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伊拉克国内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在两伊战争和科威特战争后被迅速放大。

两伊战争对伊拉克的影响

一方面,伊拉克和伊朗由于历史原因一直存在边界纠纷。霍梅尼革命后伊朗试图输出伊斯兰革命,各海湾国家均感受到压力,伊拉克更是首当其冲。霍梅尼革命后直接开放边界,鼓动伊拉克的什叶派和库尔德人造反。

另一方面,伊拉克经过十多年的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国家实力大增,希望争夺海湾霸主地位。海湾各国期望扼杀伊朗的伊斯兰革命,避免其冲击本国的君主制。

各方力量最终导致两伊战争爆发,海湾各国出钱出物,伊拉克出兵,联手遏制伊朗。两伊战争持续8年,打打停停,双方损失巨大。战争对伊拉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是经济方面。其一、石油工业被大量破坏。石油出口收入减少,导致其外汇枯竭,被迫举债。1984年外汇仅10亿美元,外债为400亿美元。其二、由于大量征兵,导致劳动力短缺,工厂和国营单位人员减少40%,这进一步导致了经济的衰退。其三、战争期间政府通过印钞来弥补赤字,商品价格飞涨,仅1985年就上涨12%。政府为了维持其脆弱的收支平衡,开始抛弃70年代的福利体制。政府一边削减雇工和国企工人的福利,一边搞私有化扶植私人企业,甚至直接出售国企增加政府收入。

伊拉克是怎么衰亡的-激流网

其次是社会方面。两伊战争导致人民生活急剧下降,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被快速放大。两伊战争期间,库尔德组织武装反对政府,被政府强力镇压,很多平民死亡。泛伊斯兰组织,如什叶派的号召党,进行恐怖袭击和游击战,也被政府大力镇压。伊拉克共产党也在群众中积极活动。这些都导致伊拉克政府面临巨大的国内阶级斗争压力。

扶植私人企业,出售国有企业,削减职工福利,镇压反对派的运动,这一切标志着伊拉克国家资本主义的实践开始破产。

1988年战争结束,伊拉克对外负债高达800亿美元,通胀率45%,大量职工失业,国内物资紧缺,各种矛盾错综复杂。

政府在政治和经济两方面采取措施,意图缓解矛盾。其一、政治方面。政府在强大的阶级斗争压力下,被迫放松政治环境,有限度开放言论和党禁。其二、经济方面。政府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继续出售国企,放松进口限制。

经济方面的改革导致社会贫富分化越来越大,愈发导致社会各阶层的不满。政治方面的放松使得反对派能够进一步活动,政府对社会个管控力日趋下降。

经济制裁对伊拉克的影响

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共计欠科威特约150亿美元,而科威特由于拥有大量石油,积累了巨额外汇储备。截至1990年,科威特共计有800亿美元外汇储备和1000亿美元海外资产。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同时缓解自己的经济困局,伊拉克于1990年发动侵略战争,妄图吞并科威特。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发起突然袭击,次日,科威特全境沦陷。美国为了保护其在海湾的利益,纠集多国部队,经过数月部署,于1991年1月开始进军伊拉克,3月11日结束战斗,双方签署停战协议。

战争期间伊拉克再次遭到沉重打击,15万人死亡,巴格达和巴士拉80%桥梁被毁,工业、石油和电力受损超过80%,各城市有近万住宅被毁,产业工人失业率90%。同时,还欠下了巨额的战争赔偿。

停战后,美国为了建立一个完全听命于自己的政府,拟推翻萨达姆政权。从1991年开始,美国持续对萨达姆政权施加压力,支持库尔德人和什叶派,划定禁飞区保护库尔德人,不时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进行武器核查等。而对伊拉克打击最大的,是经济制裁。

经济制裁横跨整个90年代,到1996年石油换粮食计划后才略有好转。经济制裁期间,除部分医疗物质和救援物资外,一切对伊拉克的进口、由伊拉克的出口都被禁止。伊拉克国内粮食、机器、轻工业品等各种物品极度匮乏。政府为弥补开支而大量印钞,通胀严重。期间,伊拉克的经济支柱——石油工业——几乎陷于停滞,石油工业从1990年占gdp的17.8%下降到1999年的0.8%。

到1996年底前,其困难达到顶点。在城市,工业开工不足20%,电厂开工不足10%。在农村,农民开始拒缴公粮,为让农民缴纳,政府不得不派出督察队。由于农业被破坏,国内农业产出仅能维持30%的需求,约有27亿美元农产品需进口,但外汇枯竭,难以进口。

为应对制裁,政府一方面进一步出售国企获取资金,一方面冻结工人工资和补贴以减少支出,同时还对私人企业开放进出口贸易以获取物资。

石油换粮食计划后情况略有改善,但整体经济仍然非常糟糕,人民生活极端贫困。2002年左右,一半成年人没有工作,人均月收入5-7美元(酒店雇员月薪7美元,医生20美元,大学教授30美元)。

然而,少数特权阶层却大发国难财,他们依靠走私和特权鲸吞巨额财富,过着极其奢侈的生活。

20年间,工业衰退、中产阶级大量破产、失业人口剧增、人民生活急剧下降,而政府中的高级官员和大资本家却大发横财,阶级鸿沟扩大,无产阶级(包括相当部分中间等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构成了这20年间矛盾的基线。

什叶派与逊尼派之间的矛盾、库尔德人与伊拉克中央政府之间的矛盾,在这二十年间也迅速放大,整个伊拉克国内的矛盾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形态。

阶级矛盾分析

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夕,萨达姆政权内忧外患几近崩溃。

国内经济被严重破坏,物资匮乏,人民生活极端贫困,阶级分化扩大,阶级矛盾突出。同时,什叶派宗教组织趁机发展,抨击政府,传播其伊斯兰思想,大批社会底层的民众成为其忠实信徒,什叶派各组织发展成反对政府的一支重要的力量。

库尔德地区情况更为严重,库尔德地方自治政府事实上独立,俨然和中央分庭抗礼。

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这成了压垮萨达姆政府的最后一根稻草。

为了更好地理解伊拉克的国内矛盾,我们还有必要详细梳理一下什叶派、库尔德人和政府的矛盾(详见下一篇)。

【未完待续】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伊拉克是怎么衰亡的-激流网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wind_1917

伊拉克是怎么衰亡的-激流网(作者:是年轻。来源:拓扑兔工作室。责任编辑:克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