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流文摘】四十余年前工人阶级是怎样批判《弟子规》的?-激流网(第一汽车制造厂铸造分厂可清车间工人撰写的“《弟子规》批注”

前 言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反动儒生李毓秀编写的“启蒙”教材。当时中国封建社会已经发展到没落阶段,社会的阶级矛盾非常尖锐。地主阶级为了维护他们的反动统治,极力乞灵于孔孟之道,大力推崇自宋以后所谓儒家正统的程朱理学,并且收罗一批所谓的“理学名臣”编印儒家经典,四处叫卖。《弟子规》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笼的。

这本书是根据孔丘在《论语》里说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编写成的。内容极其反动,深受反动统治阶级的推崇。清朝中叶以后成为流行很广,影响很大的一种“启蒙”教材。至清末进而被列为“童蒙必读书”之一,并且在祠堂、茶楼、书馆中到处贩卖。国民党统治时期又把它重新修订出版,流毒甚广。

孔孟之道的忠实信徒们所鼓吹的“克己复礼”的反动纲领,地主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反动的“孝亲”思想,“灵魂深处爆发革命”,“尊孔读经”等黑货同《弟子规》如出一辙。当前,在普及、深入、持久地开展批林批孔运动中,深入批判《弟子规》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认清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肃清孔孟之道的流毒,有助于加强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更好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弟子规》宣扬的反动教育思想,同刘少奇、林彪之流所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是一路货色。批判《弟子规》有助于彻底清算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发展教育革命的大好形势,把无产阶级教育革命进行到底。在青少年中间,开展批判《弟子规》一类的黑书,可以使他们在斗争中初知一些马克思主义,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弟子规》批注

总 叙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批判】

这是《弟子规》的纲,是《弟子规》反动内容的总的叙述。毛主席在讲五四运动时说“那时的统治阶级都拿孔夫子的道理教学生,把孔夫子的一套当作宗教教条一样强迫人民信奉”。(《反对党八股》《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第七八八页)《弟子规》就是把孔丘的一句话,作为教条,强迫青少年去信奉。

“仁”是孔丘的反动思想核心。“仁”的根本内容是“克己复礼”。“孝悌”、“谨信”、“泛爱众”等等都是“仁”的内容。孔丘把力行它们列为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首位,就是以“克己复礼”为纲,以学礼为根本内容,培养奉行“礼治”的“仁人”,为维护日趋崩溃的奴隶制服务。《弟子规》的作者在封建社会没落时期,用孔老二的这句话编纂成书毒害青少年,其罪恶目的岂不是昭然若揭了吗?

入则孝 出则悌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辨,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批判】

为了挽救奴隶制的崩溃,孔丘竭力鼓吹“孝”。什么是“孝”?他说:“孝”就是“无违”。“无违”就是“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一句话就是要人们不要违反周礼。

《弟子规》的作者,对孔丘的这个思想心领神会,极力宣扬对父母要唯命是听,言行举止,事无巨细都要以父母的好恶为依据,要做儿子的不改变父道,即所谓“居有常,业无变”。甚至父母死了,也要“事死者,如事生”。孔孟之徒为什么要拚命宣扬“孝”呢?孔丘的弟子有若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孝顺爹娘,敬爱兄长,却好犯上的是很少的,不好犯上而好造反的是从来没有的。可见,他们宣扬“孝”的目的,是要维护反动统地阶级的宗法制度,不让劳动人民造反,以巩固他们的反动统治。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林彪效法孔丘,大肆宣扬:“事父母敬而不违”、“以从亲之令为孝”,妄图以此培植复辟资本主义的“驯服工具”,为他们“克已复礼”效劳。

新中国的青少年,对于父母的教育和要求要作马克思主义的分析;符合无产阶级利益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就应该接受,反之,就应该抵制,并且帮助父母提高认识。对于父母的优点和长处,应该学习,对于父母的旧思想、旧习惯应该抵制,并且帮助他们改正。至于对待象林彪那样的野心家、阴谋家,则必须站在无产阶级的鲜明立场上,进行坚决的斗争。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批判】

“兄友”、“弟恭”是封建地主阶级调解内部矛盾,维护平辈之间“和睦”的一种说教,也是扼杀人民反抗斗争精神的反动思想武器。它和孔丘的“孝”的思想是一致的,目的都在于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然而争权夺利、勾心斗角是地主阶级以及一切剥削阶级的本性,是私有制的产物。《弟子规》中所说的“财物轻”、“言语忍”,妄图掩盖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实质,那是自欺欺人的。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批判】

这一段的中心是宣扬孔孟的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反动思想。这种思想是为封建的宗法等级制度服务的。《弟子规》的作者,宣扬它的目的是为了束缚青少年,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起尊卑上下的等级观念,养成服从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品德”,以此防止“犯上作乱”,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巩固地主阶级的反动统治。刘少奇之流,鼓吹的“师道尊严”就是这种反动思想在师生关系上的反映。革命师生要在毛主席的革命教育路线指引下,发扬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大破“师道尊严”,共同努力建立起革命的、民主的、团结的师生关系。

谨而信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破倚,勿宾踞,匆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谁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

【批判】

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反动统治,孔丘很强调统治阶级的仪表。他说:“奴隶主要衣帽整齐端正,目不邪视,有个道貌岸然的样子,人们望而畏惧他”。(“君子正其夫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论语·尧曰》)又说:“君子不重,则不威”。(《论语·学而》)《弟子规》的作者根据孔丘的反动说教,对青少年的起居、穿戴、举止、处世等多方面,作了极其烦琐的规定。其主要目的是对地主阶级子弟进行封建仪表教育,以便把他们训育成为具有“老爷”架子的反动统治者,为延续地主阶级的反动统治培养继承人。

《弟子规》这些烦琐的规定的另一个目的,是要人们谨小慎微,从小就养成循封建之规,蹈儒家之矩的习惯,以维护地主阶级的反动统治。所谓“上循分,下称家”,是孔老二“正名”思想的翻版。就是要人们穿衣服要严格遵守封建等级名分以区别“尊卑”、“贵贱”,维护封建等级制度。所谓“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就是不准人们接触反对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和道德规范的人和事,防止“犯上作乱”。一句话,就是贩卖孔老二“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反动说教,大搞“克己复礼”。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侫巧。

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批判】

这一段都是讲的孔老二的“信”。什么是“信”呢?就是“非礼勿言”。《弟子规》的作者把它具体化了。说什么“信为先”、“勿侫巧”,不要“诈”与“妄”等等。这些都是孔孟之徒自欺欺人的鬼话。孔老二就说过:“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论语·子路》)就是说,说话讲信实,行为坚决,那是浅薄固执的小人。孟轲则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孟子·离类下》)事实上,“侫巧、诈、妄”都是剥削阶级的反动本性。无论是奴隶主阶级还是地主阶级,从来都是口是心非,尔虞我诈的,他们都做不到“信”,也不可能不“侫巧、诈、妄”。孔孟之徒宣扬“信“,一方面是为了调整剥制阶级内部的关系,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掩盖他们“侫巧、诈、妄”的反动本质,欺骗劳动人民。

林彪这个孔老二的忠实信徒,说什么“谁不说假话,谁就得垮台”,“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这就充分暴露了他这个阴谋家、两面派的丑恶嘴脸。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批判】

这里是一套孔孟之道的修养经,是孔丘所说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论语·里仁》)的翻版和具体化。

所谓“思齐”,这里规定了“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因为封建主义的“德学”“才艺”能够加强封建礼义的修养,有利于地主阶级的剥制和压迫。但是它又规定“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因为衣服、饮食最能直接表现等级名分差别和阶级界限,它不敢让青少年“生戚”以至去看齐的,果真“思齐”起来,岂不就要越封建之礼,就要破坏封建社会的秩序,就要“犯上作乱”吗?

“思齐”和“内省”都以“善”“恶”为标准。在阶级社会中,“善”“恶”都是有阶级性的。地主阶级认为“善”的,对劳动人民就是“恶”。反过来也是这样。《弟子规》里讲的“善”“恶”都是以地主阶级的利益为标准的,是为地主阶级的统治和利益服务的。

“思齐”和“内省”都是要人们用“闭门思过”的方法去自我修养。它来源于孟轲的性善说。
孟轲认为人们生下来就有所谓“仁、义、礼、智、信”等“善性”,有了过错是“善性”被“恶性”掩盖了,因此,只要在内心里反省,就能够排除“恶性”,发扬固有的“善性”。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的先验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的思想是在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形成和发展的。离开这些社会实践,去讲什么“性善”、“思齐”、“内省”,纯属欺人之谈。大叛徒刘少奇在他的黑《修养》里也极力鼓吹“闭门思过”的破烂货,卖国贼林彪则恶毒攻击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走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足见他们都是孔孟的忠实信徒。新中国的青少年要遵照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是在群众斗争中产生的,是在革命大凤大浪的锻炼中成长的”伟大教导,狠批刘少奇、林彪之流鼓吹的唯心主义“修养经”到三大革命实践中去锻炼成长。

泛爱众,而亲仁,

凡是人,皆须爱,

天同覆,地同载。

【批判】

“凡是人,皆须爱”,是十分反动的超阶级的“人性论”。

在阶级社会里,只有阶级的“爱”,具体的“爱”。从来没有什么超阶级的“泛爱”。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世上决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至于所谓‘人类之爱’,自从人类分化成为阶级以后,就没有过这种统一的爱。过去的一切统治阶级喜欢提倡这个东西,许多所谓圣人贤人也喜欢提倡这个东西,但是无论谁都没有真正实行过,因为它在阶级社会里是不可能实行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第八二七页)事实正是如此,侈谈“爱人”的孔丘,上台不久就杀了革新派人士少正卯,大讲“仁爱”的蒋介石,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不知杀了多少革命人民;反革命两面派林彪,表面鼓吹要“以仁爱之心侍人”,暗地里却炮制了罪恶的《“571工程”纪要》。一切剥削阶级从来都是不爱芳动人民的。他们鼓吹“泛爱”的目的,对内是为了维护和加强他们之间的“团结”,对外是为了混淆阶级界限,抹煞阶级斗争,掩盖他们吃人的反动本质,为其反动统治服务。

我们要牢记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狠批地主资产阶级的“人性论”,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批判】

这里要人们对人“短”,“切莫揭”,对人“私”,“切莫说”,“与直多,取宜少”,“恩欲报,怨欲忘”以及“己不欲,即速已”等等。这些反动说教是孔丘“礼之用,和为贵”,“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反动谬论的翻版,露骨地宣扬了中庸之道和阶级调和论。

在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不但同农民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而且在他们本阶级内部,也常常发生尔虞我诈,狗咬狗的斗争。《弟子规》的这些规定,一方面是为了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冲突,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麻痹劳动人民,以维护其反动统治。但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是一切剥削阶级的反动本性,“人不为已,天诛地灭”,是他们世代相传的做人决窍。为了争权夺利,在他们之间经常演出兄弟、父子、君臣相杀的丑剧。他们的这种反动本性,是任何说教也改变不了的。而地主同农民之间的矛盾,则是根本对立的。在地主阶级看来,孔老二是“行高”“才大”的“圣人气因而一直被他们尊崇了几千年。可是在我们劳动人民看来,他只不过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反动统治阶级的一条丧家犬而已。对于反动统治阶级压迫人民之“短”,剥削人民之“私”,劳动人民是不能“忘怨”、“莫揭”、“莫说”的。至于说什么“与多”“取少”,更是骗人的鬼话,剥削阶级对劳动人民,从来是不吸尽最后一滴血决不罢休的。哪里有什么“与多”,“取少”呢!

叛徒、卖国贼林彪,效法孔老二胡说什么“中庸之道……合理”,并叫嚷:“两斗皆仇,两和骨友”,恶毒攻击我们对苏修的斗争“做绝了”,妄图让我们放弃斗争,变我国为苏修的殖民地,这只能是痴心妄想。我们要坚持斗争哲学,夺取无产阶级革命的彻底胜利。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批判】

“惑而宽”、“理服人”是反动统治阶级世袭相传的治民之术,是一具用来欺骗、麻痹劳动人民的假面具。

历代反动派对劳动人民从来只有残酷剥削和野蛮镇压,根本没有什么“惑而宽”和“理服人”。但是,他们有时却装出一副伪善的面孔,来欺骗和麻痹劳动人民。列宁指出:“所有一切压迫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都需要有两种社会职能,一种是刽子手的职能,另一种是牧师的职能。”(《第二国际的破产》,《列宁选集》第二卷第六三八页)列宁的这段话,是对一切玩弄“慈而宽”、“理服人”骗术的反动派的最有力的揭露和批判。炮制“仁”、“爱”思想的孔老二,听说郑国奴隶主头子镇压了奴隶起义之后,兴高采烈地说:“太好了,对奴隶太宽了,他们就要造反,这就要武力镇压。”(“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左传。昭公·二十年》)孔老二的忠实信徒林彪,一面叫嚷什么“恃德者昌,恃力者亡”,一面却磨刀霍霍,阴谋策划反革命武装政变。这就彻底暴露出他们鼓吹的“仁”、“爱”的虚伪本质。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不管反动派的面孔装得多么“慈善”,“理服人”的调子唱得多么动听,劳动人民总是要扒掉他们的画皮,起来造反,推翻他们的反动统始。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批判】

这一段的中心是鼓吹“亲仁”。什么是“仁”呢?孔老二说:“克己复礼为仁”,又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可见”仁“的根本内容就是“克己复礼”。在封建社会,“仁”的内容就是恪守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和道德规范。所谓“亲仁”就是要亲近具有这样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

《弟子规》的作者,生活在封建制度的没落时期,当时阶级斗争非常激烈。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封建的统治秩序和道德规范,即使在地主阶级内部也越来越不起作用了。在这种情况下,他极力鼓吹青少年要向那些“克己复礼”的黑样板学习,其用心就是要把他们培养成封建制度的忠实卫道士,达到“克己复礼”的目的。然而封建制度必然要垮台,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反动统治阶级的征何挣扎都是无济于事的。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批判】

孔丘和《弟子规》的炮制者都很重视“力行”,但是他们也都知道,只“力行”不“学文”,就掌握不了儒家宣扬的统治劳动人民的那一套反动本领,因而,做不了奴隶主阶级或封建地主阶级的大事,
甚至可能背离奴隶主阶级或地主阶级的利益。因此,他们又很重视“学文”,即学习儒家的经典。孔丘曾经对他的儿子说过:“不学礼,就没有办法当好奴隶主贵族”(“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他还说过“奴隶主广泛地学习文献,再用礼来约束,也就可以不背叛了。”(“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这是说“学文”是为了让奴隶主贵族掌握压迫剥削奴隶的本领,防止他们离经叛道、犯上作乱。《弟子规》正是根据孔丘的这些反动说教,说什么“不学文,任已见,味理真”,其目的就是要把地主阶级的子弟培养成为能够用孔孟之道去巩固封建统治的继承人,并且防止他们“任己见”,离儒家之经,叛地主阶级之道。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批判】

这里宣扬的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学习目标。

《弟子规》的作者,为了培养地主阶级的精神贵族,极力鼓吹唯心主义的闭门读书的方法。孔孟的忠实信徒刘少奇、林彪之流为了培养资产阶级精神贵族,为他们复辟资本主义的阴谋服务,也极力鼓吹闭门读书,要青少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胡说什么“书本要厚,劳动要少”。毛主席教导说:“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学习战争一一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第一六五页)毛主席的教导是我们教学和学习必须遵锚的原则,是大破”闭门读书“的最有力的武器。我们要坚持走开门办学的道路,把教育革命进行到底!

在读书内容上,《弟子规》的作者主张“非圣书,屏勿视”,就是说只准学习那些宣扬孔孟之道的儒家黑书,不准学习其它的书,特别是法家的书。法家著作,一般都是主张革新、反对保守的,特别是反对儒家思想的。孔孟的忠实信徒李毓芳站在没落的大地主阶级的立场上,视法家著作为洪水猛兽、邪门歪道,要求青少年“屏勿视”,这是儒法两条路线斗争的反映。叛徒、卖国贼林彪教子尊孔读经,大肆贩卖孔丘的黑货,这就说明他和李毓秀一样都是孔孟的忠实信徒。

《弟子规》的作者还鼓吹把“圣与贤”做为读书的目标。

孔孟之徒,鼓吹“学而优则仕”,不仅是为了鼓励学生个人去当官发财,更重要的是为了推行”克己复礼“的路线。所以孔丘教他的学生做“仁人”、“贤人”。所谓“仁人”、“贤人”就是“为国以礼”的人。也就是忠实执行“克己复礼”路线的人。《弟子规》的作者鼓吹以“圣贤”为奋斗目标,就是要把地主阶级子弟培养为维护封建统治死心塌地卖命的奴才和卫道士。刘少奇宣扬“读书做官”,林彪鼓吹尊孔读经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复辟资本主义的工具。毛主席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是培养无产阶级接班人的方针,是对“学而优则仕”和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教育方针的彻底决裂。我们要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教育方针,为培养无产阶级可靠的接班人而战斗。

(作者:第一汽车制造厂铸造分厂可清车间等《弟子规》批注组。来源:《<弟子规>批注》1975年01月出版,内容有删减修改。激流网整理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