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宣布辞职了。3月19日,他决定从3月20日起停止履行总统职权。从苏联时代至今,他担任哈萨克斯坦最高领导人已整整30年:1989年,纳扎尔巴耶夫出任当时的苏联加盟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1990年,纳扎尔巴耶夫担任新成立的哈萨克斯坦国总统至今,连任五届总统。

辞职后的纳扎尔巴耶夫,是否仍然长袖善舞?-激流网

欲离还休

当然,说辞职,不是真的说走就走。辞职前,纳扎尔巴耶夫解散了政府、安排了过渡领导人、为自己量身定制了新职位。

首先,2月21日,纳扎尔巴耶夫对哈政府近年来的工作提出批评,并签署了解散政府的总统令。

其次,纳扎尔巴耶夫表示,在2020年3月大选之前,哈萨克斯坦参议院(议会上院)议长哈斯穆卓玛尔特•托卡耶夫(Kassym-Jomart Tokayev)将代理总统之职,而65岁的托卡耶夫被视为纳扎尔巴耶夫的忠实追随者。

最后,纳扎尔巴耶夫继续担任哈萨克斯坦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和“祖国之光党”的党主席。“祖国之光党”是哈执政党。2018年,他还成为了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任期终身,而国家安全委员会在去年宪法改革后,掌握了与总统班子及政府同样广泛的权力。同时,哈萨克斯坦宪法还赋予他“民族领袖”的身份。

也就是说,辞职后的纳扎尔巴耶夫仍将处于哈萨克斯坦政坛核心,只是减少了些“一线”工作。毕竟是78岁的老人了。

平衡大师

哈萨克斯坦在苏联解体后的加盟共和国中,表现相当抢眼:既没有像俄罗斯一样在休克疗法中一落千丈,也没有像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一样在“颜色革命”与美俄博弈中伤痕累累。哈萨克斯坦独立初期经济曾一度下滑约50%,居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但从1994年起经济稳定快速发展,是独联体国家中最早走出因苏联解体而陷入危机的国家之一。人均国内总产值从1994年的700美元提高到2014年的1.3万美元,从而进入“中等发达国家”之列。2013年在148个国家的竞争力排行榜中,哈萨克进入到前50名。哈萨克斯坦2012年提出了“哈萨克斯克-2050年”国家发展战略,雄心勃勃地提出要把哈萨克斯坦从现在的世界50强之列提高到30强之列。

纳扎尔巴耶夫用自己三十年的最高领袖生涯,证明了在所谓的全球化年代,地缘政治学仍是领导人必修课。哈萨克斯坦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即麦金德所谓“世界岛的心脏地带”,是中俄美等国竞相争取的对象,纳扎尔巴耶夫成功地利用了这点。布热津斯基曾预言哈萨克斯坦很可能由于“种族不稳定”而解体,因为哈萨克有了纳扎尔巴耶夫,预言失败了。

纵横捭阖于中美俄欧之间的纳扎尔巴耶夫,加了很多朋友圈:

“C5+1”:与美国有关的朋友圈。美国曾一度以反恐之名利用哈萨克的军事基地,但在2018年8月里海国家公约签署之后,从法律上断绝美军在哈萨克驻军的可能。2014年,美国国务卿克里遍访中亚五国,被称为“历史性创举”,由此确立“C5+1”(中亚五国+美国)机制。该机制是美国中亚战略发生巨变的明证——因搞“颜色革命”遭中亚国家排斥后,被边缘化的美国想要“重返中亚”。

欧亚同盟:与俄罗斯有关的朋友圈。也称欧亚关税同盟,最初由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与白俄罗斯组成。关税同盟有两点主要内容,一点是各国之间取消商品关税(不取消增值税),互相承认技术指标,检验标准;在同盟范围内进行产业布局,如在一些领域各国放弃生产,把这一市场让给其他成员,以达到产业贸易互补的目的。

上海合作组织:与中俄有关的朋友圈。上合组织最初仅有一个为了增进政治互信、解决边界争议的会晤机制,目前发展成欧亚地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安全、经济与人文多领域综合性合作组织,成员国也创立之初的六国发展为八国。

“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有关的朋友圈。道路交通一直是哈萨克的关注重点,因为远离海洋,只能以陆路运输。纳扎尔巴耶夫本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谁说我们没有海洋,我们有两片海洋,一片叫中国,一片叫俄罗斯,只要打通陆路运输,他们就是我们最好的海洋。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中哈两国在大陆运输桥的理念上是高度一致的。

在开展多边平衡外交的同时,哈萨克斯坦近年来的外交路线逐渐表现为更看重自身地区属性和地区领头人的地位,可以预见,未来这种独立性会进一步增强,在国际舞台上也渐趋活跃:纳扎尔巴耶夫提议在哈境内举行乌克兰危机谈判,主持旨在为叙利亚带来和平的阿斯塔纳国际会谈。哈萨克这种的多元外交政策,不仅表现在东西方之间,也表现在穆斯林世界和突厥语国家之间。

纳扎尔巴耶夫的“成功”秘诀似乎是:盲目站队不可取,大国的话不全听,独立自主、平衡发展才是王道。

危机显现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纳扎尔巴耶夫之所以能“成功”,有其经济基础:哈萨克地处中亚腹地中心,位于中俄两大国之间,蕴藏了大量的天然资源,因此哈萨克的经济是以石油、天然气、采矿、煤炭为主。而本世纪初,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其世界第十一大石油储备。凭借这个优越条件,哈萨克在2001年至2016年间平均GDP增长率为6.8%。

但是,靠天吃饭的好日子不能持久。2014年的石油价格暴跌以及委内瑞拉的经济危机让哈萨克斯坦的领导人看到了经济多元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018年12月11日,纳扎尔巴耶夫强调,该国经济必须过渡到新的增长模式,以保持竞争力,政府将继续推进制度改革和经济结构性调整,继续推动经济多元化,改善国内营商和投资环境。

纳扎尔巴耶夫的忧虑是有道理的。近年来,世界石油需求增长有限,供给严重过剩,庞大库存有待消化,而世界经济的基本面并不乐观,中国的新常态下经济下行的长期趋势并不会改变,世界贸易争端的前景并不明朗,基本面不看好。而大国间的博弈和特朗普的油价政策虽会影响油价,但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不能将希望寄托于此。

2014年,俄罗斯因乌克兰危机同西方关系恶化后,哈萨克斯坦的经济也跟着受到了西方对俄经济制裁的影响。哈国经济21世纪第一个十年长期近两位速的高增长率一去不复返了,哈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

平衡打破,路在何方

“新常态”之后,哈国内平时显现不出来的各种矛盾必然会凸显。曾经光鲜的经济数据背后,是腐败横行,权力高度垄断,法治荒废。政治腐败据透明国际发布的2013年清廉指数来看,哈萨克斯坦在调查的177个国家中排名140。

相对其他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同样面临着宗教与民族问题。拥有130多个民族的哈萨克斯坦,也面临民族纷争。独立以来,哈萨克斯坦一直推行去俄罗斯化,以至于90年代末,俄罗斯族占据多数的北部三州出现分离倾向。1998年,哈国政府将首都从阿拉木图迁到北部的阿斯塔纳,统治重心北移,才算是度过了危机。但在“新常态”之下,矛盾如何发展,是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哈国虽然长期默默无闻,闷声大财,但决非无足轻重的国家。麦金德将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称为“心脏地带”,把欧亚非三大陆称为“世界岛”,从而得到了著名的论断:谁统治了东欧谁便控制了“心脏地带”,谁统治了“心脏地带”谁便控制了“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谁便控制了世界,这就是著名的“陆权论”。“陆权论”的本质是从中心向边缘地带扩张的战略。如果说以欧洲中心为中心的年代的东欧是“心脏地带”的核心,那么今天的中亚恐怕是“心脏地带”的核心。

与“陆权论”对应的是“边缘地带理论”。二战后美国的崛起和德国的失败,意味着“边缘地带理论”的胜利和“陆权论”的式微。但是,沧海桑田,美国霸权的相对衰落和欧亚大陆的重新发现与大规模开发,意味着中亚地区对未来国际局势愈来愈重要。哈萨克作为中亚最大的国家,其稳定与否,作用更不可小觑。长期以来,纳扎尔巴耶夫的国际形象是和平、理性、温和的,2014年,纳扎尔巴耶夫还在上海获得了首届“丝绸之路和平奖”。

现在,平衡正在被打破,中亚强人纳扎尔巴耶夫的统治危机渐露端倪。是的,仅仅是端倪,主流仍是一派歌舞升平,纳氏的权威仍无人可及。只是,这端倪的背后并不是哈萨克斯坦一国的危机:作为中亚政治的压舱石,哈国的危机是整个中亚的危机;作为中亚最大的国家,哈国的危机会作用于周边大国;作为欧亚大陆的核心,哈国的危机会被域外大国所用并放大。十余年前,美国在哈萨克斯坦曾策划一场“黄色革命”,只是没有成功。

是的,“闷声发大财”的年代过去了。纳扎尔巴耶夫先生,准备好了吗?周边大国准备好了吗?世界准备好了吗?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辞职后的纳扎尔巴耶夫,是否仍然长袖善舞?-激流网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辞职后的纳扎尔巴耶夫,是否仍然长袖善舞?-激流网(作者:五百二。本为激流网原创首发,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责任编辑:邱铭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