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的美国女性游行,集合了几千万人,给新总统川普来了一个下马威。我参加了西雅图的女性游行,备受鼓舞之余,也想讲一下我的一些思考。

女人大游行(Women’s March)活动的发源与白人女权

1997年在费城,75万黑人女性汇合起来,为黑人女性和家庭在美国社会遭受的不公而抗议。抗议内容包括关注黑人经济上的弱势、黑人儿童的成长问题,并呼吁主流民权运动给予黑人运动更多关注等。这次游行被称为“百万女性大游行”(Million Women’s March)。【1】川普当选之后,一位夏威夷退休女性律师为了反对川普所代表的一切仇恨力量与歧视,而号召全国的女性站出来抗议川普,为了致敬1997年百万女性游行,她将游行最初定名为“百万女性大游行”,后来为了吸引更多的参与者而将其更名为“女性大游行”(Women’s March)。

本身是致敬黑人女权的运动,在真正的实施中却是白人女性占主导。举目望过去,大部分参与者是白人女性,参加活动的曝光率最高的也是白人明星们。虽然也有很多有色人种群体参加了这次游行,但他们曝光率不高,人数上也不像白人女性那么多。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要了解其中的原因,首先需要了解“白人女权”这个概念。谈到美国的女权运动,第一个出现在大家脑海中的形象是什么?很多人可能想到那张“We Can Do It”的握拳海报,想到希拉里、艾玛沃森等等。总而言之,大多数人的脑海中还是会出现一个白人的脸。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美国女权的问题:本质上它是白人中心的运动,或者至少在历史的记载中、人们的印象中是这样的。历史上每次女权运动,都有非常多的少数族裔参与并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她们的身影总是被历史轻易地抹去。原因简单来讲就是:媒体不爱报导,人们不爱听、也不想记住。

例如,碧昂斯多年来一直都是女权的坚定倡导者,为推进黑人女权做了很多努力,可是有几个人知道她在美国女权中的意义?联合国妇女署(UN Women)也不曾邀请她去做演讲。而艾玛沃森因为在联合国做了个“他为她”(Hefor She)的演讲,就一夜之间成为了女权代言人,说美国主流女权长了一张艾玛沃森的脸也不为过。

这次女性大游行中,到处可见有关身体自主、生育权自主的标语。女性要掌握对身体的控制权,这本身是应该大力争取的。但在美国,当白人女性觉得身体权是最重要的权利的时候,更多的有色人种女性很可能还在为最低工资、子女的教育、失业和基本的温饱挣扎。换句话说,虽然大家都来游行,但很多白人女性抗议的是美国社会的政治不正确,这种抗议因为在美国主流话语中得到了认可,而响应者甚众,颇有种大联欢的感觉,气氛也比较轻松。而有色人种女性却在为基本的生命和生存而发声,川普上台,她们面临的是生死攸关的问题,因此气氛也比较凝重。这些人一直都缺乏关注度,这次游行也不例外,媒体的报导也寥寥无几。

反思美国女性游行:不想解放全人类的女权主义,不是好女权主义-激流网女性大游行中的黑人与白人女性对比。图片来源:FB. By Flyah Angelou

为什么只有性别问题才有这么大的号召力?

如果此次游行的主题换成移民权益、种族平权、工人权益,还会不会有这么多人到场?如果川普没有当选,还会不会有这么多人参加游行?答案有极大的几率是否定的。这反映了美国现在的女权现状,那就是新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根深蒂固,白人文化依然是主流。每一个家庭中都至少会有一个女性成员,因此所有人,尤其是白人,都觉得性别议题跟自己息息相关,而愿意上街发声。其他社会问题,例如频繁发生的黑人被警察枪杀事件,无论多么严重,都只有最直接相关的那群人愿意到场支持,即使涉及的是人的生命,而我打包票这次参与游行的白人们没几个会愿意为此发声。

这就是新自由主义最危险的后果——声音的分散和身份的割裂。我们在坚定地坚持性别平等的同时,也要意识到这种割裂的视角的危害。正是这种封闭的视角,造就了现在割裂的美国。几十年女权奋斗,成功的大多数是仅仅保护白人、中产女权的权利的那部分,并不能为复杂的社会问题提供一个答案。因此在社会问题频发的今天,一朝回到解放前,也是在所难免了。

反思美国女性游行:不想解放全人类的女权主义,不是好女权主义-激流网图为一位奶奶举着牌子,上书“真想不到都这个年代了我还要为这破事出来游行。”诙谐的同时也道出了对社会退步的无奈

因此,当今美国激进女权行动派非常强调“交互视角”(intersectionality),也就是交互视角。女权主义者不能只关注性别,而要关注性别、阶级、种族、宗教等交互作用所造成的社会不公,只有这种关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正如Sarkeesian在一个视频中讲的,因为制度的问题,对一些女性有益的选择反而会成为对其他女性的压迫,因此女权主义者要关注更大的图景,促进问题从根源上改变,而不能只关注个人的赋权。在这里附上她演讲的视频链接“如何称为一个女权主义者”(how to be a feminist),讲的是我们应该成为怎么样的女权主义者,字字珠玑。(演讲链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OmIIAact4s)

如何看待希拉里的女权主义身份?

希拉里是标准的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女权主义者。自由主义女权主义追求女性在现有体制中的平等,而不是从本质上改变不公平的体制。举目全球,各国体制莫不男权至上、资本至上,并且被某个主流族裔统治,虽然程度不同,但几乎无一例外。很多时候,仅仅关注性别这一个角度、仅仅关注对既有体制的修修补补,是不能带来真正的平等的。

希拉里在支持性别平等方面的积极姿态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她的政策带有非常浓厚的新自由主义色彩。在竞选期间,希拉里团队的口号是“I’m with her”,支持身份多元,强调身份政治,但却并没有对腐坏的体制进行反思,也并没有为现实的不公指出任何有效的方向,保护的还是既有体制,还是那些既得利益者、也就是中产白人的权益。国际上,她用好战尚武的中东政策为美国的全球霸权和资本扩张铺路,其本质是侵略和男权的。我的一位土耳其同学曾非常担心地告诉我,她特别怕希拉里当选,因为那样的话土耳其就会是下一个伊拉克:“他们打着人权的旗号,承诺会给伊拉克带来民主,但其实带来的是战争和贫穷。”

女性入主白宫,的确是性别平等的重要标志,但女性总统不一定就是女权主义总统,也不代表会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公正和平等。正如时评员Conor Lynch所说:“希拉里的政策是新自由主义的巅峰。她用身份政治来捍卫寡头政治和美国霸权,颂扬的是建立在剥削和战争基础上的多元,而完全扭曲了政治正确和多元文化的本意”。【4】

投票给川普的都是些什么人?能够给女权主义带来哪些启发?

很多美国学者和主流媒体认为,投票给川普的人,都没受过什么教育,因此他们不明白包容社会的重要性,排外、目光短浅、歧视女性和移民。美国大选期间,确实有很多仇恨和偏见借机发酵,但这并不是全部。川普的疯狂让工薪阶级看到了一种近乎绝望的希望,那就是,既然现有制度永远不可能带来根本的改变,那么就来一个疯子打破这一切吧。很多选民根本不在乎川普是不是言论惊人、劣迹斑斑,他们只在川普打破一切政治常规、毁灭一切的态度中看到了改变的可能。川普的当选,本质上是表面政治正确、实则千疮百孔的美国民主制度下民众的绝望。从1999年到2014年,美国45-54岁工薪白人群体的死亡率从281/10万人增长到了415/10万人,也就是说,这一阶层这十四年间增长了50万的死亡人数。这在发达国家是非常罕见的,通常这种幅度的死亡率增长只有大规模疾病才能造成。而在美国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酗酒、毒品和自杀现象。[4]

再来看一组数字,61%高中学历及以下的白人女性投票给了川普。【5】这也再一次告诉我们,性别政治并不是全部,女性这个身份也并不能统一所有人。在就业、温饱这些基本问题面前,希拉里所强调的身份政治,其实是非常无力的。说到底,没有任何一个概念可以统一所有人,只有坚持交互的视角,才能找到实现社会公正的路径。

试想如果希拉里当选,美国不会爆发大规模的游行,然而不满的情绪会继续积累,出现川普这种完全抛弃基本人文关怀的领导人,也是迟早的事。川普当选,其实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反思的机会。在美国民主制度失灵的背景下,美国的主流女权运动存在什么问题?遗漏了什么东西?还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女权主义者们应该跟谁站在一起?是该跟以希拉里为代表的精英白人女权站在一起,还是跟那些为生存挣扎的、哪怕给川普投了票的人站在一起?如何把性别平等真正融入一个多元的、交互的框架?这都是美国女权运动想要推动社会进步所必须回答的问题。

结论与困惑

1月21的美国女性大游行,是女权主义的一次集体发声,在历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游行的规模之大证明了美国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的成功,在美国,女性权利基本上已经成为普遍公认的不可剥夺的权利,也成为美国作为一个国家安身立命的基础之一。但川普的当选也让我们看到,只关注一部分人权利的女权是非常脆弱和狭隘的,为了取得真正的性别平等,美国女权主义者需要关注更广泛、更复杂的社会问题。美国女权运动对于中国女权主义者们有什么样的借鉴意义?我们需要关注什么?我们该跟谁站在一起?该批评什么样的权力?该挑战什么样的秩序?最后,我想篡改一位伟人的话来结尾:“女性,只有先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

参考文献

1. Million Women’s March,1997.
http://www.blackpast.org/aah/million-woman-march-1997

2. The Negro Silent ProtestParade.

http://nationalhumanitiescenter.org/pds/maai2/forward/text4/silentprotest.pdf

3. Death Rates Rising forMiddle-Aged White
Americans, Study Finds.Gina Kolata.

4. Neoliberalism’s epicfail: The reaction
to Hillary Clinton’s loss exposed the impotent elitism ofliberalism. Conor
Lynch.

5. The women who helpedDonald Trump win.
Tara Golshan.

(作者:青豆酱。来源:新媒体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