很深,郑西坡被一个区公安局长抓走,该局长飞扬跋扈不可一世让我们不由得为郑西坡捏了一把汗,结果呢,李达康请陈岩石去了大风厂,从李达康到赵东来到程度,一层一层骂下去,搞得程度夹着狗尾巴跑来了。爽不爽?爽。但是,如果没有陈岩石和沙瑞金这层关系,如果没有李达康,我们可想而知郑西坡会有什么下场。说白了还是更大的特权战胜了特权。一个普通工人、平头老百姓,能认识市委书记和省委书记叔叔的概率有多大?而就像剧中给我们展示的那样,即便是区区一个小公安局长,想要整哪一个老百姓,那不是随随便便的事?这背后的事不由得让人不寒而栗。

所以说与其称作“人民的名义”,不如叫做“权力的游戏”。反腐,靠的是谨小慎微的试探、精心布置的陷阱、抽丝剥茧的侦查、步步为营的斗争,还有英明神武的正义使者和最高权力的尚方宝剑。而大风厂的人民们,占厂是没有用的,自焚是没有用的,绑架更是没有用的,等待他们的专政的铁拳。他们能指望的只有一个为他们奔走呼吁的青天大老爷和统治阶级的良心发现。

所谓“人民的名义”,不过是“权力的游戏”-激流网《权力的游戏

我并不是在黑《人民的名义》,还是那句话,《权力的游戏》也是神作啊,能把游戏拍的精彩同样值得肯定,对于一部文艺作品来说就够了。你看我这两篇文章都用什么来分析《人民的名义》:《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都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号的神剧。能跟这些神剧去比较,是不是已经说明了“名义”达到了一定的水准了呢?不过有不足也是肯定的,除了这一节分析的有一层窗户纸没有捅破,还有主角的失败形象让本剧大失光彩。

(二)侯亮平和海刚峰

《人民的名义》中最弱的形象,就要算主角侯亮平了。大家都在诟病陆毅的演技,其实我觉得这不怪他。因为吧,侯亮平这形象,他就很不……真实。原着作者周梅森算是根正苗红的“体制内”人士,本剧中其他配角的形象都是有血有肉非常丰满的,唯独这个主角,不得不为了政治目的而进行了全面美化和拔高。观众们为什么看这个人物会有违和感,就是你无法说服我,无论是在这部剧的小环境下还是在中国官场生态的大前提下,像侯亮平这样的人物是真实的。放到剧里看不真实,搁到现实社会想想还是不真实。

我们说侯亮平这个形象不真实,因为他没有欲望没有诉求。我们看赵瑞龙,他的欲望是捞钱;祁同伟高小琴,他们的欲望除了捞钱还有战胜命运的藩篱;高育良,追求权力和(漂亮小姐姐的)爱情;李达康,政绩狂魔;就连陈岩石也是有“欲望”的,他的欲望是人民过得更好、国家变得更好。唯独这个侯亮平,就像一个天地间蹦出的石猴,好像他就在反贪局长这位置上所以就反贪一样,无凭无疑无着无落,所以会让人产生一种浓浓的不真实感。

有朋友说,他的欲望是抓贪官呢,是维护正义呢?我说这个“欲望”不能称之为欲望,跟上面几个相比不是最根本的诉求。我要问了,为什么反贪就是正义?进一步得问,为什么社会上会有这种舆论:认为一个能干的贪官要比一个庸碌的清官好?

所以说,要想让侯亮平这个形象立得住,就必须解释清楚为什么反贪是正义的。剧里没有说清楚我来说清楚,腐败,来源于权力寻租,官员们用自己的权力去换取经济利益。为什么这是不正义的,因为官员们的权力不是属于他们自己的,而是属于人民的:当人类形成这个社会的时候,要达成一系列“社会契约”,这些契约是一系列抽象的概念,包括了各种法律、道德和约定俗成的习惯,为了种种契约的良好履行,人民要让渡自己的一部分权力给另一部分人成为社会的管理者,而这些管理者要正确的行使这些权力来维系社会契约——这就是卢梭理论的两大基石“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所以说,这些官员们的权力来自于人民,是人民让渡的,同时既然接受了这些权力就要接受社会契约的规定,既然如此你用人民让渡的权力去进行权力寻租那肯定是不符合社会契约的,是不正义的。所以说,如果要想让侯亮平这个“绝对正义”、没有其他欲望的形象立得住,电视剧就必须得讲到这个层面,很遗憾它没有,所以主角很虚很违和。有一部电视剧做到了这个境界,就是《大明王朝1566》,我们后面还会详细讲。

侯亮平的人设是很有问题的,从剧中的信息来看我认为制作方想把他设定为“孙悟空+海瑞”的结合体,陆毅可能也是这样理解的,但是演出来的感觉各种违和。你像孙悟空这种形象,是战天斗地掀翻凌霄宝殿的主,是要把体制一竿子磨平,让他去体制内当官就是弼马温,然后陆毅还真把一个反贪局长演出了弼马温的违和感。看这剧的时候跟一位纪委的朋友聊天,他评价侯亮平的话就是“这个吊样子基本副科级就被灭掉了”。

你就比如说他吹口哨那段,领导提了意见,他的反应不是开个玩笑打个哈哈,看他演的那个样只直接怼回去了;还有之前反贪局副局长调查他的案子,他当着人家面说哎你不会公报私仇吧,这要我的话真公报私仇个给他看。当然这些都是细枝末节,都算轻的,最让我蛋疼的是制定抓捕名单的时候,检察长老季出于不打草惊蛇的考虑,把高小琴的名字从逮捕名单上划掉了,结果侯亮平问老季你为啥把她划掉了,你是不是也去山水庄园唱过戏啊?看这一段的时候我简直都卧槽了,拜托人家是检察长,省级干部,你的直系领导,这还是正式的工作场合,好歹有一点政治觉悟的人能开这种玩笑?你们俩好像还没熟到那种程度吧,真是欺负老季是老实人啊。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时候确确实实不应该把高小琴放在逮捕名单上,首先砸实的证据不足,其次还会打草惊蛇,老季的处理是很讲究斗争策略的正确选择。这样就会让我感觉侯亮平能力也不足,也不会做人,嘴还欠,这种主角既不真实也不讨喜,除了站在一个道德制高点一无是处。

如果说制作方给侯亮平设定成能力超群但是不懂官场规则的形象倒也很好,我猜他们也是那么想的,但是在“能力超群”这一块上没有做足,整部剧下来除了通过《智斗》戳破真假高小琴,没有看到特别出彩的地方,反倒是赵东来的刑侦能力,还有最后季昌明把两个证人带回来的的反侦察手段让人印象深刻。我认为这个锅在编剧、在导演,因为这个人物不真实,他们也无法准确把握这个人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所以就出现了很多让人捉急的小细节。最典型的是侯亮平对他师母这句话:

所谓“人民的名义”,不过是“权力的游戏”-激流网《人民的名义》截图

我真的忍不住要吐槽一下,拜托人家是你多少年的师娘,对你视若己出,还想把闺女嫁给你;一个省级领导夫人的身份(明面上的)亲自下厨给你煮螃蟹、烧小菜,人吴老师没有一点亏待你吧?退一万步讲她怎么也是一个遭遇婚姻不幸和家庭大变故的长辈吧,又刚刚被纪委约谈情绪肯定非常低落,你这时候给人来一句“精致的利主义者”,就让人觉得不仅仅是不懂规矩情商低之类的了,简直就宛如TM一个智障。

我说过了,侯亮平这个人物形象的“坍塌式失败”的锅要在编剧和导演。比如在原着中,“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句话是吴老师的自嘲,侯亮平听了之后沉默了不知道说什么好。制作方可能是想把侯亮平设计成海瑞的形象,怼天怼地怼空气,代表着绝对正义戳破一切虚伪的面纱,但是,海瑞再怎么着他不智障啊。下面我们就要有请国产神作《大明王朝1566》中的男一号——海瑞海刚峰。

所谓“人民的名义”,不过是“权力的游戏”-激流网海瑞

为什么我们说这部剧的境界要高,来看海瑞反腐是怎么反的:抓住了小苍蝇还要打后面的大老虎——浙江巡抚、道台不放过,赵文华、鄢懋卿不放过,严嵩、严世蕃不放过,宫里的太监不放过……到最后海瑞发现,打着打着大老虎,最大的老虎竟然是嘉靖。这个剧的思想性就够深刻了。为什么无论是赵贞吉、张居正还是徐阶,都急着要拦海瑞的奏折、拦江南织造局的账本,他们都有一个说法“不能让事情牵扯到宫里”,因为这些老油条们知道,一旦牵扯到嘉靖,这个腐就反不成了。

所谓“人民的名义”,不过是“权力的游戏”-激流网截图

但是海瑞不怕,他一定要把这个天戳破,他代表的就是绝对正义,他代表的就是古今正气,他代表的就是万民苍生。从本根上讲,嘉靖就是腐败的保护伞,严党腐败的根源在于他,太监腐败的根源也在与他,因为无论是贪官还是太监,他们的权力都是皇权的细化体。说白了这部剧直指的就是皇权的荒谬、特权体系的荒谬。还是“问题出在前三排,根子就在主席台”,最大的问题就是体制问题。在剧中,嘉靖下决心把严党一锅端的理由很有趣,说朕一年的用度才多少多少,他严党就贪污多少多少。这说法耐人寻味,他严党贪污是贪污,你皇帝用个民脂民膏就理所应当了?你没事了就修个道辟个谷跳个大神,然后就是把控群臣以维系皇权的至高无上,享受了多少特权又承担了多少责任?好歹严嵩他老人家八十高龄还在辛苦干活吧。所以说,只要封建皇权的存在,一个严党倒下去,千千万万个严党站起来,海瑞,注定是弃国弃家的千古孤臣。

中央纪委网站刊登了一篇文章《监察法制史的一个悖论》,其中写道:

伴随着越来越重的治权之权,却是周而复始的权力失控。……随着专制体制的完善,监察权依附于皇权,监察制度的存废、行使都受到皇权制约,与君主个人的品行、能力有很大关系。实际上,皇帝行使最高监察权,是最高的监察主体,也是国家监察活动的动力来源,“皇帝之明,监察四方”。从皇帝家天下的角度出发,解决权力失控的手段当然是唯我独尊,监察权成为皇帝集权的工具。从中央到地方,监察网密布于整个权力系统。通过这张网,皇帝一人掌控天下。如果我们承认,权力的集中恰恰是权力失控的根源,那么,依靠权力集中来制约权力,以及由此形成的路径依赖,就注定是一个悖论。

——看么,说得多明白,都是明白人。然而看《人民的名义》中,那么多问题都是丁义珍的(一小撮坏分子),贪污受贿是他的,鲸吞国有资产是他的,不给幼儿园事业单位待遇也是他的,就是设计个信访办窗口还是他的。这样看问题的话,那就太窄太窄了。

看大明王朝,有很多人达不到这种高度,容易被嘉靖绕进去,说什么长江水清朕要用、黄河水浊朕要用,觉得海瑞你这么刚直不阿没事找事干什么,大家都开开心心和光同尘差不多不就行了么。而这部剧的正确打开方式就是要像海瑞问一句——凭什么?凭什么你皇帝被天下人认作君父却“家家净也”,凭什么你皇帝能成为腐败的保护伞,凭什么一个严党倒下去,千千万万个腐败分子又前仆后继?本剧思想性就在于此,就是指出皇权的荒谬与腐朽,终极归宿还是我们上面所说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值得提一句的是,无论是《雍正王朝》中的雍正,还是《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主创人员都为这两个角色赋予了很多现代性的光辉,雍正的形象我们上篇文章中分析了,而海瑞则被编剧赋予了法国大革命以来西方民本、民权的思想性。我们不要混淆艺术形象和历史形象,在历史中雍正帝是一个一心加强中央集权、意图王朝长治久安的英明君主,海瑞更多的是一个在封建时代忠君爱民的矛盾体,毕竟他们注定都会有自己的时代局限性。但是这些都无碍于对他们进行艺术的拔高,赋予主创人员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成为一部散发着时代光辉的优秀作品。

(三)陈岩石和李达康

《人民的名义》这部剧中,正是因为众多配角的过于出彩,才弥补了主角形象带来的灾难性影响,没有让反腐剧变成一个新题材的“抗战神剧”。原作者周梅森算是一个体制内的“御用”作家(无贬义),他阅读了海量的官员简历和反腐案例,所以他创造出来的形象非常真实非常丰满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除却一个虚构人物侯亮平,“名义”中其他所有的形象都很值得分析,我认为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陈岩石和李达康。

这两位可以说是时革命时代和改革时代共产党员形象的代表,他们都有能力、有原则,为组织为工作自身都做出了一定程度的牺牲。有趣的一点是,在大风厂冲突当晚,他们二人爆发了严重的冲突,李达康认为法院判决政府政策手续俱全,理应执行拆迁,而陈岩石据理力争,不惜以血肉之躯挡在了推土机前。这可以看做是新老共产党员的理念之争,李达康的出发点很简单,要改革要GDP要发展;陈岩石的出发点同样很简单——人民,只有人民。关于拆迁这个事毛主席说得好:“早几年,在河南省一个地方要修飞机场,事先不给农民安排好,没有说清道理,就强迫人家搬家……XXX你也有一个巢,我把你的巢搞烂了,你要不要叫几声?”陈岩石也不愧是毛主席的好学生。可以说在剧中无论是陈岩石还是李达康,都是优秀的共产党员,区别在于体制的规定性对他们不同。体制的规定性形成了他们不同的立场诉求,换句话说,如果他们互换成长工作环境,那么陈岩石可以是李达康,李达康也可以是陈岩石。

我看陈岩石这个形象是很亲切的,小时候外祖父外祖母带我较多,他们就是那个年代的老革命、老干部。所以说陈岩石这个形象很丰满很真实,举手投足、言谈举止、脾气性格、立场原则、理念信仰、处事方式,基本就是老革命干部略微稍作艺术化拔高处理的老干部。其实多一句嘴,影视作品中最完美的老干部形象是我爱我家中的老傅同志。你看老傅同志,经常好大喜功、死要面子、夸夸其谈,但是在原则问题上丝毫不马虎。比如在第第22集中,他的初恋情人文怡找到他,说他们其实有一个儿子(其实按剧情的走向可以断定文怡基本上是在骗他,但是当时老傅不知道),并要为这个私生子弄一个物资批文,否则就要把这事公之于众。

所谓“人民的名义”,不过是“权力的游戏”-激流网截图

其实这个物资批文就是那个年代俗称的“批条子”,算是一种灰色潜规则,差不多相当于给领导的子女走一个自主招生名额,肯定是权利寻租但不是原则性错误。而老傅同志面对初恋情人和“大儿子”母亲的请求,产生了对母子几十年来艰辛生活的浓烈内疚,更有着一个退休老干部几十年清誉毁于一旦的恐慌,但是他还是拒绝了这物资批文:

(放下电话)不行!原则问题上我绝对不能让步!我宁可让孩子们都知道,宁可我今后没有脸见人,我这一辈子管钱管物一身清正,年轻的时候犯了错误,这革命的晚节就更得保持,你把孩子们都叫出来吧,你爱跟他们说什么你就跟他们说什么吧(坐)!

老傅同志虽然有一些这样那样的小毛病,但是他无愧于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党员,无愧于是一个特殊材料制成的人,高育良这个大教授、高级知识分子,在老傅同志的面前也会自惭形秽。《人民的名义》中陈老这段话也值得深思:

所谓“人民的名义”,不过是“权力的游戏”-激流网截图

劣币驱逐良币,清廉的人反而成了异类。这在《大明王朝1566》中也有深刻的体现。像陈岩石这样的老革命卖房卷款这种事也都是有原型的:

所谓“人民的名义”,不过是“权力的游戏”-激流网所谓“人民的名义”,不过是“权力的游戏”-激流网新闻报道

李达康这个形象其实更值得分析,在小说原着中,李达康是一个半黑半白的的角色,他的形象并不想剧中这样受欢迎。但是剧作方给出的说法是不能一个好人都没有啊,就强行给李达康进行了“洗白”。其实怎么处理这个人物都是可以接受了,只不过剧中的一些细节处理还不够细致,小说原着中李达康形象的广度和深度要远超电视剧。

比如李达康开始非常强硬地要拆除大风厂,到后来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书中交代的很清楚,就是因为陈岩石的一句“小金子”,而剧中处理的比较含糊。再比如李达康当年修路逼死人,在书中是他带人冲进老太太家里,抢走了她家里仅剩的五块钱,结果老太太上吊自杀,村民围攻县政府,酿成群体性事件;而剧中只是说动员会上累死了老支书。其实这个问题真的不算非常严重,只需要做好对老支书因公因病离世的合理安抚,完全不需要一个县的一把手来顶包。可以看到电视剧编剧的水平和对政治的了解,跟小说原作者还是差了一个档次的。

小说结尾中的一幕,易学习直斥李达康是腐败的保护伞——这是非常具有思想性具有深度的判断。然而电视剧中删去了这一幕(也删去了京州市的另外一个腐败分子),所以电视剧中他们俩在家里吃饭,李达康忽然自己表态说我不做腐败分子的保护伞,就显得没头没尾。小说原着这一段很精彩:

易学习仰天长叹:达康啊达康,让我怎么说你才好呢?张树立老实吗?这个人胆大包天,顶风作案!中纪委巡视发现,就在丁义珍逃跑,你让他和市纪委主持光明湖项目纪检摸底期间,他竟然收受光明湖项目问题干部和企业的贿赂,还把责任推到了你身上,说是你为了保护光明湖项目,不愿让任何一个腐败分子落网!说那夜你从省委2号楼高育良那儿开会回来,把他和光明区区长孙连城叫到你办公室紧急碰过头。是你让他们记住林城的教训,不能在一条坎上摔倒两次……

李达康争辩:可是,老易,我并不是要保护哪个腐败分子啊!

易学习绷起脸孔,义正词严道:但是客观上,达康,你就成了腐败分子的保护伞啊!你眼里只有经济,只有政绩,只有GDP嘛……

李达康被激怒了,浑身颤抖: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眼里能没有经济吗?GDP并不是冷冰冰的数据,是一个省一个市一个地区人民群众的冷暖温饱啊!老易啊,我日夜努力,一片真心可对天!

易学习意味深长道:达康啊,请你记住,党纪国法就是天啊!

李达康怔怔盯着易学习,沉默片刻,突然爆发了,桌子一拍,怒不可遏地指着易学习吼:易学习易书记易大人,我是不是该向你自首认罪了?我是不是也要跟你去省纪委、中纪委喝茶了?

易学习也没想到,谈话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同级监督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就算有他这样勤勉奉公的纪检干部,也难以监督李达康这种一把手。这种一把手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体制的必然产物,他们位高权重,长期以来习惯了权力的任性……(以上为小说原文)

李达康注定是腐败分子的保护伞这一判断非常有深度,为什么他注定是保护伞,如果还不明白再把文章拉上去读一下本文关于嘉靖帝的分析。可以说剧中这样弱化处理,磨平了李达康身上的矛盾点,确确实实影响了本剧思想性的体现。

我说过,周梅森读过海量的官员的简历,《人民的名义》各主要配角都可以找到对应的原型。李达康的原型就是仇X。不知道仇X这个人的一定是三四年前的时候不怎么看新闻的。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还在读大学,当时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仇和,俨然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仇X就是一个典型的“李达康”,在各种贫困地区都能把GDP带上来;但两年前仇和因为贪腐在省委副书记的位置上被拿下,他出事之后很多关于修路逼死人、拆迁逼死人的事情也都被翻了出来。像仇X/李达康这样的官员一定会出事的,这基本是了解政治生态的人们的公认。

(四)人民和人民的名义

一个很普遍的观点是郑西坡一家的剧情是注水,其实主创团队最初的目的是什么我不知道,但是事实上只有郑西坡一家能够扣住剧作的题目——他们一家才是真真正正最普通的“人民”。说郑西坡跟他儿子的种种跟主线剧情几乎搭不上,这个也是我的主观感受,那么这才是值得反思的地方:为什么真正的“人民”剧情会被视为“注水”。所以这部剧的最大矛盾点在于,不管编辑怎么处理,在《人民的名义》大前提下,展现人民的部分成为了严重影响剧情精彩程度的注水情节。以至于让观众们难奈不住快进的从动以尽快欣赏到异彩纷呈的“权力的游戏”。既然你取了这个名字,这就注定成为本剧的矛盾点所在,推而广之到国家社会中也是我们面临的客观现实。这是一个无奈的客观现实,一部真实的优秀的影视作品,既要满足题目中扣的“人民”的命题作文,又不能脱离现实,就只能造成这种“注水感”。因为“权力的游戏”中不会有人民什么事。

剧中的人民——大风厂的工人郑西坡等——是怎样与主线剧情沟通的呢?有且只有一个纽带:陈岩石。陈老爷子的存在非常重要,堪比沙瑞金。如果说沙瑞金作为一把手是让这部反腐大戏顺利进行下去的根本,而陈老爷子则是让这部戏不那么跑题的关键。陈老爷子八十多岁的高龄还在为大风厂工人们的权益奔走呼号,他也是时代潮流中的一粒沙,他无力决定什么私有制公有制哪个占主体,无力决定什么赵立春沙瑞金谁来当书记,他能做的只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燃烧生命中最后一点精力,去以人民的名义维护人民的利益。如果说剧中有谁真正的体现了“人民的名义”,那只有是陈岩石。我对这个镜头印象太深了,从扛炸药包到挡推土机,陈老一生无愧于“英雄”二字。

所谓“人民的名义”,不过是“权力的游戏”-激流网截图

其实看原着,作者的倾向性非常明显,李达康是一个半黑半白的人物,整个政治漩涡中除了一个虚构人物侯亮平和天降正义沙瑞金,只有一个好人,就是陈岩石。作者写陈老让工人持股可以说是寄托了他的一个美好愿望,或者是一个公平社会的理想。熟悉九十年代末国企改制那一段历史的人不会不知道(作者更不会不知道),工人持股是默认禁止的,当时辽铁、通钢为这事闹出了多大动静那个时代的老人应该不会不知道。当时从上到下以一种大跃进式的狂热在变卖国有资产,一个市一个月必须买几百个亿都是按指标下达的,完不成就说明工作有问题,严重的还会记过、撤职。别说这个,就是你盘活国企让国企重新盈利都是政治错误。曾经着名中文互联网平台西西河有一位上古大神——忙总,他能力很强水平很高。强到什么程度,当年国企改制做清算,花了上百万请来了国外某着名咨询公司的清算团队,然后忙总一根粉笔两个小黑板,算了几天,最后数据跟国外咨询公司的结果一样。忙总当时因为盘活了几家国企,犯了“政治错误”,得罪了上面的大领导——大领导说国企药丸要赶紧卖卖卖,结果你一年上交了十几个亿的利润,你这不是打私有制的屁股,你这是打大领导的脸啊。就因为这事忙总的体制内生涯走到了尽头。

小说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人民”形象——王文革。为什么说在小说中,因为在剧里王文革已经不是人民了,是流氓无产阶级和犯罪分子。电视剧在改变中为了某种“政治正确”做出了两个重要改动,美化李达康和黑化王文革。我们直接来看《人民的名义》小说的结尾,可以说是具有一定思想高度和升华的。

小说结尾处,大风厂工人拿到了股权,但已经一文不值(因为工人们虽然赢了官司,但工厂破产清算,要给各大银行和债权人偿债),这时候王文革提出来要去群访,郑西坡反对,说我们要相信政府。这时候王文革说师傅,要不是你是我师傅,我早就在背后拍你黑砖了,你就是工贼。节选书中一段:

郑西坡说:那咱先去和陈岩石说说,听听陈老的意见吧!尤会计道:听陈岩石说啥?他又不在位,说得再好都没用。郑西坡说:可陈老和省委沙书记熟啊,你看那天,沙书记亲自过来了,一把把车间封条给撕了!尤会计说:所以咱们更得去找政府X访嘛,不闹出点大动静,省委书记能重视吗?!郑西坡想想也是,没“九一六”之夜那把惊天大火,只怕他和全厂老少爷儿们连安置费都拿不到呢!心里便进一步动摇了:是不是就去群访一次呢?尤会计又趁热打铁撺掇:也别那么灰心,万一把权益给争回来了呢?你好意思只享受权益,不承担风险吗?老郑啊,你是咱厂工会主席,不是工贼!

郑西坡心里一惊啊,说我当了半辈子工会主席怎么就成工贼了呢,然后就被半架着走上了X访的路。可以说,小说中王文革是一个正面形象,是人民的组织者,带领人民去实践他们应得的“社会契约”。作者说的也很明白了,工人们如果不去闹、不去争取,那他们什么都没有。最后工人们再次组织起来也是必然归宿——无产阶级的解放不能指望任何人,只能指望他们自己。后面就特别黑了,工人们上街走到了京州市政府门口,然后遇到了另外几波X访的群众……

那日,市政府门前实在热闹,同一时间竟有三起X访。声势最大的是京州钢铁集团的工人群访队伍,有上千号人。另一起是集资受害者队伍,有百十号人。再就是他们大风持股员工的队伍了……(小说原文)

……

这个结尾更黑的还在后面,镜头一转,沙瑞金在办公室里发愁,因为他到任以来反腐倒是取的不小成就,但是GDP一直在跌……

H省经济遭遇二十八年来第一次增速下降,主要降速体现在沙瑞金任职后的第四季度,让海内外议论纷纷。(小说原文)

然后就是我们上面说过的了,易学习怒斥李达康是腐败分子的保护伞。

再然后就是陈岩石去世。陈老不是死在儿子的病床上,而是死在了跟中央巡视组反映问题的过程中。在第一次跟中央巡视组的谈话中,陈岩石就因为过于劳累发生心梗,抢救过来之后坚持继续向中央巡视组反应问题,最后第二次心梗没有抢救过来。可以说陈老的形象更加悲壮了。

然后呢,更意味深长的地方来了,侯亮平和季昌明聊天,说党已经醒了,现在收拾世道人心还来得及,你看窗外,春天不是要来了吗?

你们看看,这个作者都把结尾写成这个样子,这么阴暗这么沉郁这么腹黑,最后还强行来一个春天来了,这要不是强行那什么是强行,就是故意也不能故意的这么明显啊。

春天来了?作者他自己都不信。

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关注网站的老师和朋友,激流网现推出会员制度:详见激流网会员办理方案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所谓“人民的名义”,不过是“权力的游戏”-激流网(作者:赵皓阳。来源:大浪淘沙。责编:毕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