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公交车是主要的公共出行工具,基本能通到各村屯。各条公交线路,短的十多公里,长的50多公里,覆盖了90%的村屯。村民想外出,或赶集或走亲戚,就到路边等着,招手即停。

搭上乡村公交车,和司机乘客聊聊他们的故事-激流网3月22日,去果柳村的公交,开车前,司机和小朋友们逗乐

搭上乡村公交车,和司机乘客聊聊他们的故事-激流网7月12日,7月是芒果飘香的季节,农民们采收的芒果有部分是通过公交车运送到县城售卖

从3月下旬开始,我跟着各路复工的公交车走走停停,和司机乘客聊聊他们的故事。

我先认识的是219路的张师傅。他是作登瑶族乡大板村人,却驾驶着一条由县城开往江城镇的线路。为什么不驾驶自己村庄的公交线路呢?张师傅说,不太好,作登线都是乡里乡亲的,不好收费。张师傅每天早上6点准时上班,下午6点收班。他所走的江城线,有公交车14辆,每辆车每天往返三趟。

3月25日,原计划第二天坐公交车去义圩镇,晚上微信群突然传来消息,说有一个从香港回来的人发烧了,坐过这趟车的全被拉去检查。我每天都跟着这些公交车来来回回,有些后怕,还好后来证实并不是新冠肺炎。

疫情也让我意识到,我们对医学的认识还是比较有限的。锰矿厂的工人郭师傅一上车就非常“吸睛”,他戴的是防毒口罩。开采锰矿会产生大量粉尘,特别是在洗矿的时候,于是厂里发放了防毒防粉尘的口罩。郭师傅说,既然这个口罩能防住矿里那么恶劣的环境,也应该能防住新冠病毒。

搭上乡村公交车,和司机乘客聊聊他们的故事-激流网4月22日,巴立村开住县城的公交车途经梅林村,梅林村的四名乘客上车去作登

搭上乡村公交车,和司机乘客聊聊他们的故事-激流网3月22日,郭师傅是锰矿厂的工人,工厂发给他的防毒口罩,他戴来防病毒

搭上乡村公交车,和司机乘客聊聊他们的故事-激流网3月31日,义圩镇一位77岁的阿婆,走村串户收购鸡鸭毛,晒干后再卖给老板。今天,阿婆刚卖完一批鸭毛,准备回家

搭上乡村公交车,和司机乘客聊聊他们的故事-激流网3月25日,那拔镇六柳村的黄忠到县城购买果苗。一路上他小心翼翼,生怕果苗受伤

搭上乡村公交车,和司机乘客聊聊他们的故事-激流网3月22日,江城镇开往大诺村的公交车,一位老大爷往车上装鸡笼。老大爷在镇上买了小鸡,拿回家去饲养

在印茶镇,原本外出打工的青年阿武因疫情没能按时返工。车来了,他还稳稳地坐在候车席上。等大家都挤上了车,他才站起来,最后一个上车。

阿武是僚坤村人,之前在广东中山打工,回家过年。后来封村封路,他没有找到合适的返城方式,也担心务工地区风险更高。他对复工并不着急,和坐公交车一样。“虽然复工了,但工厂的订单量比较少,没有什么工作可做。虽然在老家挣不到钱,但生活成本也低,慢慢来吧。”

像阿武一样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在田东县非常多。比较贫困的村庄,一半的青壮年都会外出打工,而在作登瑶族乡梅林村这样的深度贫困村,五十多岁的中老年人也会出去搏一搏。

田东县各乡镇最热闹的日子就是“圩日”(赶集日)。2月初,“圩日”因疫情暂停,公交车也停了,后来才慢慢恢复。公交车上许多人都是奔着赶圩来的,三天一个圩。卖猪肉的,卖活鸡活鸭的,基本都是“圩日”才会出现,村民也赶着这个日子购置物件。

3月22日是江城镇的“圩日”,一位老大爷买了小鸡幼崽,准备回家再养三个月就可以卖了。上一趟车他已经挤上去了,但因为人太多,鸡笼又大,占用太多空间,司机叫他等下一趟,他只好搬下来,老老实实继续等。本想和他多聊聊,但他说的是南部壮语,我听不太懂,实在可惜。

在义圩镇,我遇见一个收集鸡鸭毛的阿婆。宰鸡杀鸭这事,在城市已经专业化,鸡鸭毛都由市场摊贩统一处理。但在乡村,家家户户杀鸡杀鸭,大多自己动手,鸡毛鸭毛也得以保存下来。阿婆已经77岁,平日里走村串户收购鸡鸭毛,晒干后再卖给乡镇老板。收购鸡鸭毛是小本生意,一只鸡的羽毛,收购价是一块钱。“哎呀,没办法,不能不做,也不习惯不做。”

这样的老人在田东不在少数。子女外出务工没法照顾,老人就做这些贴补家用。他们勤劳惯了,闲下来并不适应。

伴随着“圩日”开放到来的,还有春耕播种。凡是有田地的,都要赶着农时播种。住在印茶镇的妈进坐车到县城买种子。在我们农村,一些妇女在结婚后不再喊自己名字,“妈进”,其实就是阿进的妈妈。之前她已经来过镇上一次,但是觉得不太够,又来补充采购。当地政府会提供补贴鼓励种粮食,但有的农民不太愿意,因为成本太高,收购价格又太低。种的粮食基本上就是自家一年的口粮,如果亩数多,才会卖掉一些。

搭上乡村公交车,和司机乘客聊聊他们的故事-激流网7月4日,县城农贸市场前的公交站点。一名小朋友在查看线路

搭上乡村公交车,和司机乘客聊聊他们的故事-激流网8月29日,一位妇女提着一大袋鸭子上车

搭上乡村公交车,和司机乘客聊聊他们的故事-激流网3月31日,几位年轻人上车睡觉

搭上乡村公交车,和司机乘客聊聊他们的故事-激流网3月25日,回乡创业的青年阿龙在那拔街上开了一家批发商店,每天从县城进货。这天,他进的货比较多,正从车上搬到自己的三轮车上

那拔镇六柳村的黄忠,跑到县城购买果苗。他戴着口罩,一路上小心扶着,生怕果苗受伤。手机响了,他掏出来贴到耳边,“喂喂”地叫,但铃声响个不停,原来他忘记按下接听键了。对于乡村的人来说,现代科技还没有完全走入生活。

4月21日,一对来自作登瑶族乡坡圩村的龙凤胎跟着爷爷奶奶到县城玩,再过三天就是他们的生日,今天要在县城里订个蛋糕。父母都在广东打工,孩子平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村里的小卖部只提供基本的生活用品,想要订个蛋糕,就必须早早地赶公交车去镇上或者县城。

3月28日,我在公交车站遇到印茶镇的麻老板,她和女儿一起到县城购买鸡苗。女儿已经大二了,学的是教育专业,学校因为疫情暂缓开学。我问女孩,以后想去哪里发展呀?她说,才大二呢,以后再考虑吧。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wind_1917

搭上乡村公交车,和司机乘客聊聊他们的故事-激流网作者: 谢佩霞。来源:南方人物周刊。责任编辑:郭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