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现在想到管理,都认为那是厂长经理的事情,工人似乎不具有管理工厂的能力和素质。然而,在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国家,如果工人不能管理经济的话,工人还如何去管理国家、当家作主呢?所以说,工人阶级不仅必须领导工厂,而且也有能力管理工厂!而马宾同志于1960年向中央报告总结了被后人名为鞍钢宪法的社会主义管理方法,更是从方法上证明了工人有能力管理工厂! 327日是马宾同志逝世的日子,今天,我们纪念百岁老人马宾同志逝世,同时,也希望中国的工人阶级,能够再次迸发出改造世界、震撼天地的力量!

鞍钢宪法的重要内容就是两参一改三结合: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参加劳动,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技术人员、干部相结合。本文选取了牡丹江市水泥厂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经验,向大家全面地介绍在这一社会主义下工人管理工厂的方式!

秘史 | 谁说工人不能自己管理工厂?-激流网    我厂在省市委的直接领导下,学习推广“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经验,是在深入开展整风运动,加强党在企业中的一元化领导,继续肃清一长制思想残余,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在全国全面大跃进的新形势下,为了改变阻碍着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束缚着生产力发展的现行体制和过分集中的管理方法,彻底改革业务,精简机构,把管理人员尽可能压缩到最低限度,使干部达到不脱产和半脱产,工人都能参与企业的日常管理,进一步做到计划、经济和技术的全面管理的要求下发展起来的。

19583月截至目前,八个月的时间证明,管理工作的改革,也是一个相当严肃而复杂的工作,不是破几条立几条就算了事的,而是一个管理工作的技术革命和干部思想作风上的革命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党在企业中的绝对领导问题,一长制的思想残余,不仅会反映在一些领导干部的身上,而且也会程度不同的反映在基层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的思想上。

因此,在此种情况之下,党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的方法,就很难广泛深入地贯彻到一切工作中去,直接影响到大破大立和大搞群众运动的进行。在我们决定工人参与管理的初期,他们就公开叫嚣“外行不能领导外行”,不相信解放了的工人阶级能够管好企业,不相信工人能够参与技术管理。到处叫喊:“干部太少,忙不过来,完不成任务怎么办?”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根据大多数职工的意见,在展开大鸣大放大辩论和提高思想,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坚决采取了边劳动、变管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行了三权下放(生产、财务、技术)和人员下放,合并了一些科室,将原来10个科室合并成了3个综合办公室(经营管理、生产技术、基本建设),减少了脱产干部,把原来162名干部减为69名(不包括文教卫生和福利21名)。

由于科室的合并和脱产干部的减少,对管理又进行了一次大胆的改革,组织专业人员对厂计划、经济、技术等业务,进行了全面检查,为了要从根本上改革业务,简化手续,对各种不同的业务,按轻重缓急的排队方式,制定了该简化的简化,该取消的取消,该建立的建立分级方案。这样便做到了工人由参加日常管理,进一步为参加计划、经济、技术等管理。

一、计划经济管理方面

1)工资由日工资改为月工资,由各组工人劳资员算工资发工资改为人人自算自取自储工资,由原来从银行取款发现金改为直接存入银行与储蓄结合起来,简化了手续,便利了群众。

2)材料(包括配件)下放到车间管理,实行自用自领,把全厂大仓库变为各车间小仓库自己管理,便利了生产需要,改变了管理与生产脱节的矛盾。

3)财务成本下放到车间和小组,改为三级管理三级综合后,取掉了一些就规章制度,建立了财务成本群众化,使人人都能计算成本。

4)产品质量实现了车间自己管理,把管生产和管质量统一了起来,解决了过去长期存在的化验室与生产车间互不信任的扯皮现象,而且从根本上保证了质量。

5)生产计划由过去集中管理,控制过细过死、由上边编、下边执行改为在国家总计划的指导下,由车间小组自己讨论编制月季计划,报厂办公室综合,使车间和小组确保的保证原料的供应,解决了撤销工段后出现的小组材料供应和生产不连接的矛盾。

6)人事调动、升降、奖惩(除开除厂籍除外)、考勤等,由车间小组自行解决,这样进一步加强了车间和小组全面管理的观点。此外,为进一步发挥车间与小组包思想、包生产、包管理、包生活的全面管理的积极性,如安全、卫生、劳动保护、生活福利等,也由过去的集中管理,下放到了车间与小组。

随着业务的大改革和机构的精简,我们又下放了39名干部充实了基层。为了使十大员之一的管理干部跟班劳动,并根据干部的不同业务,把第一、第二批的下放干部做了统一调正,这样既可做好自己所属的工作,又可做好培训工人十大员的工作,把生产小组变成一个即是生产管理单位,又是一个政治思想、学习和科学研究单位。

秘史 | 谁说工人不能自己管理工厂?-激流网    二、科学技术方面

在大搞群众运动中,随着技术权限的下放,许多生产小组都参加了设计、修改工艺、检查产品质量、试制新产品,自己动手处理技术革新项目、设计制造加工新设备的工作。

因此,为了进一步吸收广大职工参加技术管理,我们除了实行领导、技术、工人三结合的办法外,又放了过去一部分控制过严过膝的质量、图纸、设计、配件、设备维修等权力,直接交给车间和小组管理,我们并提出了:“只要对生产有利,能保证质量,可以不经厂部科室的批准任意修改和补充”等的口号。这样就进一步发挥了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现在,工人已经发现80%的图纸不符和现有设备的要求,找出了过去技术人员下达图纸,工人照制的产品与实物不符,影响了生产的根本原因。

现在工人们提出有50%的图纸,按照现有设备的实际情况,要自己进行设计,如有技术人员协助可以达到80%。这就证明了工人不但能够管理工厂,而且也能作为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

此外,我厂工人参加技术管理的主要形式,是以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的方式,成立了全厂的科学技术研究会、车间分会(科学研究所)、技术研究小组等形式进行的。这种形式的好处是,人人都能参加技术管理,人人又都是研究员;是以广大职工群众为基础,以老技术工人和技术人员为骨干,以水泥生产为中心,突破重大技术关键为重点,开展技术研究工作的。这样就不会是几个工程技术人员去做研究工作,形成一个群众性的技术研究管理纲。

三、车间建立工人生产管理委员会,

建立工人业余办公室

车间生产管理委员会,形式虽然有所不同,性质上都是在党支部统一领导下的群众性的实行集体管理的组织。

它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党支部的决议,经常地组织领导群众讨论制定实现各项生产、财务、技术、组织措施的计划任务;组织领导群众大搞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组织职工文化、技术、业务管理知识的学习;关心职工生活等。为了便于领导,有车间领导(支书不参加),较强的生产小组长和十大员的骨干,以及下放干部都能参加,经群众讨论通过,上级任命的办法产生的。一般任期为一年。车间委员会的人一般为13-15人。委员会并推选主任1人,副主任2人。为了便于三班制的全面领导,各个委员会可以根据车间具体情况,分片包干负责。

车间委员会的人物很多,为了及时处理车间日常管理工作,在管委会下还设立了综合管理办公室,具体分为5-6个业余职能组。即经营管理、生产计划、治安保卫、技术管理、安全卫生、人事工资、福利等。各职能组长,分别由车间综合办公室的人员担任,各职能组都配有业务能力较强的工人和下放干部参加日常管理工作。车间管理委员会对个业余职能组和生产小组是领导关系;业余职能组对生产小组是业务指导关系。生产管理委员会对党支部和车间职工大会负责,并定期不定期报告工作。

这种车间管理委员会,在初步推行中,我们认为这种新型事实具体体现党的一元化的领导,使管理工作更加广泛地发扬民主,从管理组织上彻底肃清一长制残余,进一步发挥工人参加管理的积极性和组织形式。

四、干部参加劳动

我们对干部参加劳动的方法和形式,主要有这样几种:

(1) 固定岗位跟班劳动。

这是组织机构大改革和实行三权下放,工人参加去全面管理的基础上实行起来的。这种形式的好处是:一方面保证了干部劳动的经常化和制度化,达到边生产、边劳动、边管理和又红又专的要求;又一方面,可以带着分配给的业务参加小组的劳动,强化基层的管理,为经常性地培养训练工人掌握全面管理业务创造条件。

(2) 干部参加劳动和实验田相结合。

这种形式主要是以领导干部为中心,结合生产关键去参加劳动。一般按块分工的,但有时为了突破某一种大生产关键,就采取集中分工的办法。在烧成车间的,平时可以固定劳动。在大窑放卫星时,有书记亲自挂帅,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厂长指挥,组织机、电、化工程技术人员和机电的老工人,分别掌握观察机电设备的变化等,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生产。

(3) 临时性的劳动。

这种形式是大搞群众运动,推动全面大跃进的一种好形式。它的特点是:包括了领导干部、技职人员、新老工人、家属和学生在内的全场动员;它的另一特点是:领导挂帅,力量集中,行动统一,任务明确,完成的快,效果显著,生动活泼,紧张愉快,可以相互比赛、互相协作、分秒必争。

(4) 半日劳动。

范围主要是现有管理干部。

(5) 车间老董实行半日生产。

他们劳动的方法一般不固定岗位,采取蹲点踩面的办法,既参加劳动,又能帮助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如在突破生产关键和大检修中,就可以固定在劳动岗位上,亲自操作,带头劳动。

小结

总之,我们一年来推广“两参一改”的主要做法,就是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采取平时分散,蹲点跑面,战时集中,突破关键,每人各有一块田,掌握运动抓重点,集合抓住三结合,总结经验突关键,抓住两头带中间,发现经验现场传的统一领导的方法,就是分工负责,分片包干互相结合的领导方法。

一年来我们推行的结果,也证明了“两参一改”的经验,是党在企业中加强绝对领导,依靠群众,用走群众路线的方法,管理企业,办好企业的有效措施和最可靠的保证。我们推行“两参一改”经验的却是还很多,做得还很不够,因此,还需要我们更加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加强党的基层政治思想工作,继续向一长制的思想残余作斗争,把“两参一改”工作继续向前推进。

(作者:豌豆君。来源:一粒铜豌豆)