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三观被质疑很久了。之前的一次爆发点是《欢乐颂》。太过现实的描写让人感同身受的同时也倍感绝望。经济差异甚至被归为“智商”差异而决定的人生相差甚远,我们甚至不好指责其为拜金,它或许有一个更动听的概念叫做精英主义。这也是《欢乐颂》在一些质疑声中仍然能够享受赞誉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这其实已经是润色后的故事了,因为现实当中,有几个邱莹莹能和Andy做邻居呢?

而现在我们又遇见了《小别离》。如果说《欢乐颂》向我们展示了精英主义作用下的“成品”,那么《小别离》就是在对其“成品”膜拜中的一次疯狂的追逐和制造过程。

从“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到“卖房卖车也要送孩子出国”的背后,究竟改变了什么?

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好高中,考不上好高中就考不上好大学,上不了重点大学这辈子想翻身就难了。

我们听过许多类似的论调。

读书改变命运,没有错,但是正在读以及还没有改变过的人并不知道这其实改变的是什么。

最容易看到的,当然是钱。

书中自有黄金屋或者学而优则仕,当了官干什么?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逻辑里可以找到一条完整的因果关系链。

其次,就是职业。别说我国,邻国日剧韩剧里医生和律师两种职业身上都闪烁着高智商和多金的标签。而实际上当你走到这一步就会发现并不是上不了好大学你这辈子就完了。而是,知识改变了命运再改回去你就会发现你的人生已经完了。

一个更高的平台并不能给你带来直接的收益它首先让你看到的,是更高质的生活。我见过被《欢乐颂》吸引来上海的年轻女孩儿,到了这里才发现,没有几个邱莹莹能住进欢乐颂公寓。《小别离》和《欢乐颂》:为什么我们不敢穷?-激流网

可曾经沧海难为水。

它会吸引你变得更好,更“高级”,重点大学之后还有研究生和留学,来了北上广就没有回去的道理……你只有不断地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奋斗才能保证不会回头,因为背后的世界太糟糕,前方的曙光又太迷人,每个人都是背水一战,却又都如痴如醉。可是为什么我们的三观还是会被质疑?多读点书没错吧,崇拜高智商学霸没错吧。

当然都没错,所以砸锅卖铁也要送孩子上学。睁眼看世界,不要两眼一抹黑,懂道理,有知识,就活得明白,什么都不懂,就是瞎一辈子。

可卖房卖车也要送孩子留学就不一样了。没有好学历怎么找好工作,没有好工作怎么体面又光鲜地生活?

“读书”,“懂道理”,“学霸”和“改变阶层”有着千差万别,可它们之间最迷人的联系或许在于,读书是改变自己的阶层的最体面和正当的途径。
 
   
 一个经济平稳的时代,土豪难再有,而新的贵族已经出现。当人们把“高学历”,“高智商”和“多金”之间暧昧地牵起红线,逐利者便迎来了阳光下的狂欢。安迪人见人爱,曲筱绡花见花开。樊胜美可笑可怜,邱莹莹诸事不顺。还剩一个关雎尔,或许正准备成为下一个安迪。逐利本身无错。对多金学霸的追逐无可厚非。

换句话说,如果像安迪那样自立自强聪明美丽的人都活得不好,那么人生还有什么指望。

可是别忘了我刚刚说过,所谓知识改变命运当下的真正含义——知识改变了命运再改回去你就会发现你的人生已经完了。

我们不敢穷。

因为了解了贫穷会怎样,所以不可以回头。贫贱夫妻百事哀,不光是夫妻,在这个时代,对任何人来说缺乏头脑和金钱,终将百事哀。

我们大学的时候有一次班级去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县城旅游。我陪一个上海姑娘走遍了三条街都找不到一双人字拖。她挑拣着眼前的几双洗澡拖(绝对不是阿玛尼或者耐克会出的那种)问我:“三线小城市的审美都是这种水平吗?”她当然是开玩笑,但也可以说是事实。

那个小县城应该没到三线。但是只能说幸好她只在这里住一个晚上,因为时间长了她会发现,除非网购,她在这里买不到衣服,买不到家居用品,买不到绝大多数符合她生活标准的东西;她平时在便利店就能随便买到的最喜欢的冰淇淋这里绝对找不到。而这好歹还是个江浙沪区域的旅游小城。

如果再换成大多数北方普普通通的小县城,她还会绝望地发现马路都不大平整,停车位没几个,但是脏兮兮的车倒是停了不少。

街道脏乱差,偶尔能见到地上有死老鼠,小孩儿就在路边污水旁玩,黑水溅在身上。汽车呼啸而过,又一身尘土,说不定绿化和空气质量还没有上海好。

如果她再去农村,体验一把旱厕……应该会疯掉吧。

而以上,仅仅是生活质量上差异的体现而已。

在小县城,很多居住区门卫形同虚设,说不定楼下防盗门都坏了好久。在农村,狗可能就在自家门口被人毒死拖走。如果生了病,可以安心地看吗?

再长远一点,我们已经受过这份苦了,未来我们的孩子,还要在几十里外的学校上学,一个班七八十人,每周回来休息半天或者一天。中考和高考的时候,挤破头颅去过那个独木桥吗?

而在北京或者上海,拥有一个户口,再加上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这些就都不会发生。如果移民,是不是食品安全的问题都会少担心一点?

最让人恐惧的,是贫富巨大的落差。

我们不敢穷。

因为回头之后是糟糕的生活。

但是正因为我们对回头的恐慌,精英主义的最终模式形成了。它的痛点不在于对于精英的追捧,而在于对贫穷和无知的定罪。

可是贫穷和无知真的有罪吗?曾经我们盛赞着无产阶级,劳动人民,为什么现在会变成这个样子?曾经知乎上《生而贫穷》一文被疯狂转载,质疑者的发问是贫穷有罪吗?贫穷是因为自己的懒惰吗

《生而贫穷》做了解答,贫穷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懒惰,而是因为出身。换句话说,是阶层。

不幸中的万幸,在中国,当下还是一个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改变自己的阶层的时代,改变我们的阶层,也就是改变我们子孙后代的阶层。而二十年后,这个时代将终结。

所以这篇文章其实恰恰证明了:此时,贫穷有罪。

此时,你的无知,你的不努力,会让你的贫穷和无知代代流传。而你的子孙后代,似乎已经没有机会像你这样改变自己的命运了。

“寒门将难出贵子”,是我们早已知道的。

所以在这样的情境下,你不疯狂地去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拼命地奋发图强,过更好的生活,成为更体面的人,怎么不是罪呢?

多可悲,从某种角度,我们这代人已经被剥夺了选择的权力。当然有人质疑为什么只有我们就这么害怕贫穷?贫穷就会不幸吗?肯定不是。《真幌站前多田便利屋》两个男孩儿不富裕依然快乐,《破产姐妹》里两个女孩儿虽然贫穷但仍然有梦想,过得很好。甚至《无耻之徒》里,贫穷看起来也并非如此不堪啊!

当然,因为《无耻之徒》里Fiona再怎么穷至少买得到hm,想买符合自己审美的人字拖绝对买得到。便利店虽然小但是也五脏俱全。换到当下的中国的话,给了相同的预算的情况,我们能开起一个小卖部吗

对贫穷不再害怕的最基本的保证是贫穷也能生活得安全,体面,有尊严。

那时候我们才不会说考不上好大学就完了,我们也可以跟自己的孩子说没关系做你喜欢的事情就好了。这是一个灰姑娘的故事都不再流行的时代,“智商相同的人才能一起玩耍”,朋友圈被这句话刷爆的时候我倍感绝望,这句话实指的是阶层,我们其实已经开始堂而皇之地宣告自己的阶层差异,以后呢?

我们将越来越讨厌那些愚昧,贫穷,缺少教养的人……

历史在轮回。

但是起码,希望已经到了那个时候的情况下,贫穷已经变得不那么可怕,治病不会太艰难,社区的安全有保障,能够买到有设计感又实用的东西,想要开一家便利店也不会很为难。到了那个时候,即使是贫穷,也并不是不幸的事。

如果那样,就好了。

本文来源: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