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节年为首,春节始终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传统节日之一,因而也成为带动社会消费的强力引擎。节日期间摄影记者回到家乡,用镜头记录春节期间的经济现象:繁忙的宠物代养、人流熙攘的春节灯会、生意冷清的气球摊位⋯⋯这些记录既反映了春节消费方式的迭代,也反映了“年味”在时间推移中的变迁。

春节经济:消费翻新迭代,年味儿渐行渐远-激流网

2019年2月1日,下午一点多,小钟来到今天第三个家庭,帮客户照顾她家里的一只狗、一只猫和一只仓鼠。主人不在家时,狗要等小钟来了才能出去排便。小钟担心狗憋不住,午饭没来得及吃便先领着狗下楼去了。

▌繁忙的宠物代养服务

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图、文:财新记者 梁莹菲

自开始从事宠物上门喂养的工作,这三年来的春节小钟都是在广州度过的。阖家团圆时,往往也是宠物行业最繁忙的时刻。忙碌时,小钟从早上6点就要开始工作,手里常提着一长串钥匙,每打开一扇门,都会有或热情、或惊恐的小动物在等着他。它们的主人正远在百里外与家人相聚,而小钟的责任就是让宠物不饿着、不渴着、不那么寂寞。

年二十七,我与小钟会合,准备记录他一天的工作,碰面后,小钟匆匆问了声好,便立刻迈开脚步带我去第一户人家,他走路的速度比路上所有行人都要快,我几乎要小跑着才能跟上,一边走,他一边介绍自己。“1989年生的,江西人,之前在淘宝上卖女装,一卖就是八年,因为生意亏了钱,也厌倦了这个行业,才转行做宠物。”

他看好了这一行业的前景,愿意雇人上门照顾宠物的客户确实不少,其中有住临江豪宅的中产阶层,却也不乏租住在城中村或公寓里合租的工薪阶层。小钟的收费在行业内算中上水平,一天80元,节日提价20%以上,然而春节期间的订单仍几乎饱和。一个春节的收入,差不多是平时一个月收入的2倍。“收费太便宜,客人反而不敢把宠物托付给我。”小钟解释道,甚至有不少客户要求他一天上门两趟。

春节经济:消费翻新迭代,年味儿渐行渐远-激流网

2月1日,小钟进入了繁忙的春节加班状态,他手拿一长串客户家的钥匙,每天走访约5-10个家庭,照顾他们独自在家的宠物。

春节经济:消费翻新迭代,年味儿渐行渐远-激流网小钟到客户的家中清理猫砂。

春节经济:消费翻新迭代,年味儿渐行渐远-激流网

清理完猫砂盆,添水添粮后,小钟开始跟宠物玩,顺便给它们主人拍点视频,汇报宠物的情况。

每到一个顾客家里,小钟先清理宠物粪便,稍微打扫一下房间,开窗通风,添上水和猫粮,观察宠物状况,陪它们玩一小会儿,拍照给主人汇报情况。做完以上流程,大概要花半个小时左右,而因为不限定区域,小钟最远需要坐一个多小时的地铁才能赶到下一家。

春节期间的广州,街道空空荡荡,外地人小钟不用看地图,自如地快速穿梭在那些环境优美的小区、设计精美的公寓楼之间。

▌除夕夜的汉堡店

地点:江苏省徐州市

图、文:财新记者 陈亮

春节经济:消费翻新迭代,年味儿渐行渐远-激流网

2月4日除夕夜,江苏省徐州市,汉堡店老板刘士方处理完狗年最后一单外卖,站在店门口等送外卖的弟弟回来。今天的订单比往常多了2倍,他舍不得关门。

除夕晚上7点,汉堡店老板刘士方处理完狗年最后一单外卖,站在店门口等送外卖的弟弟回来。

他的店位于江苏徐州环球港商业中心,一处不起眼的角落里,主要做外卖。

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农田,极速的城市化之后,周边失去土地的农民被集中于此处规模庞大的住宅小区。工厂、酒店、商业中心转眼间就改变了这里的样貌,从小离家的人,再回来时,已经很难辨别出雄伟的商业建筑之下本来的模样。

刘士方的家距离这里20公里,他认为自己既不算外地人,也不算是原住民。从江苏一家较大规模的西式餐饮公司辞职后,他做汉堡生意已有十多年,眼看着这片土地上起了一栋栋高楼,变成了商业区。外卖兴起以后,他发现堂食的客人迅速减少,房租又上涨,他放弃了街市上开了多年的老店,用之前一半的价格租了这间较为偏僻的门面,决心主做外卖。

一年多下来,生意虽然“红火”,他的主要利润却被平台赚走了。一份50元钱的汉堡,平台要抽走15元之多,利润所剩无几。“天天忙得团团转,净给外卖平台打工了”。

除夕夜,在刘士方店里买汉堡的,多为住酒店的客人,也有吃完年夜饭给孩子买零食的小区居民,还有就是网吧里仍在奋战的小青年。

除夕夜的单子数量是平时的2倍,等不到外卖送餐员,刘士方就喊做外卖的弟弟来帮忙。还是忙不完,他只得自己骑着车去送。

“薄利多销,现在是必须多销,晚回家一会儿也没啥。”媳妇打来电话,说母亲又问他啥时候回,刘士方犹豫了一下,在平台上把店打烊了,准备等弟弟送完这趟一起回家。

▌小城年味——酒与麻将

地点: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

图、文:财新记者 丁刚

春节经济:消费翻新迭代,年味儿渐行渐远-激流网

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大年初四凌晨4点,朋友们喝完酒后来到提前开好的宾馆打起了麻将。

工作后的几年,记忆中的春节都是混杂着酒精味儿的。

腊月二十九晚,整个县城只有两三家烧烤店还在营业,去任何一家都会遇到很多熟人,每次从进门到入座都能轻松散完一包香烟。一年未见的亲朋好友彼此喝上两杯酒是少不了的,从这桌喝到那桌,觥筹交错间混杂着小城独有的人情味儿,大家在席间谈笑,直到一醉方休。

从烧烤店走出已是凌晨,平日里熙熙攘攘的小城街头,这时候已经很静谧。微醺着和朋友们走在街头,眼前熟悉的一切让我感知到回到了故乡。

大年三十除了陪家人过年,去宾馆开个带麻将桌的房间也是件重要的事情。县城里仅有的几家能拿得出手的宾馆,在过年期间几乎都是满房的状态,每天晚上九点之后就很难开到房了。比起去夜宵摊喝酒、去KTV扯着嗓子唱歌,朋友们坐在一起打打麻将聊聊天就显得“优雅”很多。

快到大年三十晚上12点,大家放下手中的麻将爬到楼顶去看烟花,记忆中的除夕烟花会持续一个多小时,漫天的烟花在小城的上空绽放,一时间整个县城会像白昼一样,在一阵阵爆竹声中大家相互扯着嗓子道着祝福。然而今年烟花却并不像往年那样多,陆陆续续不到20分钟便没什么动静了,大家都有些失望而归,说起了这两年县城经济的不景气,钱有多难挣,回来哗啦啦继续打起了麻将。

大年初三,一场冷空气突袭了县城。冷风中伴着雨夹雪的中心广场,行人夹紧衣服匆匆而过。周边的春节娱乐项目几乎无人问津。摆了近20年“套圈圈”的马大姐夫妇躲在棚子里避着风,看着地上整齐摆放的鱼缸有些无奈。“你看看,这县城现在多惨淡啊,怎么就不能有个好天气呢?”

春节经济:消费翻新迭代,年味儿渐行渐远-激流网

经营“套圈圈”项目的马大姐夫妇在摊位前合影。他们表示,如今县城的娱乐项目越来越少了,他们做这么久一方面是想给人带来快乐,一方面也会有些经济收入。

春节经济:消费翻新迭代,年味儿渐行渐远-激流网

大年初五,旬阳县城的中心广场边,因为天气降温,春节娱乐项目门庭冷落。

▌不逛灯会不算年

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图、文:财新记者 陈玮曦

春节经济:消费翻新迭代,年味儿渐行渐远-激流网2019年大年初二,江苏南京,秦淮灯会上的元宵摊位。

春节经济:消费翻新迭代,年味儿渐行渐远-激流网江苏南京,夫子庙景区核心区,一名女童在人潮中爬上立柱观赏秦淮河夜色。

“不去挤一挤秦淮灯会,不算过年。”这是老南京人骨子里的传统与习惯。十里秦淮岸边,在年初二这天被60多万人和满眼的花灯填得满满当当。而在人流中间,你总是能一眼就分辨出哪些是周边城市的游客,哪些是老像我们一样挤在街边小吃店里,排着队品尝味道难说正宗的鸭血粉丝和汤包、在花灯摊旁拍这拍那,跟老板讨价还价,还有花上120元的巨款,坐半小时秦淮游船的妥妥的是外地人无疑了;而那些老南京,多数神情平静地在拥挤的人流中被推着走,来到熟悉的小摊买上一盏花灯,再挪到灯会主会场,安安静静地和家人一起看上一场空竹或是皮影表演,这场灯会就算是逛完了。

在这些老南京当中,还有一批人是为了几袋元宵专程过来。景区内一个雕花木栏、三面漏风的亭子前,没有门面、没有网店、仅此一家的“老太叠元宵” 从腊月十五正式出摊,到正月十八结束,延续着60多年只做春节生意的传统。

一辆小推车,颗颗手工元宵堆成了小山,从早上十点出摊,不等天黑就可以卖空。据摊主胡小锦介绍,每年能卖掉60吨左右,“不少熟客都告诉我,吃了我家的元宵才算是过年。”老饕(爱好美食的人)越来越多,每年到夫子庙排队买老太叠元宵,成了许多老南京春节的又一个仪式。

▌爆竹声歇,年味渐远

地点:江西省樟树市

图、文:财新记者 蔡颖莉

春节经济:消费翻新迭代,年味儿渐行渐远-激流网

2019年2月2日,江西瑞金,做春节生意的商家挂起了各式各样的春联。为了方便快捷,很多家庭选择购买成品春联,亲自手写春联的家庭越来越少。

春节经济:消费翻新迭代,年味儿渐行渐远-激流网

2018年除夕夜,江西樟树,小区门口遍地爆竹碎屑。自2019年起,全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春节经济:消费翻新迭代,年味儿渐行渐远-激流网

2019年正月初三,江西樟树,全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后,很多家庭为了营造新年气氛,只能偷偷燃放小型烟花。

儿时的春节,带有颜色、气味和声音的记忆都是与烟花爆竹有关,火红一片是记忆里春节岁岁成长的起点。家乡习俗是在除夕时放上两串爆竹,晚饭前的第一响是开财门,意味财源广进,第二响是凌晨前后的封财门,锁住财运。放第一响爆竹时,家人会用双手捂着我的耳朵,直到爆竹放完。然后我便会跟着邻里街坊的小孩一起放烟花,那是童年春节里最期待的时刻。之后一家人便凑在十几平方米的小家里吃上全是肉的年夜饭,在电视机前守着春晚,其乐融融。父亲放第二响爆竹时,我往往已经是困意来袭,伴着此起彼伏的爆竹声睡去。

进入千禧年,家里搬进了新楼房,此后过年的形式越来越简化。街上卖成品春联的商贩取代了手写春联的老书画家;在此之后,商家搞活动时都喜欢将春联作为赠品,到店里买春联的人也越来越少了。春节的形式越来越简单,父母也不再为春节的各项准备而忙得不可开交。我总是能回想起上世纪90年代住在平房小院时,我和母亲在街上买红纸,买回家里裁剪成好几个长条和短条,然后倒好墨汁,父亲就开始腾出餐桌写对联,我在一旁看着也依样比画着。不光是自家门口写上一副对联,有时候也帮着乡里的叔叔伯伯写上几副,然后在正月前送去。那时候能写春联的人都会被赞扬是读书人,能为他人写上春联也是件引以为豪的事。前两日回到家中,街道上的城管车辆走街串巷,用大喇叭循环播放着“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违者重罚”。父亲每次听到便开始埋怨:“不打爆竹还过什么春节,这几千年的习俗就要在今年结束吗?现在都放桶里打,就算空气污染也不在乎这一天啊?”

以前卖烟花爆竹的老板,今年也转行做起了年货买卖。不需要再为春节忙前忙后的父母,悠闲地躺在沙发上刷起了抖音。还在回忆儿时春节记忆的我,转眼也毕业工作了,记忆中年味好像和年份一样,越走越远。

长按二维码支持激流网 

春节经济:消费翻新迭代,年味儿渐行渐远-激流网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激流网小编微信号jiliu1921  

春节经济:消费翻新迭代,年味儿渐行渐远-激流网(来源:澎湃新闻。责任编辑:邱铭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